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分析与养护方案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4 本文研究内容 4
2.车辙类病害概述 5
2.1车辙病害分析 5
2.2车辙形成的过程 5
2.3车辙类型 6
2.4车辙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8
3淮安市淮海路城市沥青道路路面车辙病害调查与分析 10
3.1淮安市淮海路介绍 10
3.2淮海路城市交通护栏设置实地调查汇总 10
3.3淮海路沥青路面车辙形成因素 14
4淮安市淮海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养护方案设计 15
4.1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现有的养护方案 15
4.2 不同季节下的养护方案研究 17
4.3淮海路养护方案设计 18
结论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沥青路面越来越成为城市道路的主流路面,而随着我国城市道路网的逐渐形成,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也越来越严重。随着人们对于交通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发达国家都对车辙病害的防治高度重视,车辙指标已被纳入路面设计与管理系统中。车辙直接会影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平整性和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对汽车的行驶形成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随着早期车辙的不断加深会对沥青路面造成更为严重的危害,这对于人们日常的安全出行倒成了很大的影响。而我国作为一个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沥青车辙问题这种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与解决。所以结合各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沥青路面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辙病害进行高质量的养护对于塑造城市品位形象,降低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道路通行的安全顺畅,切实提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关于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养护研究,国外起步早、研究深、成果多,而中国虽然起步晚,但也正在积极进行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发展与时俱进。本文在此部分从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养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1.2.1国外研究现状
上个世纪60年代,关于车辙类的问题很少有研究,国外那时选用的路面规划方式都使用观察法来估算道路的抗剪切能力,通过在特定CBR值的材料上加铺足够厚的沥青层保证设计年限内路面的车辙量大概在一个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1962年的第一届国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会议上,由SHELL公司第一次提出准确考虑到路面疲劳的车辙的路面设计方案,这种方法是通过控制土基顶面的垂直方向位移来减少车辙的产生。
1972年的第三届国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会议上,Barksdale和Remain提出了一种用于预估柔性路面车辙的方法一层应变法。
1977年的第四届国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会议上提出了新的考虑车辙的设计方法,该程序包括限制表面车辙在指定的水平内和预估沥青粘结层或整个路面结构的车辙量。具体有下面几点:①基于车辙性能观测数据的统计方法;②限制基层应变程序;③结合蠕变试验数据的弹性分析;④线性粘弹性分析。1982年的第五届国际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会议基本上未对车辙预估提出新的成果,1982年之后,人们对车辙问题的兴趣又高涨起来,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柔性路面中车辙的预估以及轮载和胎压对路面层内戍力、应变的影响的论文,研究主要是关于材料性能的描述和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模型的建立,所报道的方法限于牯弹塑性考虑和经验的结合。
1993年,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沥青研究项目在执行期问,总经费5000万美元中,有949万美元用于永久变形的研究上,该研究最终提出了A一318和A一415两篇研究报告,成为superpave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对现有沥青混合料高温特性试验方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试验、评价方法,并试图根据新的破坏模型和车辙预估模型编制计算机软件进行车辙深度预估。
21世纪以来在第十届国际沥青路面设计会议上,关于研究沥青路面车辙问题的探讨有很多。其中伯克利大学史密斯再次提出简单剪切试验(RSST)可以有效评价沥青混合料抗剪性能,并可以据此建立正确的车辙预估方法。挪威的的哈弗利等人研究了集料质量对车辙的影响,发现集料的最大粒径以及细集料的粗糙度对沥青混凝土的永久变形均有显著影响。加拿大的Ludomir等发明了一种简单的车辙性能评价试验SimplePerformanceTest(SPT),并利用SPT和加速加载试验结果对AASHTO-2002的车辙预估方法进行了验证,与AASHTO的结果有一定出入,提出对室内模型进行现场修正是非常必要的 。
1.2.2国内研究现状
20世纪80年代之前,国内很少有沥青路面,道路的等级普遍较低,只有很小的交通量,交通情况基本上属于混合型交通,关于车辙的问题不是很明显,因此并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刚开始时只是使用高温条件下的抗压强度数值和常温与高温环境下抗压强度的比值来确认沥青的高温稳定性。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单轴抗压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凝士的受力图式与路面上沥青混凝土的实际受力情况是相去甚远的。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于马歇尔实验进行了引进以此来判断沥青的高温稳定性,马歇尔试验的相关装置在一定程度上对试件的周围起到了约束作用,并且不会对上下两面产生应力,因此可以使试件能够存在于处于双向应力的条件之下,与单轴抗压相比较的话马歇尔实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出试件所处的应力条件,因此马歇尔实验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的马歇尔试验也有相应的缺点比如它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对于沥青路面抵抗永久变形能力的评估,还有就是在使用马歇尔实验实验来测试沥青的高温稳定性所得的数值不具有普遍性。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后,国内出现了大规模的沥青路面发展热潮,便随而来的时汽车荷载的增大、道路运输出现严重的超载情况和部分道路渠化交通的出现,城市道路车辙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一情况的发生使得大量道路工作者开始越来越重视车辙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作人员使用用单轴试验从而得出了相关数据,并使用粘弹性理论测算出了相关车辙的深度,得出了关于我国每个地区的相关有效温度;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作人员依次进行了相应的车辙试验、蠕变试验、环道试验及加载加速试验:第8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作人员通过SHAP实验所得的理论成果,分别对当时国内的具有代表性的沥青以及相应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相对来说较为全面的实验与研究,并通过相关研究提得出了针对我国各个不同区域不同自然环境下不同道路所能使用的沥青材料的相关技术指标以及使用方法,并对沥青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改进 。
从目前来说国内在处理沥青路面车辙问题时有两种基本处理方法,其中之一是进行挖补而第二种方法是进行填补。而根据路面车辙不同的严重程度,可使用微表处理法或者铣刨摊铺法等方法来进行修补。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事业也飞速发展,道路建设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各级政府认识到城市交通建设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然而,随着我国城市道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增长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也日渐变得更加严重。其中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车辙问题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而我国作为一个在高速发展中的国家,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沥青车辙问题这种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与解决。所以结合各城市的具体实际情况,合理地对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高质量的养护对于塑造城市品位形象,降低事故中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交通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和道路通行的安全顺畅,切实提升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0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