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布局方案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
1.3 论文研究计划 3
2 路边停车设施布局基础理论 4
2.1 路边停车的定义 4
2.2 路边停车特性 5
2.3 路边停车设施布局影响因素 6
3 淮安市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现状及分析 8
3.1 淮安市淮海南北路停车现状调查 8
3.2 淮安市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10
4 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布局新方案 12
4.1 设施改进 12
4.2 设施布局改进 14
4.3 设施管理改进 17
5 新方案评价 19
5.1 评价方法 19
5.2 具体评价 19
6 结论与展望 20
6.1 主要结论 20
6.2 展望 20
致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淮安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截至2013年年底,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71万辆,其中小型汽车的保有量为224157辆,非机动车增长势头也迅猛。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城市中心区商业办公用地的集中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出现“停车难”现象。
当前,淮安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交通需求也显著增加,停车设施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和生活环境品质,停车设施的过度短缺、停车设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布局不合理和管理不规范,都会对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选取的是淮安市淮海南北路,该路为南北走向。淮海南北路是淮安市的主干道,建于1960年,北起淮安市淮阴区火车站,南到清浦区武墩镇境内,连接宁连公路,南北长达约16公里。淮海南北路为双向六车道,机动车道宽21米,非机动车道宽7.5米,人行道的宽5米,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路二级,设计车速为40 。因为淮海南北路通过的淮安市政治、经济、贸易和各项服务中心,具有高度的交通吸引率,从而也产生了高强度的停车吸引率。查资料得出淮海南北路的高峰小时系数都在0.7到0.98之间,数值都比较较大,从调查的数值可以看出淮海南北路的交通流较大。因此,解决好淮海南北路的路边停车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整个城市的交通问题。但是,由于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缺乏科学的布局和管理。造成车辆乱停乱放、占道现象越来越明显,大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通行能力,形成了停放与动态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最后直接影响了淮海南北路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首先对路边停车特性和路边停车设施布局影响因素、停车条件进行了分析,再通过对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布局现状的调查弄清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的需求、停车设施供应情况和停车设施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布局新方案。通过合理设置路边停车设施, 可以充分利用城市闲散道路资源,缓解城市停车供需的不平衡; 路边停车设施作为弹性化的临时措施,可以起到调节城市停车场布局的作用,弥补淮海南北路现有路边停车设施的不足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淮海南北路沿线的停车难的问题。此外,还可以提高包括动态交通在内的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改善路内外停车场的经营条件,还能为淮安金马广场商业广场等区域增加经济活力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概况
路边停车设施问题的研究,国外的起步较早,美国是最早研究路边停车的国家之一,时间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70多年来,关于停车设施的研究涉及范围很广泛。
关于停车设施布局规划方面的研究:①Anno分析了停车设施布局原则与方法[1]; ②美国的Joseph C.Oppenlander建立了把停车便利性作为唯一目标的选址模型,当中的便利性可用停车者的步行距离T表示,模型随着最大允许步行距离等限制条件的放松,就能得到停车位置和停车泊位分配的最优解集[2]。
关于路内停车设施方面的研究:① Fabien Provest 提出了路内停车设施的理论模型,其中考虑了基于居住区的长时间停车问题与基于商业区的短时间停车问题,并且运用了大量的数理统计模型,探讨了停车间隙的分布与队列平衡分布等问题,最后总结出关键路边停车的占有率与停车容量的计算公式 [3]。②TSI(2002)的一份研究报告向世人呈现出了路内停车泊位与路外停车场在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并且指出,几乎全部的路内停车需求都不是长时间占有停车泊位的,而是短时间的占有[4]。③Paul C.Box(2004)对路边停车设施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包括其安全性、对机动车流的影响、对行人的影响等因素,总结出了一种比较适合城市交通事业发展、城市路边停车设施完善的方法,即采用平行式泊位摆放方法[5]。
1.2.2 国内研究概况
在国内,对停车问题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工作以停车调查为主,根据调查,武汉城建学院对停车场的分类、规划布局理论和停车场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济大学提出了中心区占道路停车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北京的研究者则较早的涉及停车设施的性质问题。
关于停车设施布局规划方面的研究:①南京市交通研究所对南京市停车规划的研究中提出了宏观规划控制与近期可操作实施相结合的公共停车设施布局规划的思路[6];②东南大学、武汉城建学院等院校也对城市社会停车场选址规划思路进行过深入的探讨[7] ;③同济大学何政军研究了停车设施布局与道路系统的协调,提出了停车分布的最大嫡模型[8];④台湾的邱原明教授在对台北市大安区的停车布局规划时建立了以“可服务到之停车场需求量最大”和“总社会成本最小”为目标的多目标加权选址模型哪[9]。
关于路内停车设施方面的研究:①同济大学何政军发表的《停车供需、供应及分布理论研究》,从路边停车占用道路空间、净空减少、安全距离等方面进行道路有效的折减,进行了路边停车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分析[10]。②裴玉龙、杨中良在城市中心区路边停车管理问题的探讨中,对规划和设置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规划与设置对策[11]。
1.3 论文研究计划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是: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路边停车的相关理论,包括路边停车的定义、停车特性、路边停车设施布局影响因素。以便于进行实地调查和为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布局新方案的提出提供依据。
第二部分,对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现状进行调查,从而分析淮海南北路路边停车设施出现的问题。
道路最基本功能是保证车辆的顺畅通行,路边停车设施的规划会对道路的通行条件产生一定的影响,停车设施规划的前后,要充分考虑道路的交通流量。
水门桥—淮海广场 东侧 90 14
(2)非机动车停车设施供应现状
淮安市淮海南北路(正大路—大治路)段上的非机动车路边停车带人行道上只要有空地都有设置非机动车路边停车泊位,详见表3-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