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乘客体验的23路公交车时刻表优化设计(附件)

随着淮安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交通线路上发生拥堵的情况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意识到公共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作用,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线路网的重要一环的城市公交,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左右,而公交时刻表作为衡量公交服务水平最直接的指标,它的标准和规范化都很有必要。本文将在单线公交的基础上,首先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分析相关23路公交的问题现状,结合乘客问卷调查分析,进行总的满意度分析和满载率限定值。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乘客满意的满载率的发车间隔优化模型,此模型将营运时间根据发车间隔和所调查的乘客数量分为几个长度不固定的时间段,然后根据实际调查的23路客流量对这些时间段内不达标的满载率时间段进行相应的优化,最终达到乘客的限定值要求。关键字 公交时刻表,优化设计,乘客体验,满载率模型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3
2公交现状分析 4
2.1 23路公交概况 4
2.2公交运行过程的数据采集 5
2.3面临的问题 8
3影响因素分析 10
4公交发车时刻表理论及依据 16
4.1行车时刻表的含义及功能 16
4.2 行车时刻表编制原则及依据 16
4.2.1时刻表编制原则 16
4.2.2行车时刻表分类 16
4.2.3时刻表编制依据 17
4.2.4满载率 17
5.基于乘客体验的公交时刻表建模 18
5.1发车间隔与发车频率 18
5.1.1发车间隔 18
5.1.2发车频率 18
5.2方法求解 18
5.3模型理论基础与假设 19
5.3.2模型假设 20
5.4模型建立 20
5.4.1变量及符号说明 20
5.5模型的求解 21
5.6时刻表生成 23
5.7对比分析 24
结论 26
致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7
参 考 文 献 28
附录 29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随着淮安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交通线路上发生拥堵的情况越来越多,更多的人意识到公共交通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作用。目前23路公交部分时段的区段运行能力饱和,乘客乘坐体验比较不适。为此,有必要对23路乘客体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公交时刻表的优化经验,从改善乘客体验角度提出乘客体验设计优化方案,优化23路公交的运行时刻表。
1.1.2研究意义
优化23路公交的时刻表有助于构建淮安公交时刻表优化协调方案,可以缓解目前淮安的交通拥堵问题,公交时刻表是公交公司与追求公交乘客体验的乘客间重要的桥梁,可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乘客体验,可以达到现代乘客对于公交服务水品的需求,有助于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满足有城市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同时有利于淮安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1.2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
随着多年来对于公交时刻表的相关研究进一步深化,学术界涌现出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成果。对公交时刻表的研究国外已有许多文献,Wihartiko F D [1]利用整体的规划模型和改进的遗传算法来计算公交时刻表,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
Parbo J [2]主要为了减少乘客等待时间经验为目标,该方法基于对总线线路偏移量的变化和优化,来改变公交线路的偏移量,偏移量会影响乘客在公共汽车线路上的任何换乘站的等待时间,并根据此等待时间求出最优时刻表。
Wu Y[3]研究了公交时刻表问题的多目标重新同步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目标优化模型,该模型是为了使乘客的总人数与现有列车时序的最大偏差之间的平衡进行权衡。
国内研究人员如谷金晶[4]等人等基于现有公交IC卡的客运数据的,可预测和评估公交运输资源与客流需求的匹配程度,为实时优化公交运营奠定基础时间表。并通过滚动优化评估,以使公交高峰时间表的实时优化更加人性化。
钟绍鹏[5] 根据现代地理信息技术GPS获取乘客等待时间的数据,来预测车站间车辆的估计行驶时间,数据还包括车辆到达数据和车辆行驶时间数据,公交车运行数据可用于优化公交时刻表,可以通过这些数据来优化时间表。
谷金晶[6]等人根据到达中转站的时间和线路之间的分级服务关系进行协调和确定,但是不会简单地追踪到达同一转运站点的车辆数量。同时,综合考虑发车时间和发车时间间隔,以便制定的时间表能够更好地满足多层级普通公交的实际运营需求。
郑喆[7]等人以单线公交客流高峰期客流量依据,出发时间和线路运行时间表为研究对象,居民出行时间成本和公交公司成本作为目标,建立模型建立和相关优化。
江志彬[8]等人以线路连接点的中转站为入口点,考虑总线网络连接方式和运行时间表,为了达到扩大研究和应用范围,提高效率的目的,创建统筹总线方案的衔接的公交时刻表。
黄字富[9] 选择公交公交网络上的最大乘客数量,最大限度地缩短总行程时间,并将优化目标确定为运营成本最小化,从而建立一个新的的公交线路和时间表模型。
吴影辉[10]等人从可靠性角度出发,建立基于公交随机出行时间的单线公交时刻表设计期望值模型,模型中主要考虑了公交运营商的主观要求。
窦雪萍[11]等人利用不等式约束确定具有转移关系的旅行次数,改进现有的转移旅行识别研究和相应的转移等待时间计算方法;并使用转移等待时间的期望值及其平均偏差值的最小加权和作为优化目标建立的时刻表优化模型。
祝文菲[12] 采用多目标函数法建立以乘客等待时间,等待车辆的乘客人数,公交满载率等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公交线路时刻表优化模型优化模型。
安实[13]等人利用一个模型,该模型使用名称为转移时间窗口的目标构建,时间窗口的大小取决于每个站点的转乘乘客人数,并以此优化时刻表。
颉栋栋[14] 利用遗传算法计算城市公交时刻表的方法,以车辆和乘客的等待时间作为约束条件,求解乘客等待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相关模型。
1.2.1国内外文献综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5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