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态新城公共交通优化设计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交通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其具有建设投入少、承载能力强、运输成本低、能耗低、相对污染少等优点。本文将把淮安市生态新城作为研究对象,阐述通过公共交通来服务城市出行的意义,并提出优化方案。生态新城公共交通的主要方式是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和公共自行车,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了解生态新城这三种交通方式的营运状态,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力求使优化后这三种交通方式能实现完美换乘,实现三种公共交通的协调统一。最后利用Vissim仿真软件验证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关键词 公共交通,有轨电车,公共汽车,公共自行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Vissim仿真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1
1.1.2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 1
1.1.3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1.4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 2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范围界定 3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5 论文章节安排 3
2 淮安市生态新城 4
2.1 生态新城简介 4
2.2 生态新城的特点 4
2.3 生态新城公共交通现状 5
2.3.1 有轨电车1号线 6
2.3.2 常规公交线路 8
2.3.3 公共自行车 9
3 生态新城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0
3.1 有轨电车1号线 11
3.2 公共汽车 13
3.2.1 从中间站形式的角度来分析 15
3.2.2 从中间站站距大小的角度来分析 16
3.2.3 从发车间隔和站点设施的角度来分析 19
3.3 公共自行车 19
3.3.1 从租赁点选址的角度来分析 19
3.3.2 从租赁点投放公共自行车的数量及设施的角度来分析 22
4 生态新城三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协调统一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 有轨电车与公共汽车的换乘 23
4.2 有轨电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换乘 23
4.3 公共汽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换乘 23
4.4 生态新城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化仿真 24
5 生态新城远期的公共交通规划 28
5.1 从生态新城未来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 28
5.1.1 公共汽车的规划 29
5.1.2 公共自行车的规划 29
5.2 从建设淮安高铁站的角度分析 31
结论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A: 37
附录B: 38
附录C: 3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拥有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道路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然而,后者的增长率远远跟不上前者的增长率。机动车辆,特别是私家车的急剧增加使交通堵塞和事故日益严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加重了。为了缓解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1]。
1.1.2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
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缓慢、拥挤、不及时、等候时间长和乘坐不舒适等;在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上,虽然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的政策已经在部分城市实行,但由于其服务水平较低,使其不能成为主要客运,公共交通的使用人数呈下降趋势。
Fetter和William Woodrow通过分析普通式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下游时对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影响,建立不同饱和度下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模型,并进行验证[2]。
Rodrigo Femandez基于《美国通行能力手册》,把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和道路交叉口上下游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考虑进去,提出改进公交停车能力的计算方法[3]。
Alter将可达性、出行时间、可靠性、直达系数、服务频率和客流密度作为公交系统吸引潜在乘客的6项指标,据此评价公交服务质量水平[4]。
J.J.Wang, X.T.Huang和N.Zhao通过分析公交站的宽度、长度和距离,建立了微观模拟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二级道路上设置公交停靠站可以有效减少延迟时间[5]。
刘俊良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不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一定作用,而且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低污染的出行工具[6]。
根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点,魏华分析了衔接空间布局优化的机理,提出换乘衔接空间布局优化模型与交通设计方法[7]。
邱盼认为建设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和建筑综合体的一体化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不应局限于解决城市交通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应与城市功能空间发展战略相协调[8]。
高跃峰根据公交乘客最短出行时间,建立公交停靠站最优站距模型,并提出站距修正模型[9]。
李兴永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微观优化、长度优化、宽度优化等方案对公交车站进行优化[10]。
1.1.3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是地面公交。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投入昂贵、技术要求高、施工期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相反,公共汽车是社会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的交通工具,给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了廉价的出行机会。因此,公共汽交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11]。
城市公共交通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缺陷如下:
路网结构不合理,高重复率且密度低;
停车场的空间不够大,不能保障首末站有足够的用地;
环境较差,公交优先得不到保障;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1
1.1.2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 1
1.1.3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2
1.1.4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趋势 2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范围界定 3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1.5 论文章节安排 3
2 淮安市生态新城 4
2.1 生态新城简介 4
2.2 生态新城的特点 4
2.3 生态新城公共交通现状 5
2.3.1 有轨电车1号线 6
2.3.2 常规公交线路 8
2.3.3 公共自行车 9
3 生态新城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0
3.1 有轨电车1号线 11
3.2 公共汽车 13
3.2.1 从中间站形式的角度来分析 15
3.2.2 从中间站站距大小的角度来分析 16
3.2.3 从发车间隔和站点设施的角度来分析 19
3.3 公共自行车 19
3.3.1 从租赁点选址的角度来分析 19
3.3.2 从租赁点投放公共自行车的数量及设施的角度来分析 22
4 生态新城三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协调统一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1 有轨电车与公共汽车的换乘 23
4.2 有轨电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换乘 23
4.3 公共汽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换乘 23
4.4 生态新城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化仿真 24
5 生态新城远期的公共交通规划 28
5.1 从生态新城未来自身发展的角度分析 28
5.1.1 公共汽车的规划 29
5.1.2 公共自行车的规划 29
5.2 从建设淮安高铁站的角度分析 31
结论 34
致谢 35
参考文献 36
附录A: 37
附录B: 38
附录C: 3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运输业发生了跨越式发展。一方面,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的拥有量逐年上升;另一方面,道路和其它基础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然而,后者的增长率远远跟不上前者的增长率。机动车辆,特别是私家车的急剧增加使交通堵塞和事故日益严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加重了。为了缓解以上问题,我们应该实行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战略[1]。
1.1.2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
在城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上,主要表现为缓慢、拥挤、不及时、等候时间长和乘坐不舒适等;在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上,虽然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的政策已经在部分城市实行,但由于其服务水平较低,使其不能成为主要客运,公共交通的使用人数呈下降趋势。
Fetter和William Woodrow通过分析普通式公交停靠站在交叉口下游时对交叉口车辆通行的影响,建立不同饱和度下交叉口车辆排队长度模型,并进行验证[2]。
Rodrigo Femandez基于《美国通行能力手册》,把公交车的运行特点和道路交叉口上下游的交通状况等因素考虑进去,提出改进公交停车能力的计算方法[3]。
Alter将可达性、出行时间、可靠性、直达系数、服务频率和客流密度作为公交系统吸引潜在乘客的6项指标,据此评价公交服务质量水平[4]。
J.J.Wang, X.T.Huang和N.Zhao通过分析公交站的宽度、长度和距离,建立了微观模拟模型,并通过实例证明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二级道路上设置公交停靠站可以有效减少延迟时间[5]。
刘俊良认为城市公共交通不仅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有一定作用,而且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交通工具,更是一种低污染的出行工具[6]。
根据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特点,魏华分析了衔接空间布局优化的机理,提出换乘衔接空间布局优化模型与交通设计方法[7]。
邱盼认为建设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枢纽和建筑综合体的一体化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不应局限于解决城市交通这一个方面的问题,而应与城市功能空间发展战略相协调[8]。
高跃峰根据公交乘客最短出行时间,建立公交停靠站最优站距模型,并提出站距修正模型[9]。
李兴永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出发,提出微观优化、长度优化、宽度优化等方案对公交车站进行优化[10]。
1.1.3 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是地面公交。城市快速轨道交通投入昂贵、技术要求高、施工期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相反,公共汽车是社会成本最低、综合效益最好的交通工具,给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了廉价的出行机会。因此,公共汽交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整体水平[11]。
城市公共交通仍存在一些不足,其主要缺陷如下:
路网结构不合理,高重复率且密度低;
停车场的空间不够大,不能保障首末站有足够的用地;
环境较差,公交优先得不到保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