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开通后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研究

目 录
1 绪论1 <>
1.1 研究背景1 <>
1.2 研究意义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2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3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3 <>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4 <>
2 有轨电车与关联公交的基础数据调查与处理5 <>
2.1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概况5 <>
2.1.1 淮安有轨电车一号线线路走向6 <>
2.1.2 有轨电车1号线站点规划6 <>
2.2 调查方案7 <>
2.3 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公交的客流特征8 <>
2.3.1 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公交的特性分析8 <>
2.3.2 淮安有轨电车的客流特征9 <>
2.3.3 关联公交的客流特征1 <>0
2.4 确定关联公交1 <>1
2.4.1 常规公交与有轨电车的竞争关系分析1 <>1
2.4.2 确定关联公交1 <>2
3 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1 <>4
3.1 常规公交线路网优化原则和目标1 <>4
3.1.1 优化原则1 <>4
3.1.2 优化目标1 <>5
3.2 有轨道电车线路与关联公交线路的空间拓扑关系分析1 <>6
3.3 对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1 <>7
3.3.1 常规公交线路优化方法1 <>7
3.3.2 关联公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线路的优化2 <>0
结论2 <>6
致谢2 <>7
参考文献28 <>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也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需求跟着不断增长,因此城市交通拥挤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环境不断恶化,不仅不利于居民的出行,而且还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挤问题和减轻环境污染,开始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大具有速度快、大运量、安全、准时、节省用地、环境污染小等特点,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主要以地铁和轻轨为主要的交通方式。虽然地铁和轻轨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准时等优点,但是不管是在建设投资还是运营费用方面,地铁和轻轨都高于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是在传统有轨电车的基础上,采用已成熟的现代新科技来完善。现代有轨电车具有不同于地铁和轻轨的一些特点,具有投资较低、运量适中、建设方式灵活、工程简单等特点。不同于传统有轨电车的是,现代有轨电车运行速度,乘车空间以及换乘服务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还具有低碳环保和节能的优点。
但是,随着现代有轨电车的新线投入运营,沿线的常规公交线路在客流量方面必然受到影响。一方面有轨电车与部分常规公交线路重合长度太长,不仅造成浪费资源,而且不能有效地组织乘客出行;另一方面,部分常规公交的站点设置不合理,给乘客的换乘带来不便,从而减少了有轨电车应吸引的客流。
因此,针对淮安市新建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公交之间出现的客流竞争问题,在对有轨电车与关联公交的客流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关联公交线路进行优化调整,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对现代有轨电车开通后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展开研究。
1.2 研究意义
现代有轨电车无污染、速度快、运量大,适合于长距离出行。有轨电车开通后,将对沿线常规公交客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课题在研究现代有轨电车客流特征的基础上,对沿线关联公交线路进行优化,既可以起到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又可以提高常规公交的运营效益。现代有轨电车与常规公交是城市公交系统中不同层次的两种交通方式,各自承担着不同出行目的的居民出行。本课题研究意义是:
(1)提高有轨电车的运营效益
由于有轨电车的投资费用大,建设周期较长,且是不少城市倡导的绿色出行方式,所以尽量将客流量转移到有轨电车上,这不仅充分发挥有轨电车长距离运输的优势,而且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有轨电车的客流量。
(2)优化淮安市公交线网
对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降低了有轨电车与关联公交之间的客流竞争,使两者从竞争关系转化成合作关系,不仅减少公交公司运力、人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可以优化淮安公交线网。
(3)提高淮安公共交通系统的竞争力
随着有轨电车的成功运行,淮安的公共交通更加丰富,为人们提供多种出行方式选择,通过对关联公交线路的优化,从整体上提高淮安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益。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基于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路优化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都发表很多文章。国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城市轨道交通在运营过程中与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协调合作。国内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关联公交的换乘站点选址、接运线路的设计方法以及公交线网优化等方面。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与我国对轨道交通的研究相比,国外对这方面的研究时间更长,而且已形成比较成熟的公共交通系统,尤其是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研究方面,发展时间较长,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有许多理论与实践经验可供我国研究者进行学习借鉴。
在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衔接方面的研究,国外主要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研究运营调度技术,对换乘等待时间,车辆的发车间隔时间等方面进行优化,在接运公交线路设置方面有多种算法与模型。
Hurdle、Kuah和Pertklsl等人研究了轨道交通与接运公交线路的站点选址、发车间隔和线路位置,在此基础上建立接运公交线路的模型,通过建立模型使城市社会总成本最小[13]。
Ceder和Wilson在公交线网规划中提出三阶段法,即路径规划、出行分配、确定发车间隔[14]。
Patoaik等以乘客出行费用和公交总运营费用最小为目标,并釆用遗传算法对公交线网进行规划[15]。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很多学者在常规公交接运的换乘站点选址、接运线路的设计方法和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王炜、周晔在和关淑文等人先提出并解释了接运公交的概念,讨论轨道交通系统接运公交线网规划方法,给出线路优化模型;根据城市常规公交线网特征,在新建轨道交通走廊基础上,对常规公交线网进行分层并提出各层使用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提出对于轨道交通站点与常规公交乘客最大换乘量超过此站点所有公交线路的运载能力的时候,需要新增接运公交线路,并阐述不同情况下如何新增接运公交线路。
2 淮海东路站 交通路与淮海东路交叉口,时代超市东门 标准侧式 中心型
(7)关于节能与环保性。现代有轨电车是充电式的,只需在停站30秒便可以充完电,不会对环境产生太大的污染,而常规公交消耗的是汽油,经过尾气排放到空气中,对环境产生极大的伤害。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9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