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公共交通和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共享系统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
2 常规公共交通和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共享系统现状分析 6
2.1 常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 6
2.2 常规公共交通信息系统分析 7
2.3 现代有轨电车信息系统 8
2.4 现代有轨电车信息系统分析 10
3 淮安市公共交通运行系统的信息调查分析 11
3.1 淮安市公共交通的信息调查 11
3.2 淮安市公共交通运行系统信息存在问题分析 13
3.3 淮安市公共交通运行系统信息总结 14
4 淮安市有轨电车运行系统的信息调查分析 15
4.1 淮安市有轨电车站台的信息调查 15
4.2 淮安市有轨电车站台的信息调查分析 18
4.3 淮安市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总结 19
5 常规公共交通和现代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共享系统的设计 20
5.1 淮安市公共公交和有轨电车智能电子站牌设计 21
5.2 淮安市公共公交和有轨电车智能手机APP设计 24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城市公共交通目前却存在着诸多问题:第一,缺乏全范围的实时公共交通信息采集的手段。目前采集的信息都是部分信息,并且都是公共交通内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传感网络采集的信息,没有其他相关的信息,无法形成多元实时公共交通信息的有效整合,就没有办法实时把握城市整体公共交通状态,从而难以准确预测和把握公共交通的未来状态。第二,缺乏公共交通电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与协同,淮安常规公交和有轨电车运行系统缺乏这方面的协同。第三,缺乏从公共交通信息采集、融合、分析到公共交通状态建模预测、公共交通状态管理与控制的一体化交互处理平台[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常规公共交通运行系统信息与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的研究,国外起步早、研究深、成果多,而中国虽然起步晚,但也正在积极进行该方面的相关研究,发展与时俱进。本文在此部分从国外研究现状和国内研究现状对常规公共交通运行系统信息与有轨电车运行系统信息的相关研究进行介绍。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在1989年就制定了最早期的ITS(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发展战略,于1991年开始投资对ITS的开发研究,很早就将数据源定位到ITS设施和应用系统上,对数据源进行融合、管理,更好的发挥其效益。“国家智能交通项目规划”是美国交通部于1995年提出的,计划在将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应用于智能交通,并进行了相关实验。该“交通间谍”包括计算机和GPS单元。2003年,佛罗里达州建立了“地面交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信息系统模型实施”项目。该项目对现有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进行扩展和集成,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交通安全与可靠性的提高,并为公众发布实时的数据。此外,该项目集成了天气信息和交通信息。美国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制定了ATMIS计划,哈佛大学的City Sense项目都研究如何在道路交通监测方面中有效地应用WSN。2004年,密西根科技大学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ITS,同时仿真与试验了节点组网和信息交互。 日本的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共经历过三个阶段。日本通产省早在1973年就建立了“汽车交通综合系统”,进行道路导航。日本建设省于上个世纪80年代建立了“道路—汽车通信系统”,此外,警察厅建立了“先进机动车辆交通信息和通信系统”。这两个系统经过改进,被合并成“车辆信息和通信系统”。日本首相于1995年2月成立了“实现先进通信与信息的社会筹备组”,目的是实现信息社会。1998年,日本提出将ITS纳入国家交通建设规划,并提出了ITS建设的整体设想。2004年10月,日本召开 ITS会议,强调了ITS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从 1986 年开始,西欧部分国家立足于“欧洲高效安全交通系统计划”和“保障车辆安全的欧洲道路基础设施计划”两大计划,对交通信息化进行研究、开发与应用。欧洲的交通系统从最初的多交通方式发展到现在的交通共享平台。意大利都灵市建立实施了5T(Telematics Technologies for Transport and Traffic in Torino System)系统,其中包括了一个骨干网络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主要是用来实现其它各个子系统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英国公路局设立了国家交通控制中心,建立了交通信息平台。除此之外,英国还建立了UTMC(Urban Traffic Management Control)项目。该项目是由英国的DETR(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Transport and the Regions)部门负责,目标是研发和建设ITS系统,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从而便于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交通管理策略。最近,欧盟提出了 SAFESPOT&CVIS 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通过无线方式获取实时的诸如:限速、气象预报、接近紧急车辆报警等信息。欧洲开展了TRIDENT项目,基于复用机制,支持多模式下的交通服务,在不同的交通运营者之间实现数据共享。这些交通运营者的运营方式可能不同。瑞典建立了一段公路,通过太阳能供电传感器提供电能,当路面发生拥堵、结冰等危险状况时提前预警。英国也开展了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于智能交通的研究。新加坡建立了ITransport项目,该项目主要是建立综合交通工作平台,以所有交通操作系统为基础,极大便利了交通局的交通管理。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智能交通发展方面,起步较晚,在一些较大城市中ITS有所涉足,但是其他的城市仍然处于人工的或者孤立路口控制的管理模式。由于我国交通运输和经济发展条件存在自己的特点,国家制定了智能交通的发展战略,分层次,有重点地对交通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我过交通信息共享平台主要有两大研究热点,以传感器为主、其他监测技术为辅的数据监测,和在更高层面进行交通数据处理。为了便于2008年奥运会的开展,中国北京进行了智能交通的开展,建设了基于公共交通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的综合交通系统,为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广州市智能交通主要以公众信息平台为核心,完善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和城市交通监控系统,展开公共智能调度系统建设,进行一系列智能交通相关课题研究,并初步建立本市的一个智能交通基础框架。深圳市于 1993年成为全国ITS建设试点城市,其将ITS作为其核心支撑,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与处理交通数据,并传输、挖掘、共享、交换、存储与发布这些交通数据。上海市使用三个“整合”对智能交通系统进行深入发展:整合各级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等方面信息,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监测和预测;整合各种交通管理系统,建立信息化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整合多种运输方式等相关的信息,形成畅通的物流信息网。重庆市是我国第一个面向整个城市建设成智能交通平台的城市。主要是在有限的道路资源条件下,ITS可以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比如其“不停车收费”、“电子信息发布牌”以及“电子眼”等等,据相关报道,部分ITS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停车收费”的目的是把不必要启、停车的次数减少,使得交通更加畅通,减少车子燃油消耗,减低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程度,从而改善城市环境;“电子信息发布牌”提供了各个交通口的实时通行状况,这样司机可以根据需求,自主选择交通路线,给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车辆违规情况进行监控中,“电子眼”发挥了巨大作用,据悉,重庆交警利用“电子眼”,在城市总的车辆中,发现了具有相同车牌号的两辆车。2004年,在交通部示范工程建设的要求下,山东省承担了山东省省级部门的整合工程建设项目,2006年临沂市开始了临沂市的交通资源整合系统,通过合理的权限分配,方便相关部门进行共享信息查询。“十一五”以来,黑龙江省也着力于对全省交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2] 。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