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沥青路面再生适用机械与施工工艺设计

本论文基于国内外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的发展状况,对淮安市沥青路面的再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淮安市典型路面病害进行调查分析,对旧沥青路面性能进行评价,旧沥青路面的材料性能进行调查评价,明确旧沥青路面再生时机,在此基础上进行路面再生方法比选与结构方案设计、适用机械方案设计,最终试验得出符合淮安市沥青再生养护的施工工艺与施工机械,达到切实可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关键词 沥青路面,再生,机械,施工工艺
目 录
1 绪论 1
1.1 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沥青路面再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3
2 淮安市沥青路面再生状况调查与分析 4
2.1 淮安市沥青路面再生应用状况 4
2.2 延安东路裕花园路段调查与分析 4
2.3 徐家湖路路面调查与分析 11
2.4 大治西路科技园路段路面调查与分析 15
2.5 本章小结 18
3 淮安市路面适应性再生方法比选 18
3.1 旧沥青路面再生方式优缺点分析 18
3.2 旧沥青路面再生方式选择 19
3.3 本章小结 20
4 淮安市沥青路面再生适用机械 21
4.1 淮安市可用机械调查 21
4.2 旧沥青路面处理机械选择 21
4.3 回收料预处理机械选择 22
4.4 混合料机械选择 23
4.5 摊铺压实机械选择 23
4.6 本章小结 24
5 淮安市沥青路面再生施工工艺 25
5.1 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流程 25
5.2 再生过程中各步骤注意事项 25
5.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 26
5.4 本章小结 27
结 论 28
致 谢 29
参 考 文 献 30
1 绪论
1.1 沥青路面再生研究目的和意义
处于发展中的我国,公路建设形式主要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凝土路面。相比较水泥混凝土路面而言,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行车舒适,噪音小,通车快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量的大幅增加,汽车荷载的加大,沥青路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必须对沥青路面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确保路面的使用性能。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指通过重复利用沥青和石料,将需要翻修或废弃的旧沥青路面,经翻挖、回收、破碎、筛分,用新集料、新沥青(及再生剂,必要时)适时配合,重新拌制获得满足路用性能要求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用于铺筑路面面层或基层的整套技术[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作为目前对旧沥青路面维修最有效的技术,已经受到各国的重视。特别是石油危机爆发后,在全球能源危机的大环境下,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不但可以节约材料、费用和能源,还有助于解决废物处理的问题。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淮安市旧沥青路面的调查分析,设计出适合淮安市沥青路面再生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1.2 沥青路面再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研究最早开始于美国,然而当时的美国正处于大规模修建道路,且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差,没有相应的施工设备,所以美国并没有对这项技术太过重视。直到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引起燃油供应困难,政府为维持社会平稳,出台法律,使得砂石料的生产受到限制,致使筑路材料供应不足,人们不得已开始想办法从沥青旧料中获取可用的材料[2]。1974年美国重新着手研究这项技术,恰巧拌和机械与铣刨技术有了突破性发展,这无疑成了沥青再生技术在美国全面推广的契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5年,全美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就达到近2亿吨,几乎占了美国沥青用料的一半。1981年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编制出版了《路面废料再生指南》,1983年美国沥青协会出版了《沥青路面冷拌再生技术手册》。这些规范的颁布表明美国在就沥青再生利用方面已经取得领先地位,技术已经趋于成熟。[12]美国国会1988年通过的“21世纪运输补充法案”确定,将再生材料资源研究中心设在新罕布什尔大学,专门研究这一课题。其目标是:一,从理论上扫除应用再生材料的障碍;二,寻找提高公路再生材料基础结构使用寿命的方法。
日本受自身地理位置以及国土面积的束缚,能够得到的资源是十分有限的,从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从1974年开始就已经高度重视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日本道路协会于1984年出版了《路面再生利用技术指南》表明当时日本的再生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
欧洲部分国家对于沥青再生技术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其中取得较高成就的是德国,它是首个将再生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高速公路养护的国家,由此可见德国在沥青再生方面技术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相比较西方国家对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较晚,没有技术设备的支持,废旧的沥青混合料都是作为废料利用考虑,只是用在如人行道这样不是很重要的交通设施上。1982年山西省结合油路的大中修工程铺筑沥青再生试验段80多公里,同年同济大学组织协调湖北、山西、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开展了“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1989年12月出版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对同济大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1983年国家建设部确立了“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利用”的研究项目,负责该项目的是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1991年6月发布《热拌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 4391),虽然此规范给出了沥青混合料用量等方面的技术要求,但由于并没有对原路面路用性能评价加以详细的说明,所以在实际的工程实践中并不能很好地实施[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4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