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南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附件)

随着社会人口的迅猛增加以及汽车数量的飞快增长,城市道路交通问题层出不穷,道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交通事故频发、停车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顺应而生,并且不断的困扰着人们,给人们正常的工作以及日常生活带来麻烦。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与道路之间的连接点,更加容易发生交通问题,解决交通问题迫在眉睫。扩建城市路网虽然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但是由于其工期长、耗时耗力耗资金、占地面积大等特点,所以并不是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的优先方案。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因为其方便、快速、简单、省时省力等优势而被人们优先考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对提高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减缓城市道路交通拥挤意义匪浅。本文将使用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对淮安市淮海南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口进行优化,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解决道路问题。关键词 交叉口,道路交叉口问题,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2.1信号灯控制 1
1.2.2交通渠化 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4 研究思路 3
2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原则以及方法 4
2.1 城市平面交叉口概念 4
2.2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概念 4
2.3 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方法 5
2.4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的原则 6
2.5 交通渠化 6
2.5.1 交通岛 6
2.5.2 道路拓宽 7
3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7
3.1 数据调查 7
3.1.1 调查人员安排 7
3.1.2 调查内容 7
3.1.3 现状问题 8
3.1.4 数据调查 8
3.2设计方案一 设置导流岛 13
3.3 设计方案二 右转车道拓宽 14
4仿真应用 15
4.1交通仿真的优点 15
4.2交通仿真的过程 16
4.3交通仿真的结果 18
总结与展望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计方案一 设置导流岛 13
3.3 设计方案二 右转车道拓宽 14
4仿真应用 15
4.1交通仿真的优点 15
4.2交通仿真的过程 16
4.3交通仿真的结果 18
总结与展望 22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在人们家庭中越来越普及,现在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辆机动车,有些人家甚至不止一辆,这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便利。事物都有两面性,私家车虽然省时、省力,受到大家的欢迎,但是私家车的普及也给道路交通带来了许多的压力,比如交通拥堵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频发、车辆停放混乱、随便占地等。私家车本来是惠及大众的出行工具,却因为这些原因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不便,所以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刻不容缓。交叉口是道路交通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交通的关键。因此使行人以及车辆能够顺畅、安全、快速的通过交叉口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经过大量的实践,发现了提高交叉口道路通行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利用信号灯,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时间上的分流,让不同方向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不同的时间段通行,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也有效的降低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交叉口渠化设计也是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利用交通岛、导流线,对不同方向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行分流,减少冲突点,保障交通安全,提高车辆、行人的运行速度,节省时间,减缓交通拥堵。当务之急就是找到适合的方法对交叉口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
淮海南路作为淮安市的主干道,通向市中心,交通流量必然大,高峰时期极可能会引起交通拥挤等问题。本文以淮安市淮海南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口为例,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找出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缓解交通拥堵,解决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人们出行的效率。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信号灯控制
人们研究信号控制最先开始于19世纪,利用信号灯来控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进入交叉路口的先后顺序。世界上最早的信号交叉路口出现在1868年,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街口。从此,人们不断深入开展关于信号灯方面的研究。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率先对此进行了研究,在交通管理方面采用交通规则与信号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比如采用多相位控制禁止左转或者禁止右转等,来提高交通安全与道路通行能力。1998年,顾怀中与王炜[1]针对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流特性,提出了交叉口交通信号配时的模拟退火全局优化算法。2003年,葛亮[2]等人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的固有特色,研究了在不同配时方案条件下,直行与转向车流的延误计算方法。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邵春福、陈晓明[3]阐述了行人定时信号控制研究的方式、技术和主要成果,给出行人信号配时设计步骤,在此基础上,展望行人信号控制研究发展动向。
1.2.2交通渠化
国外的交通渠化设计研究相对我国而言,比较成熟,国外专家学者对左转弯车道的设置[4]、右转弯车道设计、进口道宽度、进口道车道数等都做了大量的研究,除此之外关于交叉口渠化、交叉口交角、交叉口缘石半径也有相关的研究。目前,国外都有规范和手册对交通渠化做出了规定。我国在关于交通渠化方面也的研究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果。2005 年,佟炳勋针对“饱和、超饱和”状态下运行的城市道路网中,为充分利用平面交叉路口交通空间、灯时设置,在疏导交通缓解平面交叉路口交通阻塞时,传统的路口渠化设计方法,有些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城市道路交通量骤增的形势,对路口渠化长度和拓宽车道渐变段长度的确定,提出了新的补充意见[5]。2006 年,北京交通大学赵伟等人在参考国内外设计经验的基础上,从左转车道设置的原则、设置左转车道的常用方式、左转车道的长度偏移可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视距[6]。2007年,窦瑞君[7]从理论上分析了交叉口处产生交通拥挤的原因,并结合具体工程提出在交叉口范围内采取渠化交通管理措施,讨论了渠化交通的使用原则、技术要求和应用方法。实现了引导车流按照一定路径行驶,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消除冲突点、分流点和合流点,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真正实现人车分流。2009 年,王殿海[8]等人分析了城市交叉口的几何形状,为设置左转弯待转区提供依据,并给出其设置的几何临界条件,利用累计曲线及波动理论建立了左转车辆排队模型,该研究成果为城市交叉口左弯待转区的设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淮安市交通现状的调查,发现除了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均衡导致的交通拥堵外,淮海南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口的不合理组织也是淮安市交通问题的主要原因。城市道路中,交叉口是路网的瓶颈地段,它的通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淮海南路与解放路十字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成为了优化淮安市交通的重点问题。
结合淮安市交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2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