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主要研究内容 3
1.4 研究技术路线 3
2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基本理论 4
2.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 4
2.2交叉口交通渠化目的与作用 5
2.3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原则 6
2.4 交叉口渠化设计主要内容 6
3 淮安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 9
3.1 交叉口交通现状概述 9
3.2 交叉口交通问题分析 16
4 淮安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17
4.1 交叉口空间渠化设计 17
4.2 交叉口通行时间渠化设计 23
4.3 交叉口渠化方案的VISSIM仿真评价 26
结 论 32
致 谢 32
参 考 文 献 3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节点,与道路相比更容易受到交通环境、人流、车流的影响。因此,合理进行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优化组织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淮安正大路与淮海南路交叉口位于市中心城区南部。淮海南路是淮海路的南半部分,贯穿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正大路是一条贯穿城市东西向的重要通道。该交叉口为城南百姓出行、大学城发展、周边企业运输生产及开发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巨大。目前该交叉口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压力,南北方向交通流量大,机非混行情况严重,交叉口的设计、交通组织不尽合理,存在较大的安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隐患。主要表现为:交叉口淮海南路采用标线方式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意义很小,容易引起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导致交通事故;交叉口采用三相位信号配时方案,东西方向直行信号时间短,造成交通混乱,引发事故;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由于非机动车启动速度比机动车要快,容易引起机非冲突;正大路由于年份已久,人行道和路缘石破坏严重,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楚;交叉口无导流岛设置等等。因此,本文针对该交叉口交通现状问题,通过对该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实现人与车、车与车分道行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
1.1.2 研究意义
城市道路路网的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中的交通事故约有60%-80%发生在交叉口及其附近;日本大城市中的机动车在市中心的旅行时间约1/3发生在交叉口[1]。因此如何对交叉口交通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淮安市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的实际情况,对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完善和深入研究,将交叉口交通空间渠化设计和通行时间渠化设计两方面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考虑,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渠化前后的交通运行参数,旨在评价交叉口渠化措施前后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改善程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交叉口渠化设计研究方面,国外的渠化设计研究较为成熟,对左转弯车道的设置、右转弯车道设计、进口道宽度、进口道车道数等做了大量研究,另外关于交叉口渠化、交叉口交角、交叉口缘石半径也有相关的研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信号配时手册中介绍了各种道路交通渠化措施、道路交通渠化设施的尺寸、颜色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
日本学者在《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中对信控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渠化作了很多论述,认为交通渠化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3]。
David和Norman研究发现通过对进出口车道、渠化岛、中央分隔带、信号、标线等道路交通渠化手段进行合理设计增加信控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和效率[4]。
Kenneth和W.Acheret对左转专用车道和右转专用车道的设置、进口道宽度、进口道车道数等都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左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以及交通渠化设施等概念,确定了采用交通渠化控制与信号控制相结合的方法[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道路交通工作者主要在借鉴国外先进道路交通工程研究理论与经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国情,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2003年,同济大学杨晓光编著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一书,书中在国内尚属首次从交通设计层面对于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信号配时等总结了改善设计的方法和技术[6]。
2005年,咚炳勋针对“饱和、超饱和”状态下运行的城市道路网中,为充分利用平交路口交通空间、灯时设置,在疏导交通缓解平交路口交通阻塞时,对路口渠化长度和拓宽车道渐变段长度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补充意见[7]。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赵伟等人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设置左转车道的常用方式、左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等角度对左转车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8]。
2007年,窦瑞军从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产生交通阻塞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工程提出在交叉口范围内采取渠化交通管理措施,讨论了渠化交通的适用原则、技术要求和应用方法[9]。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叉口交通渠化的发展,为解决在交叉口处的交通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仍需要开展大量地、更深入、更微观地研究工作。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出现的问题,并对国内外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对交叉口交通渠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主要是交通渠化概念、交叉口渠化目的与作用、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与目标以及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主要内容,以便于进行实地调查和为正大路和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通过对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包括交叉口几何构造调查、交通状况调查和信号配时调查。总结该交叉口交通现状,分析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
2.3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原则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原理和汽车行驶性能予以认真考虑,要求应有利于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延误和方便行车行人。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3]:
(1)为避免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发生冲突,很自然地产生了人、车分道、分方向行驶的极其朴素的管理思想。从着眼于整个道路系统到着眼于局部道路节点即交叉口入手,采用人车各行其道的管理模式,这就是渠化交通的分离原则。
(2)在交叉口范围采用导流岛渠化,可有效控制交叉口的冲突范围,车辆行驶路径变得相对集中、简单、明确,这就是渠化交通的集中原则。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主要研究内容 3
1.4 研究技术路线 3
2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基本理论 4
2.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 4
2.2交叉口交通渠化目的与作用 5
2.3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原则 6
2.4 交叉口渠化设计主要内容 6
3 淮安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 9
3.1 交叉口交通现状概述 9
3.2 交叉口交通问题分析 16
4 淮安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方法研究 17
4.1 交叉口空间渠化设计 17
4.2 交叉口通行时间渠化设计 23
4.3 交叉口渠化方案的VISSIM仿真评价 26
结 论 32
致 谢 32
参 考 文 献 34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节点,与道路相比更容易受到交通环境、人流、车流的影响。因此,合理进行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优化组织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淮安正大路与淮海南路交叉口位于市中心城区南部。淮海南路是淮海路的南半部分,贯穿淮安市清河区、清浦区;正大路是一条贯穿城市东西向的重要通道。该交叉口为城南百姓出行、大学城发展、周边企业运输生产及开发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巨大。目前该交叉口承担着繁重的交通压力,南北方向交通流量大,机非混行情况严重,交叉口的设计、交通组织不尽合理,存在较大的安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隐患。主要表现为:交叉口淮海南路采用标线方式设置行人二次过街安全岛意义很小,容易引起行人与机动车冲突,导致交通事故;交叉口采用三相位信号配时方案,东西方向直行信号时间短,造成交通混乱,引发事故;交叉口非机动车左转,由于非机动车启动速度比机动车要快,容易引起机非冲突;正大路由于年份已久,人行道和路缘石破坏严重,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楚;交叉口无导流岛设置等等。因此,本文针对该交叉口交通现状问题,通过对该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实现人与车、车与车分道行驶,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缓解交通阻塞,降低交通事故。
1.1.2 研究意义
城市道路路网的通行能力主要取决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有资料显示,我国城市中的交通事故约有60%-80%发生在交叉口及其附近;日本大城市中的机动车在市中心的旅行时间约1/3发生在交叉口[1]。因此如何对交叉口交通进行合理的渠化设计,使车辆、行人迅速便捷地通过交叉口,是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的关键,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淮安市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的实际情况,对交叉口渠化设计的相关理论进行总结、完善和深入研究,将交叉口交通空间渠化设计和通行时间渠化设计两方面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考虑,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比分析了渠化前后的交通运行参数,旨在评价交叉口渠化措施前后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改善程度。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交叉口渠化设计研究方面,国外的渠化设计研究较为成熟,对左转弯车道的设置、右转弯车道设计、进口道宽度、进口道车道数等做了大量研究,另外关于交叉口渠化、交叉口交角、交叉口缘石半径也有相关的研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美国联邦公路局(FHWA)信号配时手册中介绍了各种道路交通渠化措施、道路交通渠化设施的尺寸、颜色以及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2]。
日本学者在《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中对信控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渠化作了很多论述,认为交通渠化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和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3]。
David和Norman研究发现通过对进出口车道、渠化岛、中央分隔带、信号、标线等道路交通渠化手段进行合理设计增加信控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和效率[4]。
Kenneth和W.Acheret对左转专用车道和右转专用车道的设置、进口道宽度、进口道车道数等都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左转专用车道、右转专用车道以及交通渠化设施等概念,确定了采用交通渠化控制与信号控制相结合的方法[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在城市道路交叉口渠化优化设计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我国道路交通工作者主要在借鉴国外先进道路交通工程研究理论与经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综合我国国情,对城市道路交叉口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2003年,同济大学杨晓光编著了《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一书,书中在国内尚属首次从交通设计层面对于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信号配时等总结了改善设计的方法和技术[6]。
2005年,咚炳勋针对“饱和、超饱和”状态下运行的城市道路网中,为充分利用平交路口交通空间、灯时设置,在疏导交通缓解平交路口交通阻塞时,对路口渠化长度和拓宽车道渐变段长度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补充意见[7]。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赵伟等人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设置左转车道的常用方式、左转车道的长度和宽度等角度对左转车道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8]。
2007年,窦瑞军从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产生交通阻塞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工程提出在交叉口范围内采取渠化交通管理措施,讨论了渠化交通的适用原则、技术要求和应用方法[9]。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交叉口交通渠化的发展,为解决在交叉口处的交通问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一些国外的研究成果需要结合我国实际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仍需要开展大量地、更深入、更微观地研究工作。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绪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出现的问题,并对国内外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对交叉口交通渠化的相关理论进行概述,主要是交通渠化概念、交叉口渠化目的与作用、交叉口渠化设计原则与目标以及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主要内容,以便于进行实地调查和为正大路和淮海南路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提供依据。
第三部分,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通过对正大路-淮海南路交叉口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包括交叉口几何构造调查、交通状况调查和信号配时调查。总结该交叉口交通现状,分析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
2.3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原则
交叉口交通渠化设计应根据交通工程原理和汽车行驶性能予以认真考虑,要求应有利于交通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和行车速度,减少延误和方便行车行人。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渠化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13]:
(1)为避免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行人发生冲突,很自然地产生了人、车分道、分方向行驶的极其朴素的管理思想。从着眼于整个道路系统到着眼于局部道路节点即交叉口入手,采用人车各行其道的管理模式,这就是渠化交通的分离原则。
(2)在交叉口范围采用导流岛渠化,可有效控制交叉口的冲突范围,车辆行驶路径变得相对集中、简单、明确,这就是渠化交通的集中原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