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优化设计
对于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拥挤与冲突问题是最严重的,是整个城市道路的瓶颈地带。本论文通过分析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的相关理论,结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路交叉口的实际状况,从交通渠化和信号配时优化两个方面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提高该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效率。本文首先提出了交叉口设计相关理论,然后阐述了交通渠化和信号配时设计两个方面的理论方法。通过调查分析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路交叉口交通运行实际情况,包括几何尺寸、车道数、车道布置形式、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行人高峰小时交通量等,从而归纳总结出交叉口存在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最后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交叉口现状进行仿真评价,得出优化方案并进行仿真评价,将现状交叉口与优化后交叉口的仿真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最符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路交叉口交通状况并且运行效率最高的优化设计方案。关键词 平面交叉口,交通渠化,信号配时,仿真评价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道路交叉口设计相关理论 4
2.1 道路交叉口的分类 4
2.2 交叉口设计原则 5
3 平面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相关理论 6
3.1 交通渠化概述 6
3.2 交叉口渠化目的与作用 7
3.3 交叉口渠化设计步骤 8
4 平面信号交叉口信号设计相关理论 8
4.1 信号设计相关参数概念 9
4.2 信号控制类型 9
4.3 十字型信号相位设计实例 10
4.4 单个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11
5 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 13
5.1 交叉口现状分析及数据调查 13
5.2 交叉口现状仿真评价 19
5.3 交叉口优化方案 20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明显增加。这就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城市道路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情况越来越紧张,交通出现拥堵的形式。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冲突在交叉口是最严重的,这是城市道路的瓶颈。研究表明,机动车在交叉口处因为减速制动和起动等原因,导致车辆排放的有害物质量远远高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排放量[1]。所以解决好城市交叉口的交通问题,不仅解决了整个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有重大意义。
大量的实践证明,交叉口是通过合理的交通渠化和交通管理来控制交叉口,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而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是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该路口为十字型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发现,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不合理,高峰期间交通量较大以及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等对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交通的实际状况,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通过分析交叉口交通状况,找出在路口拥挤堵塞的原因,对交叉口的渠化进行正确设计,进而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确保交通安全。同时使延误尽可能的减少,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行驶安全、通畅。并使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优化后的方案在交叉口处运行的评价结果,从而得到符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交叉口研究比较成熟,所采用的渠化手段有设置交通岛、导流设施以及路障等[2]。其中 Kenneth.W 等对进口道、安全岛、渠化岛以及交叉口的标志标线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国外已经形成了规范或手册,例如美国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3]。1998年,Mark 和 Karen通过分析有左转相位和无左转相位两种不同情况下左转车道的交通冲突状况,对设置两条左转车道对交叉口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研究,经历了从固定周期到可变周期的发展阶段,以及从时序控制到感应控制,从点控制到线控制再到面控制的发展阶段。对于道路交叉口信号的设计,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
国外对信号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1868年,英国伦敦的燃气信号灯,意味着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开始[5]。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通常采用F.V.Webster.B.M.Cobbe(FB)的理论方法进行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设计[6]。1995 年,Shebeeb,Ousama对道路左转专用车道的设置依据以及道路左转车道的安全和效率的评价进行了研究,指出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可以对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行有效的组织[7]。1997年,Suvrajeet Sen和K.Larry Head提出一种算法,该方法用于交叉口信号控制,能够对交叉口的延误、停止以及排队长度等指标进行优化[8]。澳大利亚ARRB开发了适用于各类交叉口运行分析的SIDRA系统;瑞典公路局开发的用于交叉口模型的CAPCAL系统;荷兰公路局开发的用于环岛模型的PTDESIGN软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渠化设计,我国学者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除此之外还需通过一定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来引道车辆行驶。1986,曾静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对深圳的十字路口的控制实验,他通过对行人、汽车和自行车之间冲突的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模式”的控制方法,探讨渠化、相位以及信号灯色之间的协调[10]。1991年,陈洪仁在道路交叉设计中提出了交叉口渠化的措施[11]。2001年,上海市出版了工程建设规范《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对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作了规定,规定了对于道路平面交叉口而言,应该通过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以及交通流向标志等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12]。
对于信号灯控制,我国研究开始比较晚,1973年开始对单点信号控制进行研究。1998 年,王炜提出了在道路交叉口各级服务水平下,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包括道路条件修正和交通条件修正的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修正模型[13]。200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总队共同完成的市重点科技项目,具有交通诱导、信号控制、电子警察、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功能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05 年,姜景玲根据机动车交通流强度的周期时长优化方法和自行车对标准小汽车的折算系数,构建了典型交叉口周期时长优化模型[14]。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道路交叉口设计相关理论 4
2.1 道路交叉口的分类 4
2.2 交叉口设计原则 5
3 平面信号交叉口渠化设计相关理论 6
3.1 交通渠化概述 6
3.2 交叉口渠化目的与作用 7
3.3 交叉口渠化设计步骤 8
4 平面信号交叉口信号设计相关理论 8
4.1 信号设计相关参数概念 9
4.2 信号控制类型 9
4.3 十字型信号相位设计实例 10
4.4 单个交叉口信号配时计算 11
5 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现状分析与优化设计 13
5.1 交叉口现状分析及数据调查 13
5.2 交叉口现状仿真评价 19
5.3 交叉口优化方案 20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机动车数量明显增加。这就导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城市道路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情况越来越紧张,交通出现拥堵的形式。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和冲突在交叉口是最严重的,这是城市道路的瓶颈。研究表明,机动车在交叉口处因为减速制动和起动等原因,导致车辆排放的有害物质量远远高于车辆正常行驶时的排放量[1]。所以解决好城市交叉口的交通问题,不仅解决了整个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且对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都有重大意义。
大量的实践证明,交叉口是通过合理的交通渠化和交通管理来控制交叉口,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进而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是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该路口为十字型信号控制交叉口。调查发现,交叉口渠化设计的不合理,高峰期间交通量较大以及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等对交叉口的交通通行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交通的实际状况,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通过分析交叉口交通状况,找出在路口拥挤堵塞的原因,对交叉口的渠化进行正确设计,进而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确保交通安全。同时使延误尽可能的减少,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保证车辆行驶安全、通畅。并使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从而得到优化后的方案在交叉口处运行的评价结果,从而得到符合淮安市枚乘路与承德南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交叉口研究比较成熟,所采用的渠化手段有设置交通岛、导流设施以及路障等[2]。其中 Kenneth.W 等对进口道、安全岛、渠化岛以及交叉口的标志标线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并且国外已经形成了规范或手册,例如美国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与设计》[3]。1998年,Mark 和 Karen通过分析有左转相位和无左转相位两种不同情况下左转车道的交通冲突状况,对设置两条左转车道对交叉口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对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研究,经历了从固定周期到可变周期的发展阶段,以及从时序控制到感应控制,从点控制到线控制再到面控制的发展阶段。对于道路交叉口信号的设计,世界上很多的国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
国外对信号控制的研究起步比较早,1868年,英国伦敦的燃气信号灯,意味着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开始[5]。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外通常采用F.V.Webster.B.M.Cobbe(FB)的理论方法进行单点交叉口信号控制配时设计[6]。1995 年,Shebeeb,Ousama对道路左转专用车道的设置依据以及道路左转车道的安全和效率的评价进行了研究,指出设置左转专用车道可以对交叉口的左转车流进行有效的组织[7]。1997年,Suvrajeet Sen和K.Larry Head提出一种算法,该方法用于交叉口信号控制,能够对交叉口的延误、停止以及排队长度等指标进行优化[8]。澳大利亚ARRB开发了适用于各类交叉口运行分析的SIDRA系统;瑞典公路局开发的用于交叉口模型的CAPCAL系统;荷兰公路局开发的用于环岛模型的PTDESIGN软件[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渠化设计,我国学者也做了很多的研究,除此之外还需通过一定的交通标志和标线来引道车辆行驶。1986,曾静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对深圳的十字路口的控制实验,他通过对行人、汽车和自行车之间冲突的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模式”的控制方法,探讨渠化、相位以及信号灯色之间的协调[10]。1991年,陈洪仁在道路交叉设计中提出了交叉口渠化的措施[11]。2001年,上海市出版了工程建设规范《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对平面交叉口的规划与设计作了规定,规定了对于道路平面交叉口而言,应该通过采用交通岛、路面标线以及交通流向标志等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12]。
对于信号灯控制,我国研究开始比较晚,1973年开始对单点信号控制进行研究。1998 年,王炜提出了在道路交叉口各级服务水平下,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建立了包括道路条件修正和交通条件修正的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修正模型[13]。200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和上海市公安局巡警总队共同完成的市重点科技项目,具有交通诱导、信号控制、电子警察、视频监控、车牌识别等功能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对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05 年,姜景玲根据机动车交通流强度的周期时长优化方法和自行车对标准小汽车的折算系数,构建了典型交叉口周期时长优化模型[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