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优化设计(附件)
本文以淮安集装箱港口为例,对淮安东港、新港进行了实地调研,发现了港口在布局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港区布局优化对港口长远发展的重要性。虽然近几年淮安港口布局建设步伐加快,但港区布局方面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港口航运建设缓慢、岸线资源浪费、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结合淮安集装箱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预测,认识到港区布局优化对港口经济甚至地区的生产总值的重要影响;利用二次移动平均法结合往年港口吞吐量数据进行预测未来年的吞吐量;同时,通过Flexsim软件仿真港口装船模型,并结合淮安东港布局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布局优化方案和具体改进措施,为淮安集装箱港未来布局设计和发展规划提供更好的研究思路。关键词 淮安集装箱港,港区布局优化,Flexsim仿真模型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3 研究内容 2
2 集装箱港口布局理论综述 3
2.1 港口与港口群 3
2.2 港口布局 3
2.3 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3
3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4
3.1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介绍 4
3.2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发展趋势 7
4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存在的问题 8
4.1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航运建设缓慢 9
4.2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岸线资源浪费 9
4.3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9
5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问题改进的必要性 9
5.1 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9
5.2 提升淮安港口物流发展与淮安经济相互促进作用 10
5.3 推进港口现代化物流水平 10
6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优化 10
6.1 淮安集装箱港口吞吐量预测 10
6.2 淮安集装箱港口仿真模型构建 12
6.3 集装箱港口仿真结果分析 14
6.4 改进措施 15
6.5 淮安集装箱港口布局优化方案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港口作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得各种综合运输体系完美衔接,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港口对我国经济发展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水平日益增加。我国集装箱港口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港口促进了各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集装箱港口整体布局规划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化的挑战以及与国内外港口竞争激烈的问题。
淮安集装箱港口,作为一个内河港口,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货物在淮安中转。虽然近几年淮安港口布局建设步伐加快,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港口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航运条件仍需提升,结构不合理,港口生产效率较低,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及现有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等问题。
1.1.2 研究意义
第一,提高港口生产效率。随着港口布局优化设计,港口生产过程从简到易,把繁杂的程序简易化,员工分工明确,团队凝聚力增强,港口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第二,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在港口布局优化设计,港口后方的服务也随之提升,港口的水深和泊位都会有所提升,价格方面也会有所调整,港口的服务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第三,提高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港口布局优化设计能够更好的利用港口的资源,不会大范围的造成港口资源的浪费,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利用率。
第四,港口布局结构合理化。港口布局合理化主要是确定港口合理分布及其规模、性质,并进行具体规划活动的合理化总称。合理的港口布局设计直接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集装箱港口事业起步较早,因而对于集装箱港口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1934年,高茨在《海港区定论》中提出了,应该考虑海洋、岸线和腹地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沿海港口的选址定位,同时,布局规划沿海港口要依据运输、资本和劳动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1952年,摩根在《港口与港湾》中提出了,地理因素是港口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1984年,Mayer在《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ities and ports》中指出,规模经济使得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港口汇集了某一特定区域的货物,并将这几个特定港口称作主枢纽港口【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港口建设,大量涌现有关港口集群和组合港的理论指导体系,从而港口布局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多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优化港口布局,即根据主观经验进行开发设计港区。
2001年,李智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港口布局优化》中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武汉钢工业港布局进行仿真优化,同时基于 “换位交叉法”产生模型的不可解【2】;2004年,胡明在《港口网络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中提出,基于我国港口物流网络的现状和对问题的分析和港口网络的功能、地位和规划思想的研究,使用聚类分析法来规划港口网络的功能布局【3】;2009年,李天惊在《长江干线危险品物流港口布局研究》中提出,采用聚类分析法并基于选址、航道、泊位、危险品的吞吐量、集疏运和政策这六个指标,分析研究长江干线危险品港口的港区布局【4】。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 3 研究内容 2
2 集装箱港口布局理论综述 3
2.1 港口与港口群 3
2.2 港口布局 3
2.3 Flexsim仿真软件简介 3
3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发展现状及趋势 4
3.1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介绍 4
3.2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发展趋势 7
4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存在的问题 8
4.1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航运建设缓慢 9
4.2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岸线资源浪费 9
4.3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9
5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问题改进的必要性 9
5.1 积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规划 9
5.2 提升淮安港口物流发展与淮安经济相互促进作用 10
5.3 推进港口现代化物流水平 10
6 淮安集装箱港口港区布局优化 10
6.1 淮安集装箱港口吞吐量预测 10
6.2 淮安集装箱港口仿真模型构建 12
6.3 集装箱港口仿真结果分析 14
6.4 改进措施 15
6.5 淮安集装箱港口布局优化方案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结 论 19
致 谢 20
参 考 文 献 2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港口作为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使得各种综合运输体系完美衔接,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港口对我国经济发展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国集装箱港口的发展水平日益增加。我国集装箱港口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港口促进了各个地区甚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集装箱港口整体布局规划正面临着全球经济化的挑战以及与国内外港口竞争激烈的问题。
淮安集装箱港口,作为一个内河港口,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了周边地区的货物在淮安中转。虽然近几年淮安港口布局建设步伐加快,但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港口基础建设相对落后,航运条件仍需提升,结构不合理,港口生产效率较低,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以及现有资源不能合理有效利用等问题。
1.1.2 研究意义
第一,提高港口生产效率。随着港口布局优化设计,港口生产过程从简到易,把繁杂的程序简易化,员工分工明确,团队凝聚力增强,港口生产效率大大提升;
第二,提高港口服务水平。在港口布局优化设计,港口后方的服务也随之提升,港口的水深和泊位都会有所提升,价格方面也会有所调整,港口的服务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了。
第三,提高港口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港口布局优化设计能够更好的利用港口的资源,不会大范围的造成港口资源的浪费,资源能够得到最大利用率。
第四,港口布局结构合理化。港口布局合理化主要是确定港口合理分布及其规模、性质,并进行具体规划活动的合理化总称。合理的港口布局设计直接关系到港口未来的发展前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集装箱港口事业起步较早,因而对于集装箱港口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在1934年,高茨在《海港区定论》中提出了,应该考虑海洋、岸线和腹地这三个方面来确定沿海港口的选址定位,同时,布局规划沿海港口要依据运输、资本和劳动三个方面的综合因素;1952年,摩根在《港口与港湾》中提出了,地理因素是港口布局的一个重要因素;1984年,Mayer在《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ities and ports》中指出,规模经济使得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港口汇集了某一特定区域的货物,并将这几个特定港口称作主枢纽港口【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港口建设,大量涌现有关港口集群和组合港的理论指导体系,从而港口布局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焦点。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学者多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优化港口布局,即根据主观经验进行开发设计港区。
2001年,李智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港口布局优化》中提出,采用遗传算法对武汉钢工业港布局进行仿真优化,同时基于 “换位交叉法”产生模型的不可解【2】;2004年,胡明在《港口网络体系规划方法研究》中提出,基于我国港口物流网络的现状和对问题的分析和港口网络的功能、地位和规划思想的研究,使用聚类分析法来规划港口网络的功能布局【3】;2009年,李天惊在《长江干线危险品物流港口布局研究》中提出,采用聚类分析法并基于选址、航道、泊位、危险品的吞吐量、集疏运和政策这六个指标,分析研究长江干线危险品港口的港区布局【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