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东路停车问题及改善措施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飞速提升,人民的工作收入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加,交通压力愈来愈大化,停车困难成了居民们的又一大难题。目前,停车问题在我国很多城市都很严重,停车供需状况不容乐观,供给不足与和需求过剩的矛盾愈来愈明显。占道停放、乱停乱放导致的交通阻塞十分严重,城市停车问题严重的城市以及严重影响到了城市主动脉的通常。因此,改善解决城市停车问题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本文以淮海东路停车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淮海东路上一些标志性建筑周围的地下、地面停车场以及路边停车泊位进行调查,分析了淮海东路的停车现状,包括停车供需现状,停车收费现状,停车位建设现状以及停车管理方式现状。本文从两个层面上分析解决停车问题。技术层面上优化措施为建立推行停车诱导系统。管理层面上,分为三方面,第一是停车场管理法规的建立健全,第二是合理运用价格机制,第三是管理人员的素质的提高。关键词 城市停车问题, 停车管理, 停车诱导系统, 停车管理政策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停车相关理论 4
2.1 停车构成要素 4
2.2 停车设施概述 5
2.3 停车行为分析 6
3 淮海东路停车现状调查内容 7
3.1停车特性指标调查 7
3.2新亚商城地下停车场 7
3.3华润苏果地面停车场 8
3.4交通银行地面停车场 9
4 淮海东路停车现状分析 10
4.1 停车供需分析 10
4.2 停车收费分析 10
4.3 停车位建设现状分析 11
4.4 停车位设计分析 11
4.5 停车管理方式分析 13
5 淮海东路停车问题优化改善措施研究 13
5.1淮海东路停车存在的问题 13
5.2 停车问题优化措施 15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今社会经济发展飞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提升,人民的工作收入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增加,交通压力愈来愈大化,停车困难成了居民们的又一大难题。
仅在2015年的上半年,我国的机动车数量已经超过了2.8亿辆,取得机动车驾驶执照的人近2.5亿人。近十年以来,汽车每年平均增加了1100万辆,自2003年开始的2400万辆车增加到了1.5亿辆。是2003年的6倍还多。汽车数量占了机动车数量的54%。较之前10年,提高了30%之多。
在淮安,不少有车的人表示,买一辆车很容易,但是开车出门,找一个停车的地方,却很困难。在淮安市中心,苦寻停车位的市民处处可见。市区里的停车位可以说是“一位难求”。根据资料显示,淮安市的机动车数量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市区停车泊位的建设速度,市区停车压力很大。
目前,淮安市区的基本泊位数仅仅只有4万个,而停车总需求量却又12.4W之多,其中,基本需求10万,公共需求2.4万。由此可见,大部分的机动车,都处于有车无位的状态。
城市停车问题愈来愈严重,若不能得到改善解决,城市的经济发展,交通发展都会受到很大的阻碍,其中汽车消费是最受影响的方面。本次课题,通过对淮海东路周边的停车场、停车泊位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淮海东路周边的交通状况,停车位数量以及停车高峰期等关键因素对停车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改善停车状况的对策。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于停车问题的研究,多是建立在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广泛的调查数据。比如美国,在五十年代,美国就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对各大城市展开调查,并分析调查结果,总结出了《城市停车指南》;在六十年代初,美国再次进行了CBD研究,总结出了《城市中心停车》[1]。七十年代后的《停车原则》建立了停车需求预测模型,总结出了六十年代后的一百多个城市的停车调查结果[2]。
停车系统智能化收费,在国外基本已经成了最常用的收费手段。设备技术的精湛,产品技术的发达以及稳定的系统,帮助他们实现了收费系统的自动化操作。
电子支付是国外停车管理的特点之一。现金交易的现象已经基本没有。此外,许多国外的停车管理系统功能更加完善和丰富,他们配有停车诱导系统、停车位查询等高智能的查询系统。
这种停车管理系统采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虽然造价比较高昂,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系统的维护成本高,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反映出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的普及现状,极大扩展延伸了停车管理系统作用的功能和范围。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停车问题的研究早在1980年就开始了。武汉城建学院,在停车场标准和停车设施的分类布局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同济大学针对中心区停车现状分析对策在上海市进行了调查研究;另外一些国内大学也对停车设施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
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交通发展也十分迅速,机动车的数量也持续增加。但是很多城市的交通状况,停车状况不断的恶化,城市停车问题的研究,城市停车现状的改善迫在眉睫。
安实在理论方面,从静态交通管理、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停车诱导系统以及路边停车的管理对我国的城市静态交通管理进行了研究[3]。
在城市路边停车管理方便,杨中良通过对广州和哈尔滨的停车管理研究,对路边停车设置的规模,选址,交通量设置的依据以及管理对策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综合广义费用最小的路边停车最优控制规模的理论分析模型[4]。
关宏志、刘兰辉等以北京西单为研究对象,对机动车的停车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地面、地下停车场需求调控的停车场选择模型[5]。他们还对城市商业区的停车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 [6]。
杨中良、裴玉龙、陈峻、王炜,结合一些城市的实例进行了停车需求预测的研究[7] [8]。
吴涛、晏克非等结合经济学,进行了停车需求分析,研究了停车需求管理机理,并对管理政策对交通管理的作用进行了探讨[9]。
专门针对公共停车设施选址方面的研究有,陈峻等根据不同城市或区域的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分别提出了约束型和无约束型两种选址模型,并分别设计了线性规划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并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多指标评价方法的研究[10]。
凌镭等采用迭代寻优选址法进行了停车场规划的多点区域分配,设计了往复调整、下降迭代相结合的算法[11]。
1.3 本文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带来的交通问题越来越多,特别是城市停车的问题,若没有良好的政策、措施,城市停车问题必然阻碍城市交通的发展,汽车消费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本次课题,以淮安市淮海东路周边的停车问题为例,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了解淮海东路周边的交通状况,停车位数量以及停车高峰期等关键因素对停车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改善停车状况的对策。
(1)通过查找资料,对停车问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进行一些研究
(2)进行实地调查,对淮海东路沿线的路边停车场,临时停车位,以及商场的地下停车场进行调查走访,并对停车场的利用率进行研究。
(3)结合淮海东路的交通量,对各停车场、停车位的停车特性指标进行统计。
(4)对淮海东路的停车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停车供需状况,停车设施的利用情况,停车迫位设计是否合理,政府停车位建设现状、停车管理的强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0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