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商业区停车位调查与分析
目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4
2 车辆停放调查 5
2.1 停车调查的基本概述和术语参数 5
2.2 车辆停放的意义 6
2.3 车辆停放调查方法 6
3 淮海东路停车设施调查 6
3.1 调查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6
3.2 调查区域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 13
4 淮安市万达商业区停车特征调查 14
4.1 淮安市停车位新增变化 14
4.2 万达商业区停车特征调查分析 16
4.3 对淮安市万达广场调查报告得出的几个问题 18
4.4 就万达商业区停车调查做出的一下几点建议 19
5 淮安市万达商业区、住宅区停车目的研究分析 20
5.1 停车目的调查报告 20
5.2 对停车目的的分析和停车拥堵的解决方案 26
结论与展望 25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淮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位调查与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 、物流 、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城市并向周边辐射 ,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使得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 ,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数量飞速上涨 。与此同时,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也迅猛的增长起 来,促进了交通需求的大幅增加 ,城市道路负荷日益加重,道路拥挤,交通堵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行车混乱等现象有增无减 。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它犹如人身上的毒瘤 ,使交通耽误 、车速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加 ,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
交通拥堵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淮安市作为我国江苏省北部城市之一,在经济口渐活跃、城市口益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困扰。其中,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停车难。
在淮安市“停车难”问题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本文以解决淮安市“停车难”问题为首要目标展开的。笔者以相关项目实践和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同时吸取成功解决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果经验。对淮安市停车问题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通过停车调查获得的停车设施供应和停车使用状况,包括停车数量的时空分布,停放时间、步行时间、停放目的等特征资料,对治理与改善日常的交通活动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停车调查研究也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评价调查区域内的停放车辆供需短缺。通过停车设施调查和高峰时刻的实际停放数量调查,可以定量的回答停车紧张程度。
2通过调查绘出的各个停放点内停车数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和整个调查范围的日累计和高峰停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可以分析停车密度和饱和程度,并进行分级评价,为局部地改善和提高周转率指明方向。
3运用停车目的和停放时间调查资料,可以找出不同的出行目的停放时间的基本规律。
4制定科学的停车收费政策。
5根据调查建立起累计停放量与土地利用的现状模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交通需求管理
在1970年之前,美国不断扩大停车场与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同时对停车位下限进行控制。在停车产业化方面,美国首先明文规定停车设施为公共设施,这一点扩宽了建设、规划等的融资渠道。美国充分发挥每年基建投资和停车税收债券的效应,设置停车场专项基金和建设停车场,为解决停车设施建设资金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州为了保障停车场建设的持续进行,实施了“利益课税制度”,也就是在新建停车场服务半径内的不动产所有者与企业支付部分停车场的建设费用,保证停车场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扩容——拥挤——再扩容”循环模式的停车诱导使得小汽车泛滥[1],公众对小汽车使用依赖性增强,促使可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1970年之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停车设施与道路的大规模建设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办法,于是加大对停车场进行管理与控制,并实施就业地点停车税征收的方案。一些城市实施停车费现金支付取代任何形式的停车津贴的方案等,增加公交出行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率,降低交通拥挤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需求管理(TMD)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理念TMD主要是指根据交通出行产生的内存动力,出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空消耗特性,通过各种政策、法令、现代化信息设备、合理开发土地使用等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控制、限制或诱导,减少出行的发生,降低出行过程中时间消耗,建立平衡的交通运输系统。
1.2.2 日本—路外停车场管理与建设
日本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停车政策的宏观方面:
(1)法令制度完善,政府集中领导,通过购车自备车位政策对所有车主进行管理。
(2)民间力量的参与,大大减少政府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立法从严,执法彻底。 关于停车产业,日本政府实施公共停车场无息贷款、长期低息贷款、财政补助等措施去鼓励和促进私人停车场建设。对此,日本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1)在1965~1975年期间,地方公共团体贷款、减免固定资产税、日本开发银行贷款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私人停车场和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数量都迅速猛增。
(2)在1975~1985年期间,随着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规划停车场制度的成熟,私人停车场正常运营与顺利建设,日本颁布了免路外停车场建设税、免建筑物附设停车场工程税等一系列政策。
(3)在1962年6月l日,日本颁布了机动车保管场所确保法实施令、机动车停车场所确保法实施令等法规,为了避免公务车和私人车辆长时间占路停放,所有车辆持有者都应具有路外停车场的泊位停车资格,促进对路外停车场需求的提高,提高私人兴建路外停车场的积极性。
(4)到1970年之后,为了缓减交通压力,减缓中心地区停车需求的增长,同时增加市中心停车收入,实施了累时加倍收费的措施
1.2.3 韩国—CBD 停车需求管理
在1980年前后,由于韩国小汽车高速增长,停车政策几经变化。在1980年初,停车政策不明确;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停车政策主要表现在给商业区或CDB地区提供停车位方面,到90年代中期,停车政策转向住宅区、商业区、CDB地区等方面发展,主要有:商业区停车位上限要求、居民停车许可证计划、停车场登记系统、拥挤付费系统等。
2 .2 车辆停放的意义
车辆停放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车辆停放占用了交通过程的90%以上的时间。假定每辆车一年行驶里程为2万km,车速为40km/h,则全年的动态行驶时间也只有500h,路边停车有关;而出行的每个端点,都有一个车辆停放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心区停车混乱的局面,从反面说明进行停放车辆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的基本内容 4
2 车辆停放调查 5
2.1 停车调查的基本概述和术语参数 5
2.2 车辆停放的意义 6
2.3 车辆停放调查方法 6
3 淮海东路停车设施调查 6
3.1 调查的基本思路和内容 6
3.2 调查区域的分析和相应的对策 13
4 淮安市万达商业区停车特征调查 14
4.1 淮安市停车位新增变化 14
4.2 万达商业区停车特征调查分析 16
4.3 对淮安市万达广场调查报告得出的几个问题 18
4.4 就万达商业区停车调查做出的一下几点建议 19
5 淮安市万达商业区、住宅区停车目的研究分析 20
5.1 停车目的调查报告 20
5.2 对停车目的的分析和停车拥堵的解决方案 26
结论与展望 25
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淮安市中心商业区停车位调查与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流 、物流 、信息流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涌向大城市并向周边辐射 ,城市化进程也明显加快,使得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 ,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数量飞速上涨 。与此同时,进入汽车社会,我国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也迅猛的增长起 来,促进了交通需求的大幅增加 ,城市道路负荷日益加重,道路拥挤,交通堵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行车混乱等现象有增无减 。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它犹如人身上的毒瘤 ,使交通耽误 、车速降低、时间损失、燃料费用增加、排污量增加 ,城市环境恶化,诱发交通事故,影响人们的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 。
交通拥堵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既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淮安市作为我国江苏省北部城市之一,在经济口渐活跃、城市口益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困扰。其中,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停车难。
在淮安市“停车难”问题十分严重的背景下,本文以解决淮安市“停车难”问题为首要目标展开的。笔者以相关项目实践和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同时吸取成功解决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成果经验。对淮安市停车问题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通过停车调查获得的停车设施供应和停车使用状况,包括停车数量的时空分布,停放时间、步行时间、停放目的等特征资料,对治理与改善日常的交通活动过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停车调查研究也对城市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评价调查区域内的停放车辆供需短缺。通过停车设施调查和高峰时刻的实际停放数量调查,可以定量的回答停车紧张程度。
2通过调查绘出的各个停放点内停车数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和整个调查范围的日累计和高峰停放量的空间分布图,可以分析停车密度和饱和程度,并进行分级评价,为局部地改善和提高周转率指明方向。
3运用停车目的和停放时间调查资料,可以找出不同的出行目的停放时间的基本规律。
4制定科学的停车收费政策。
5根据调查建立起累计停放量与土地利用的现状模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交通需求管理
在1970年之前,美国不断扩大停车场与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同时对停车位下限进行控制。在停车产业化方面,美国首先明文规定停车设施为公共设施,这一点扩宽了建设、规划等的融资渠道。美国充分发挥每年基建投资和停车税收债券的效应,设置停车场专项基金和建设停车场,为解决停车设施建设资金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部分州为了保障停车场建设的持续进行,实施了“利益课税制度”,也就是在新建停车场服务半径内的不动产所有者与企业支付部分停车场的建设费用,保证停车场建设的顺利进行。但是,“扩容——拥挤——再扩容”循环模式的停车诱导使得小汽车泛滥[1],公众对小汽车使用依赖性增强,促使可开发的空间越来越小。 在1970年之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停车设施与道路的大规模建设不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办法,于是加大对停车场进行管理与控制,并实施就业地点停车税征收的方案。一些城市实施停车费现金支付取代任何形式的停车津贴的方案等,增加公交出行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设施的利用率,降低交通拥挤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交通需求管理(TMD)渐渐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新理念TMD主要是指根据交通出行产生的内存动力,出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空消耗特性,通过各种政策、法令、现代化信息设备、合理开发土地使用等对交通需求进行管理、控制、限制或诱导,减少出行的发生,降低出行过程中时间消耗,建立平衡的交通运输系统。
1.2.2 日本—路外停车场管理与建设
日本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停车政策的宏观方面:
(1)法令制度完善,政府集中领导,通过购车自备车位政策对所有车主进行管理。
(2)民间力量的参与,大大减少政府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3)立法从严,执法彻底。 关于停车产业,日本政府实施公共停车场无息贷款、长期低息贷款、财政补助等措施去鼓励和促进私人停车场建设。对此,日本政府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政策:
(1)在1965~1975年期间,地方公共团体贷款、减免固定资产税、日本开发银行贷款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私人停车场和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数量都迅速猛增。
(2)在1975~1985年期间,随着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城市规划停车场制度的成熟,私人停车场正常运营与顺利建设,日本颁布了免路外停车场建设税、免建筑物附设停车场工程税等一系列政策。
(3)在1962年6月l日,日本颁布了机动车保管场所确保法实施令、机动车停车场所确保法实施令等法规,为了避免公务车和私人车辆长时间占路停放,所有车辆持有者都应具有路外停车场的泊位停车资格,促进对路外停车场需求的提高,提高私人兴建路外停车场的积极性。
(4)到1970年之后,为了缓减交通压力,减缓中心地区停车需求的增长,同时增加市中心停车收入,实施了累时加倍收费的措施
1.2.3 韩国—CBD 停车需求管理
在1980年前后,由于韩国小汽车高速增长,停车政策几经变化。在1980年初,停车政策不明确;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停车政策主要表现在给商业区或CDB地区提供停车位方面,到90年代中期,停车政策转向住宅区、商业区、CDB地区等方面发展,主要有:商业区停车位上限要求、居民停车许可证计划、停车场登记系统、拥挤付费系统等。
2 .2 车辆停放的意义
车辆停放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因为车辆停放占用了交通过程的90%以上的时间。假定每辆车一年行驶里程为2万km,车速为40km/h,则全年的动态行驶时间也只有500h,路边停车有关;而出行的每个端点,都有一个车辆停放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心区停车混乱的局面,从反面说明进行停放车辆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