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运车船碳排放估算及减排对策研究

目录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2.1 国外研究现状 2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3
2 淮安市营运车船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
2.1营运车船的概念 3
2.2淮安市发展现状 4
2.2.1淮安市经济发展现状 4
2.2.2淮安市交通运输发展现状 4
2.3淮安市营运车船的能耗 5
2.3.1能耗的计算方法 5
2.3.2淮安市营运车船的能耗现状 5
2.4淮安市营运车船的碳排放 6
2.4.1碳排放的计算方法 6
2.4.2淮安市营运车船的碳排放现状 6
2.5能耗与碳排放现状分析 7
2.6淮安市营运车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9
3淮安市营运车船碳排放预测 11
3.1弹性系数法 11
3.1.1方法简介 11
3.1.2弹性系数法的预测结果 11
3.2情景分析法 13
3.2.1方法简介 13
3.2.2情景设定 13
4淮安市营运车船减排对策 15
4.1政策层面 15
4.1.1优先发展轨道交通 15
4.1.2倡导慢行交通出行 16
4.1.3预防交通事故 16
4.1.4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制度 16
4.1.5加强对低碳交通理念的宣传 17
4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技术层面 17
4.2.1革新车船所用燃料 17
4.2.2改进船体 17
4.2.3培养良好的驾驶素养 18
4.2.4推广智能交通系统 18
结论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过度的能源消耗与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2009年,中国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承诺到2020 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 2005 年下降 40%~45%,允许排放量增长但增速减缓[3]。哥本哈根会议体现出国家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关注、责任与决心,明确了未来的任务目标,也将推进了低碳体系建设进程。
低碳排放是针对温室气体排放量来讲的,强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目的是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减轻温室气体效应,在保持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同时维持比较低的碳排放量[1]。营运车船的碳排放是车船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降低营运车船的碳排放则成为降低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低碳交通运输是指通过合理引导运输需求,优化运输装备、运输结构,提高营运与能源效率,并从政策导向、技术改善等方面,减少碳排放总量,最终实现整个交通运输系统的低碳发展[2]。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已严重威胁到生态平衡及人类生存环境。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中国面临着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淮安市新时期的历史发展定位是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和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提出“一带两轴,三圈一级”城镇空间布局,按照“提升功能、建设枢纽、培育特色”原则,将淮安定位为全省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创新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
1.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淮安市营运车船碳排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估算未来淮安市营运车船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提出营运车船减排对策。最终使整个交通运输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通过对营运车船碳排放现状减排对策的研究,对实现整个交通运输业的节能减排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美国得克萨斯州交通研究院(Texas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TTI)通过收集交通量、道路负荷度、拥堵成本、通勤时间、因为拥堵造成的二氧化碳释放量等数据,形成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国家整体的拥堵情况以及政策实施效果,并提出一系列缓堵措施。如改善道路交叉口设计、改变出行需要、提供多种服务等[4]。
David Lloyd McCollum 提出情景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能够预测政策对未来能源系统作用的演化,并且采用情景分析法对美国能源使用和碳排放政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设定了基准情景、适度减排情景和深度减排三种情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政策在不同情境下的影响,得出两个结论:一种多策略组合方式对于削减排放是必要的,另外,要实现碳排放的大幅度减少,则要求非轻型车辆行业实现脱炭[5]。
Garrett E. Barter 等对比研究了传统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间的减排效果,结论得出,电动汽车因为现有的能源结构,对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有限[6]。
HongHuo 等对 2050 年中国交通部门的化石能源使用、汽油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研究,并对改进汽车能源消耗、柴油机化、汽车电气化排放进行研究,并用 FEEI 模型对改进汽车能源消耗、柴油机化、汽车电气化、燃料多元化这四种政策的结果进行评估[7]。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如下:
陆键等应用 IPCC 交通碳排放计算公式,对上海市交通部门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分别对不同交通方式进行了碳排放分析,发现交通运输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上海市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加,最后,应用情景分析方法对低碳交通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提出转变居民出行方式,促进低碳出行[8]。
刘建翠运用线性回归方法,计算未来中国交通运输部门的运输产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交通运输部门的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进行核算,得出未来交通部门的节能潜力[9]。
张尊华以航运企业和港口的船舶组成的港航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等评价方法,创立了港航系统节能减排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港航系统节能减排考核评价提供科学依据[10]。
张雪对比分析了燃料消耗量计算法、载重量计算法和手册计算法三种方法计算船舶温室气体排放的优缺点,选取SOx、NOx、COx作为船舶大气污染物的主要评价因素,设计并构建了船舶大气污染物评价模型[11]。
碳排放 万吨
2010 105.023 18.696 9.506 4.16 4.189
数据来源:燃料缺省 CO2排放因子 《2006 年 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8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