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正大路使用性能评价与养护方案设计
为了提高淮安市正大路的路面使用性能,本文首先通过对正大路的交通量、改建情况、路面状况、交通设施等各方面内容的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对正大路的交通量和交通结构组成进行分析。之后再根据对路面状况调查的结果以及现有规范,对正大路的路面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分别评价其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和抗滑性能四项技术内容,并确定养护方案等级。最后对影响路面使用性能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应的具体处理措施,获得能提高正大路路面使用性能的养护维修方案。关键词 沥青路面,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养护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淮安市正大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4
2.1 正大路交通量调查 4
2.2 正大路交通结构组成分析 5
2.3 正大路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 5
3 淮安市正大路使用性能评定 6
3.1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的方法 6
3.2 正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10
3.3 确定维修养护等级 14
4 淮安市正大路养护改造方案设计 15
4.1 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处理 15
4.2 路面小修方案 19
4.3 配套设施及绿化 20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城市道路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于城市交通运输及居民出行。然而不管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都会因交通荷载重型化、交通流渠道化、交通密度不断增大、行车速度的大幅提高等因素影响,随时间推移其使用性能不断衰减,最终不能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服务,增加运输费用,加大行车危险性及缩短路面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的养护和维修,以恢复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年限。
为了解现有路面使用状况,以决定哪些路段的路面需要采取处治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处治措施,就需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依据所采集到的路面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况数据,对路面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做出判断。路面使用性能的正确评价是合理制定养护维修计划、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分析路面病害的成因,改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1]。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括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以及结构强度五项内容。
淮安市正大路位于清浦区,西接柯山路,南北方向与淮海南路、承德南路、天津路相交,全长约3.7km,双向四车道,属于城市次干路。近年来随着淮安市的建设发展,正大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剧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量非常大,加快了道路的老化。客货运量大幅提高,各种类型的重车增多,道路负荷也就越来越重。路面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路面出现许多明显的裂缝、松散、车辙等病害,影响了行车安全舒适的正常行驶。因此,本文将对正大路路面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并以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为依据,对路面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维修养护方案。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起步早,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也取得较大的成绩,路面性能评价和预测、公路养护决策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美国NCHRP(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于2003年颁布了新建和改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路面的大修改造提出了标准的设计方法[2]。日本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路面设计方法《路面设计施工指南》,与此配套,于2008年颁布了针对路面性能评价的《路面性能评价方法别册》[3]。充分考虑了交通使用者需求和对环境的负荷,在道路养护工作中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注重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兼顾了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道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
在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方法方面,国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Fwa T F、Chootinan P、Cheu、Chan W T 等人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制定沥青路面养护规划中的应用问题;Fwa T F、Bosurgi G、Alsugair等人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决策和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此外,Mandapaka等人还研究了力学经验分析法和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案优化中的应用问题[4]。这些决策方法大大提高了确定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类型、时机和方法的效率。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使用和经验总结,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路面评价方法标准体系。目前,我国主要以《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为根据对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该标准的实施,对客观反映公路技术状况水平,指导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
我国沥青路面养护的主要技术目前仍以传统的维修养护为主,大体上,路面养护技术包括微表处技术、裂缝修补技术、雾封层技术、柔性基层技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碎石封层技术以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等[6]。
但对预防性养护理念越来越重视,沥青路面性能预测方面,王佳、刘秀菊、刘唐志、鲍亮亮等采用不同分析技术,进行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性能预测的研究[7]。我国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和同济大学合作完成了科研项目“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标准和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方法和流程;建立了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库;针对上海市不同等级公路计算得到了最佳预防性养护的时间,提出了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方法;总结了上海市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技术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8]。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淮安市正大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4
2.1 正大路交通量调查 4
2.2 正大路交通结构组成分析 5
2.3 正大路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 5
3 淮安市正大路使用性能评定 6
3.1 路面使用性能评定的方法 6
3.2 正大路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10
3.3 确定维修养护等级 14
4 淮安市正大路养护改造方案设计 15
4.1 路面使用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处理 15
4.2 路面小修方案 19
4.3 配套设施及绿化 20
结 论 21
致 谢 22
参 考 文 献 23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城市道路是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于城市交通运输及居民出行。然而不管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都会因交通荷载重型化、交通流渠道化、交通密度不断增大、行车速度的大幅提高等因素影响,随时间推移其使用性能不断衰减,最终不能提供快速、安全、舒适的服务,增加运输费用,加大行车危险性及缩短路面使用年限。因此,需要对路面进行全面的养护和维修,以恢复或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道路使用年限。
为了解现有路面使用状况,以决定哪些路段的路面需要采取处治措施以及采取何种处治措施,就需对路面使用性能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是依据所采集到的路面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况数据,对路面性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程度做出判断。路面使用性能的正确评价是合理制定养护维修计划、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是路面养护管理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分析路面病害的成因,改进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1]。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包括路面破损、平整度、车辙、抗滑性能以及结构强度五项内容。
淮安市正大路位于清浦区,西接柯山路,南北方向与淮海南路、承德南路、天津路相交,全长约3.7km,双向四车道,属于城市次干路。近年来随着淮安市的建设发展,正大路的交通流量日益剧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量非常大,加快了道路的老化。客货运量大幅提高,各种类型的重车增多,道路负荷也就越来越重。路面磨损和破坏程度增加,路面出现许多明显的裂缝、松散、车辙等病害,影响了行车安全舒适的正常行驶。因此,本文将对正大路路面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分析,并以路面状况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为依据,对路面状况做出客观评价,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维修养护方案。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现代公路建设和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起步早,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也取得较大的成绩,路面性能评价和预测、公路养护决策方面已经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美国NCHRP(The 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于2003年颁布了新建和改建路面结构设计方法,对路面的大修改造提出了标准的设计方法[2]。日本于2000年颁布了新的路面设计方法《路面设计施工指南》,与此配套,于2008年颁布了针对路面性能评价的《路面性能评价方法别册》[3]。充分考虑了交通使用者需求和对环境的负荷,在道路养护工作中积极推广节能降耗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注重道路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以道路全寿命周期理论为指导,注重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兼顾了短期效果与长期效益,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道路的技术状况和使用性能。
在沥青路面养护决策方法方面,国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Fwa T F、Chootinan P、Cheu、Chan W T 等人研究了遗传算法在制定沥青路面养护规划中的应用问题;Fwa T F、Bosurgi G、Alsugair等人研究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决策和管理中的应用问题。此外,Mandapaka等人还研究了力学经验分析法和全寿命周期理论在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方案优化中的应用问题[4]。这些决策方法大大提高了确定沥青路面养护维修的类型、时机和方法的效率。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经过多年的使用和经验总结,我国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路面评价方法标准体系。目前,我国主要以《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为根据对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进行评定,该标准的实施,对客观反映公路技术状况水平,指导公路养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起到了重要作用[5]。
我国沥青路面养护的主要技术目前仍以传统的维修养护为主,大体上,路面养护技术包括微表处技术、裂缝修补技术、雾封层技术、柔性基层技术、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碎石封层技术以及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等[6]。
但对预防性养护理念越来越重视,沥青路面性能预测方面,王佳、刘秀菊、刘唐志、鲍亮亮等采用不同分析技术,进行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和性能预测的研究[7]。我国上海市公路管理处和同济大学合作完成了科研项目“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该研究提出了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标准和预防性养护对策选择的方法和流程;建立了上海市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库;针对上海市不同等级公路计算得到了最佳预防性养护的时间,提出了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的确定方法;总结了上海市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技术特征,并提出了相关的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8]。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