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过街使用手机的不安全行为预测及对策设计

本文为面向行人使用手机过街的不安全行为的预测与对策设计,选取淮安市中心的道路交叉口对行人过街微观调查。从行人的年龄、性别,陪同行人数量、使用手机的方式等四个方面分析影响行人过街安全的因素,通过摄像,及人工计数方法的结合获取基本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各项影响因素是否对行人过街的安全构成影响,检验时采用SPSS软件。从SPSS软件中输入调查数据,通过显著性检验证实了陪同行人数量和使用手机方式是影响行人使用手机过街安全的两个主要因素。结合前面的分析,从规划、宣传及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一些主要的对策,来督促行人正确的使用手机在穿越街道之时,为交通管理部门及有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关键词 行人过街,手机使用,影响因素,对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研究意义和内容 3
2 行人使用手机过街不安全行为分析及实验内容 5
2.1 行人使用手机的不安全行为 5
2.2 行人使用手机过街不安全行为的观察实验 6
2.3 预测方法选择 6
3 行人过街使用手机不安全行为预测 8
3.1 logistic模型的应用 8
3.2 变量探究 9
4 数据采集与分析 9
4.1 SPSS软件的操作方法 11
4.2 显著性分析 13
4.3 模型预测准确性检验 14
4.4 数据分析 15
5 结果分析与对策设计 17
5.1 结果分析 17
5.2 对策设计 17
总 结 20
致 谢 21
参 考 文 献 22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们感慨数字化的到来。现如今,一切都在移动化。最新研究数据显示,在2012年,在中国总共出售了2.24亿部智能手机。而根据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送出了一份各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统计数据,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达到了58%,高于俄国的4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印度的17%。
也正因为如此,使用智能手机的“低头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交通安全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1],具体有 54.5%的过街行人会在等红灯空隙之时使用智能手机,并且行人就算在穿越街道的时候仍会继续使用手机所占的比例为80%。这样势必会导致行人的注意力分散,从而有可能引起行人车祸。关于注意力分散的研究,多过的研究人员都有探究,但大多数是针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的研究,而对于行人注意力分散的研究寥寥无几。
在现阶段,国内还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针对行人过街使用手机等不安全行为。赵艳等研究人员通过对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通过发送调查问卷以及研究资料发现了如下规律,如果行人在穿越道路街道时使用手机会导致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影响到出行时间、行人车祸的发生。研究不同的使用手机的方式对行人安全的具体影响,提出具体的对策设计有利于提醒行人正确科学的使用手机,并可以减少行人使用手机过街的风险。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鲍里斯[2]将行人过街的不安全行为划分为五种,简化了数据统计时的繁琐程度。利用IBM 中的SPSS统计软件描述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标准方法。中位数(Me),绝对频率(n)和相对频率(%)用于描述,并签署测试用于计算成对样本之间的显著的差异。使用二进制逻辑回归预测结果变量(不安全类型的行为)。其研究结论表明,行人过马路时使用智能手机的安全表现比行人过马路时不使用手机更低。
HATFIELD等[3]通过拍摄后的录像统计行人的过街行为后发现,行人使用手机的过街速度相对于常人更低,在穿越街道前观察道路状况的可能性也更低,发生不安全的过街行为也会出现出更多。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赵艳[4]等人从行人的年纪、男女、文化教育水平、使用手机的方式及具体因素、造成的影响等等类别针对使用手机过街的行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首都的街道路口、路段行人使用智能手机的百分比进行了实地研究。研究最后表明,行人在等待同行的红灯期间会去使用智能手机的百分比高达54.5%,并且其中有近80%的行人在穿越街道时并不会停止使用手机。并且,使用手机会引起行人视觉分心和认知分心,影响行人的观察感知和判断决策,进一步影响行人过街安全。
姜康[1]在研究行人过街使用手机的心里运用了TPB原理,去分析行人使用手机的行为和对策。其结果是行人使用手机受到行为的影响,知觉行为控制感为三个直接因素的影响,也存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三个间接影响。
苑红伟[5]在交通心里的行人不安全行为研究中,认为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产生事故的原因是行人没有将足够的注意力资源分配到过街上去。对于各大城市中的交通行人的行为,她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论述了关于有关行人在交通活动中的特点 ,系统的分析了造成行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影响原因以及大致的概括了行人出行中对于认知心理行为的关系。
蓝晓琴[6]通过对行人过街使用手机行为进行实地调查,并拍摄录像,进行统计,并对调查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分析,比对各种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水平,找出对行人使用过街安全重要影响因素。
赵怡猜[7]以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影响因素,制定了以行人方面设定的李克特五级量表,通过SPSS软件对调查得来的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可信度的测试,然后用AMOS21.0软件对设计的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在检验可行的条件下,再次利用AMOS21.0软件对设计的模型好的求解,由路径分析,模型修正与模型拟合,最后得到了行人穿越街道违反交通法规行为的影响因素的成因,然后通过分群研究,分析了多种人群的违法行为的意向原由。
李宏汀[8]研究重点介绍手机使用对驾驶员行为安全绩效的影响及相关理论机制。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对行人过街特性分析,并对车辆与过街行人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驾驶员同步行行人博弈的模型,然后对已经构建好的博弈模型进行求解,以此分析出所谓的均衡状态。来探索驾驶中使用手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利用该理论对不安全行为进行有效干预进行了阐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