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
目 录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内容 3
2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现状 4
2.1土地利用和绿化存在问题 4
2.2土地利用和绿化问题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6
2.3土地利用和绿化问题加剧了噪声污染问题 8
3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9
3.1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9
3.2景观设计的功能 10
3.3城市道路环境的组成结构和要素 11
3.4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4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 12
4.1绿化面积扩大 12
4.2道路环境净化综合系统 14
4.3路面材料结构改善. 15
结论 17
5.1结论 17
5.2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依然是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近30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图1.1是我国近3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情况。
图1.1 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汽车工业为首的各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发展也必然性的导致了城市出现一系列问题:交通堵塞、人口过于密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由于传统观念和设计理念以及技术水平限制的影响,我国以往的大多数交通道路设计往往是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单一的解决道路交通以及城市拥堵等问题,而忽略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影响力和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现如今,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经济的繁荣,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已经由单纯的交通方面的功能设计阶段转变为满足交通功能为基础,具有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新时代了。笔者认为必须对城市道路环境及其周边设施的具体特征以及市民对城市道路环境的认识方面进行充分分析,这对更好的完成相关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由于其相比较我国而言发展相对较早,自然其城市化进程发展比我国早且更快,甚至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所以国外已经经历过一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道路拥挤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及周围道路环境设计不当导致的各种城市道路环境问题,有关学者专家也针对此现象研究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城市道路环境问题。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就开始了大量的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研究【1】。
Donaghy K进行了有关拥挤污染和人行道状况在交通网络模型中的管理分析,提出了现在存在的交通拥挤污染大多来自于道路设计及基础设施的不合理设置,人行道设计理念也应该得到改善。减少过宽和畸形道路的数量,创新人行道设计理念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行道通行需求【11】。
Erens在荷兰多次进行了过街道机动车污染物浓度的测量和风洞实验,整理出多种机动车污染物对道路环境的影响状况【12】。
Lee将与时间相关的二维气流模式用于评价城市街道峡谷中污染物扩散特征,总结出一些景观设计方面的经验【13】。
Carcia 建立了客观评价量与主观反映相互联系的数学模型,证明了噪声评价量与主观反映有较好的相关性【14】。
Reynold对城市交通噪声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客观上反映出交通噪声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影响【15】。
Richard A M提出了不分车型的排放因子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模型,形象地反映出汽车尾气对于城市道路环境的影响【16】。
Song进行了基于步行耽搁和交通事故风险的环境容量计算分析【17】。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城市道路环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进行的是对城市交通干线的噪声污染的计算分析和预测,刘启龙等教授学者提出了降低临街建筑物交通噪声的若干实际性设计理念【1】,对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同时对部分车辆组成的多车道混合车流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对临街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实际上是完成了初步的道路景观设计【3】。
上世纪90年代,专家开始对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对道路环境的影响进行同时的针对性的研究。顾尚华等老师联合对交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预防噪声污染的相关对策的分析,找出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提出相关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噪声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对策【4】;吴硕贤教授更加深入的分析了多车道多车种随机车流量的噪声产生和传播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景观设计措施来进行防治【5】。范秀英等教授对城市道路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的对策和可持续发展措施【6】。
进入21世纪后,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全面。杨涛等教授和学者归纳出城市环境评价体系,从交通建设、交通工具以及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城市道路交通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并分别从空气污染、道路交通噪声、交通能源等方面利用数学方法对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绿色交通和和谐交通的相关学术概念【7】。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更加细致和完整,研究的涵盖面非常广。国内学者和教授是刚刚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而且国外对道路交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许多详细的研究,这也是城市道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国外在城市道路交通评价方面进行的研究也比国内多,这些研究包括大范围的全球环境影响【8】(例如: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和区域环境影响【9】(例如:酸沉降和光化学污染)这些指标与交通流量密切相关,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使用量以及温室气体【10】(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
总体来说国内对城市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方面研究的相对比较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1.3本文研究内容
绪论。首先,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城市道路环境发展情况,分析国内外城市道路环境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的道路环境研究进行报告,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的理念,方法,内容的分析的必要性。
2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现状
2.1土地利用和绿化存在问题
2.1.1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安德门大街北起南京地铁一号线安德门站,南至绕城公路南匝道,全长3公里,路幅宽度是33米,是南京市城南地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绕城公路进入城区的门户通道。目前,从地铁一号线安德门站到软件大道路口是采用的双向四车道,而软件大道路口到绕城南入口采用的是双向六车道,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规定,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应在40-60米,车道数应大于或等于6条,而安德门大街无论是路幅宽度还是车道数方面都不符合设计规范,造成安德门大街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
1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本文研究内容 3
2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现状 4
2.1土地利用和绿化存在问题 4
2.2土地利用和绿化问题加剧了汽车尾气污染问题 6
2.3土地利用和绿化问题加剧了噪声污染问题 8
3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 9
3.1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9
3.2景观设计的功能 10
3.3城市道路环境的组成结构和要素 11
3.4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的原则 11
4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 12
4.1绿化面积扩大 12
4.2道路环境净化综合系统 14
4.3路面材料结构改善. 15
结论 17
5.1结论 17
5.2展望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核心任务和目标依然是经济建设。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近30年来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图1.1是我国近30年来的城市化进程情况。
图1.1 近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
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汽车工业为首的各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这一发展也必然性的导致了城市出现一系列问题:交通堵塞、人口过于密集、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由于传统观念和设计理念以及技术水平限制的影响,我国以往的大多数交通道路设计往往是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单一的解决道路交通以及城市拥堵等问题,而忽略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影响力和其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现如今,伴随着城市化的加速,经济的繁荣,社会进步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道路设计已经由单纯的交通方面的功能设计阶段转变为满足交通功能为基础,具有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城市道路环境与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新时代了。笔者认为必须对城市道路环境及其周边设施的具体特征以及市民对城市道路环境的认识方面进行充分分析,这对更好的完成相关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在西方,由于其相比较我国而言发展相对较早,自然其城市化进程发展比我国早且更快,甚至已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所以国外已经经历过一次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带来的道路拥挤以及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及周围道路环境设计不当导致的各种城市道路环境问题,有关学者专家也针对此现象研究并采取了针对性措施,但无法从根本上完全解决城市道路环境问题。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就开始了大量的关于城市道路交通对环境影响的研究【1】。
Donaghy K进行了有关拥挤污染和人行道状况在交通网络模型中的管理分析,提出了现在存在的交通拥挤污染大多来自于道路设计及基础设施的不合理设置,人行道设计理念也应该得到改善。减少过宽和畸形道路的数量,创新人行道设计理念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人行道通行需求【11】。
Erens在荷兰多次进行了过街道机动车污染物浓度的测量和风洞实验,整理出多种机动车污染物对道路环境的影响状况【12】。
Lee将与时间相关的二维气流模式用于评价城市街道峡谷中污染物扩散特征,总结出一些景观设计方面的经验【13】。
Carcia 建立了客观评价量与主观反映相互联系的数学模型,证明了噪声评价量与主观反映有较好的相关性【14】。
Reynold对城市交通噪声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客观上反映出交通噪声对城市道路环境的影响【15】。
Richard A M提出了不分车型的排放因子与速度的变化关系模型,形象地反映出汽车尾气对于城市道路环境的影响【16】。
Song进行了基于步行耽搁和交通事故风险的环境容量计算分析【17】。
1.2.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城市道路环境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进行的是对城市交通干线的噪声污染的计算分析和预测,刘启龙等教授学者提出了降低临街建筑物交通噪声的若干实际性设计理念【1】,对道路交通噪声对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2】,同时对部分车辆组成的多车道混合车流噪声以及交通噪声对临街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分析,实际上是完成了初步的道路景观设计【3】。
上世纪90年代,专家开始对汽车尾气和交通噪声对道路环境的影响进行同时的针对性的研究。顾尚华等老师联合对交通噪声的危害与控制进行了研究,提出预防噪声污染的相关对策的分析,找出控制噪声传播的途径,提出相关的解决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噪声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对策【4】;吴硕贤教授更加深入的分析了多车道多车种随机车流量的噪声产生和传播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景观设计措施来进行防治【5】。范秀英等教授对城市道路环境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针对性的通过景观设计来解决的对策和可持续发展措施【6】。
进入21世纪后,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全面。杨涛等教授和学者归纳出城市环境评价体系,从交通建设、交通工具以及交通管理等几个方面城市道路交通与环境规划的关系,并分别从空气污染、道路交通噪声、交通能源等方面利用数学方法对交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绿色交通和和谐交通的相关学术概念【7】。
由此可以看出国外这方面的研究比国内更加细致和完整,研究的涵盖面非常广。国内学者和教授是刚刚开始关注这些问题。而且国外对道路交通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许多详细的研究,这也是城市道路环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国外在城市道路交通评价方面进行的研究也比国内多,这些研究包括大范围的全球环境影响【8】(例如: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温室效应,全球变暖等)和区域环境影响【9】(例如:酸沉降和光化学污染)这些指标与交通流量密切相关,评价常用的指标包括使用量以及温室气体【10】(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及一氧化碳)。
总体来说国内对城市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方面研究的相对比较少,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1.3本文研究内容
绪论。首先,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城市道路环境发展情况,分析国内外城市道路环境研究现状。对国内外的道路环境研究进行报告,总结国内外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城市道路环境的景观设计的理念,方法,内容的分析的必要性。
2安德门大街道路环境现状
2.1土地利用和绿化存在问题
2.1.1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安德门大街北起南京地铁一号线安德门站,南至绕城公路南匝道,全长3公里,路幅宽度是33米,是南京市城南地区的一条主干道,也是绕城公路进入城区的门户通道。目前,从地铁一号线安德门站到软件大道路口是采用的双向四车道,而软件大道路口到绕城南入口采用的是双向六车道,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的规定,城市主干道路幅宽度应在40-60米,车道数应大于或等于6条,而安德门大街无论是路幅宽度还是车道数方面都不符合设计规范,造成安德门大街交通拥堵现象十分严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