市区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及设计

道路安全评价方法有很多种,都各有其局限性和使用性。淮安市有其特殊性,有有轨电车通过淮安市的主要城市干道。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淮安市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使市区交叉口的使用主体多元化,有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有轨电车的加入使交叉口的交通方式更为复杂,为了避免交叉口因为有轨电车优先控制而对信号配时的影响,我采用了综合评价方法,通过交叉口的冲突点密度、过街设施指数、严格管理程度来评价交叉口的交通安全。关键词 交叉口,冲突点面密度,交通安全评价,综合评价方法
目 录
1 绪论 1
1.1 国外研究现状 1
1.2 国内研究现状 2
2 道路平面交叉口评价体系 2
2.1 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特性 2
2.2 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评价原则 3
2.3 影响交叉口安全评价的因素 4
2.4 交叉口安全评价方法 4
3 淮安市区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评价 12
3.1 淮海东路与承德北路交叉口安全评价 12
3.2 淮海北路与淮海东路交叉口安全评价 14
3.3 水渡口广场安全评价 16
3.4 淮海东路与交通路交叉口安全评价 17
4 淮安市区道路平面交叉口改善建议 18
4.1 淮海东路与承德北路交叉口现状分析与改善设计 18
4.2 淮海北路与淮海东路交叉口现状分析与改善设计 19
4.3 水渡口广场交叉口现状分析与改善设计 20
4.4 淮海东路与交通路交叉口现状分析与改善设计 21
结论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 绪论
我们的城市化和机动化的水平在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近年来,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道路上产生的交通量明显上升,城市中心区域的交叉口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很多交叉口因为先天设计的原因,交叉口内交通组织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并且渠化措施不完善,导致交叉口的交通流组织比较混乱,在早晚高峰时期车辆产生拥堵现象,极易造成交通事故[1] 。前几年淮安市建设了一条有轨电车,其贯穿淮安市四个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使淮安市居民更方便的出行。但有轨电车的建设,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的城市道路面积,让淮安市区可供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变窄。与此同时,因为有轨电车的特殊性,其按照固定轨道的行驶模,在通过交叉口时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机动车的延误,进而易促成交通事故。对于淮安市区道路平面交叉口易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我将会对市区交叉口进行交通安全评价,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及交通设施条件,提出合理的设计建议。本文研究的主体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间的交叉口交通安全评价。
1.1 国外研究现状
我们交通安全评价方法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定性评价还有一个是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以道路的检查方面进行安全审核或者规范检查为主,定量评价是用统计等方法来对影响交通安全的要素,进行一定的关系对比,从而得出统计学意义上的不同,来判断其对道路安全的影响。定量评价方法因为其才用的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通过事故数据分析的评价方法,和非事故数据评价的方法[2]。基于事故发生的评价方法,是用交通事故的数据为资料,用来建立一定的关系模型,通过关系模型分析事故发生的强度和道路间的不同关系等;基于非事故的评价方法,是不采用交通事故数量来分析交通安全的指标,是对交通冲突、交通流或者驾驶者的情况来分析评价交通安全的一种方法。
以交通流参数作为交通安全评价的主要原则的方法认为,道路的交通安全状况与道路上车辆的运行状况息息相关,不同车辆的运行状况会造成不同的安全情况。道路上的车辆运行状况与交通安全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现在的研究主要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利用统计学上的关系进行研究。
Gwynn对美国的一条公路进行了长达5年的研究,他不断记录交通量和事故情况,最后凭借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交通量和事故发生量的关系,其关系呈U型[3]。当交通量极小时,事故发生量极大,当交通量极大时事故发生量也极大,即当交通量处于某一个中间值时,事故发生量最低。Franrzeskaki, Lordanis对比研究了交通量和速度的关系,当速度与交通量的比值接近1时,事故数最低。Min和Sisopiku也对其分析研究后发现,速度与交通量的比值也和事故发生量呈U型[4]。
国外对车速影响交通安全的研究很多,Solomon研究了关于车辆速度与车道上行驶的车辆平均速度的差值和交通安全的关系,从而建立了相关的模型,通过大量的数据表明,差值和交通事故发生数也呈U型关系,车辆的速度越快或者越慢,就越容易发生事故。
1.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交通安全方面的研究比国外稍晚一点,因为我国的道路发展比国外慢,但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道路的安全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我国道路安全研究主要是对车辆的速度对交通安全影响的研究,研究并不全面。后来郭忠印、方守恩等学者对高等级的公路进行了全面的交通安全研究。
到二十一世纪,我国的何杰、李志勇等学者对道路事故多发地段进行了研究,从而对高速公路做出了相关的交通安全分析,分析了公路线性、V/C比及行车速度等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这其中也用到了“可能速度”这一概念,是有杨少伟教授提出的,在各个道路线性设计和交通安全评价中有所应用。
现在大部分地区的交通安全评价,大多是采用的国外的标准。
2 道路平面交叉口评价体系
2.1 城市平面交叉口交通特性
在城市道路中,当两条道路交汇时,不可避免的就会有车辆汇集,车辆通过交叉口时,从不同方向行驶,但一同到达交叉口时,必须要有一方退让,另一方同行。可是当同行产生分歧或者同行车辆过多时,在没有外界的指挥时,一定会造成拥堵甚至产生事故。在不同的进出口处,车辆左转或直行时,会与对象车辆或者侧方进出口的车辆产生冲撞,这样的冲撞我们称为冲突点;车辆汇入某一车道,其他出口的车辆也进入这一入口,我们称这为合流点;当同一出口处的车辆将要进入不同的入口道,车辆将分开,我们称这为分流点。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等都会引起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所以很多交叉口,特别是交通量大的交叉口一般会采用分流岛,将冲突点、合流点、分流点距离尽量拉开,使其在运行时互不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5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