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乘客交通特性(附件)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为淮安市民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全市共设站点23个,然而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候车环境、乘坐有轨电车是否更方便快捷、是否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等问题是市民选择有轨电车作为出行方式的标准。有轨电车能否满足乘客需要,能否提高淮安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是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就淮安市有轨电车交通乘客的客流集散特性、上下车特性、空间分布特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对有轨电车交通设施服务水平进行评价。随着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把有轨电车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提高乘客的移动效率,降低乘客在进出站、换乘过程中的延误,改善乘候车环境等问题,就必须对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进行分析,为此需对有轨电车乘客交通交通特性进行调查,分析有轨电车交通乘客时间及空间分布特性,对乘客换乘选择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实际需要,最终总结以上内容,以达到改善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的目的。关键词 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乘客交通特性理论 5
2.1 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点对乘客的影响 5
2.2 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及车站布置对乘客的影响 5
2.3 乘客交通特性分析内容 7
3 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调查 7
3.1 乘客空间分布调查 7
3.2 乘客时间分布调查 17
3.3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设施调查 20
3.4 乘客满意度调查 21
4 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分析 21
4.1乘客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21
4.2乘客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22
4.3乘客换乘分析 24
4.4乘客满意度分析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外大城市的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车乘客交通特性分析 21
4.1乘客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21
4.2乘客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22
4.3乘客换乘分析 24
4.4乘客满意度分析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外大城市的发展经历和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共同进步、相互依赖。根据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我国大多城市现状客运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地下铁道的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并且修建地铁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推广难度大。因此,现代有轨电车成了最好的选择。在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采用适合目前和以后电车运行的先进技术,建造现代化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不仅在建造运行方面拥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造价远远低于地下铁道,在大中型城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现状共设有23个站点,全线由市体育馆始,穿过淮海路,向东沿和平路经过丰惠财富广场和万达广场,向南顺着翔宇大道到达楚州大道,最后到达南门站终点,全长20.3公里。2014年2月19日,淮安市有轨电车工程全面开工,2015年初将实现首列车进场调试。2015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为淮安市民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全市共设站点23个,然而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候车环境、乘坐有轨电车是否更方便快捷、是否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等问题是市民选择有轨电车作为出行方式的标准。有轨电车能否满足乘客需要,能否提高淮安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是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就淮安市有轨电车交通乘客的客流集散特性、上下车特性时间分析、空间分布特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对有轨电车交通设施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随着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把有轨电车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提高乘客的移动效率,降低乘客在进出站、换乘过程中的延误,改善乘降、候车环境等问题,就必须对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进行分析,为此需对有轨电车乘客交通交通特性进行调查,分析有轨电车交通乘客出行目的及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实际需要,最终总结以上内容,以达到改善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的目的。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成熟,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能、速度、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也得到愈来愈都的关注和研究。国外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一些研究,推动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进步和发展。
Harries对伦敦地体站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车站行人模拟模型(SCM)来模拟行人在不同行人设施上产生的延误情况。W.H.K Lam,Chung-yu Cheung先对行人交通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轨道交通设施对乘客行人流量的影响,列出了不同轨道交通行人设施下,乘客流行程时间函数。Gipps通过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乘客个体行为模型,研究中以行人出行选择最短路为标准,建立了行人出行路径选择模型[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关于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主要的研究也主要是对拥挤人群特性和城市现代有轨电车乘客行人交通设施的研究。
赵满姣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候车人数和列车到站时间间隔的关系。分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特性,促进了轨道交通运力的合理安排[2]。
曹守华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候车、进出站、上下车等交通特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轨道交通乘客流群体为主体,深入研究了乘客交通各种特性,并建立了轨道交通乘客流相应的模型[3]。
曹守华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上车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实测数据,考虑包括候车站台形式设置、车门提示音和宽度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的计算模型,明显的体现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特性[4]。
张国武以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为研究主体,从各个方面分析乘客出行类型和特征[5]。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走行特性。
徐蔷薇将视频采集和人工观测两个方法科学的结合在一起,设计了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出行行为的数据采集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7] 。
丁强对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设方式、车站类型、站台布置与交叉口位置分析、交通组织及站点接驳设计等问题进行概述[8]。
王波,贺方会等对现代有轨电车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预测[9]。
张驰清对行人交通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行人交通流特性,明确了乘客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科学方法。并深入研究了乘客交通行为对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影响[10]。
李灿针对北京市几个主要轨道交通枢纽进行了大量乘客交通流数据的观测和 采集,建立枢纽内进站通道、出站通道、换乘通道、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处的速 度一密度关系的交通流解析模型,得到了不同行人设施内乘客流交通特性的基本参数值,分析了产生异同的原因[11]。
夏菁系统的研究了轨道交通枢纽站内的客流组织分析了客流流线的构成及其特点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提供有效的客流组织疏解方案和枢纽改善措施[12]。
王波,李晓霞等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与乘客行为进行分析[13]。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乘客交通特性理论 5
2.1 现代有轨电车技术特点对乘客的影响 5
2.2 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及车站布置对乘客的影响 5
2.3 乘客交通特性分析内容 7
3 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调查 7
3.1 乘客空间分布调查 7
3.2 乘客时间分布调查 17
3.3 现代有轨电车交通设施调查 20
3.4 乘客满意度调查 21
4 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分析 21
4.1乘客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21
4.2乘客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22
4.3乘客换乘分析 24
4.4乘客满意度分析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外大城市的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车乘客交通特性分析 21
4.1乘客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21
4.2乘客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22
4.3乘客换乘分析 24
4.4乘客满意度分析 25
结论 26
致谢 27
参 考 文 献 28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现代有轨电车在国外大城市的发展经历和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共同进步、相互依赖。根据我国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大部分城市的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然而我国大多城市现状客运量并不是很大,而且地下铁道的建设需要巨额的资金支持,并且修建地铁技术复杂,工期较长,推广难度大。因此,现代有轨电车成了最好的选择。在旧式有轨电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采用适合目前和以后电车运行的先进技术,建造现代化有轨电车,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不仅在建造运行方面拥有很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而且造价远远低于地下铁道,在大中型城市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运用。
淮安现代有轨电车现状共设有23个站点,全线由市体育馆始,穿过淮海路,向东沿和平路经过丰惠财富广场和万达广场,向南顺着翔宇大道到达楚州大道,最后到达南门站终点,全长20.3公里。2014年2月19日,淮安市有轨电车工程全面开工,2015年初将实现首列车进场调试。2015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
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为淮安市民的出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全市共设站点23个,然而现代有轨电车车站候车环境、乘坐有轨电车是否更方便快捷、是否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等问题是市民选择有轨电车作为出行方式的标准。有轨电车能否满足乘客需要,能否提高淮安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是最终目的。因此,本文就淮安市有轨电车交通乘客的客流集散特性、上下车特性时间分析、空间分布特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对有轨电车交通设施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随着淮安市现代有轨电车的开通,越来越多的人把有轨电车交通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提高乘客的移动效率,降低乘客在进出站、换乘过程中的延误,改善乘降、候车环境等问题,就必须对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特性进行分析,为此需对有轨电车乘客交通交通特性进行调查,分析有轨电车交通乘客出行目的及影响路径选择的因素,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改善措施,运用所学知识对改善措施进行评价分析,以确定其是否满足实际需要,最终总结以上内容,以达到改善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施,提高乘客出行效率的目的。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导致了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成熟,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能、速度、安全和舒适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因此,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也得到愈来愈都的关注和研究。国外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和运行进行了一些研究,推动了现代有轨电车的进步和发展。
Harries对伦敦地体站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和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建立了车站行人模拟模型(SCM)来模拟行人在不同行人设施上产生的延误情况。W.H.K Lam,Chung-yu Cheung先对行人交通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到了轨道交通设施对乘客行人流量的影响,列出了不同轨道交通行人设施下,乘客流行程时间函数。Gipps通过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乘客个体行为模型,研究中以行人出行选择最短路为标准,建立了行人出行路径选择模型[1]。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现代有轨电车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所以我国关于现代有轨电车乘客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主要的研究也主要是对拥挤人群特性和城市现代有轨电车乘客行人交通设施的研究。
赵满姣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候车人数和列车到站时间间隔的关系。分析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交通特性,促进了轨道交通运力的合理安排[2]。
曹守华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候车、进出站、上下车等交通特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轨道交通乘客流群体为主体,深入研究了乘客交通各种特性,并建立了轨道交通乘客流相应的模型[3]。
曹守华对城市轨道交通中乘客上车时间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实测数据,考虑包括候车站台形式设置、车门提示音和宽度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的计算模型,明显的体现出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上车时间特性[4]。
张国武以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为研究主体,从各个方面分析乘客出行类型和特征[5]。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走行特性。
徐蔷薇将视频采集和人工观测两个方法科学的结合在一起,设计了科学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乘客出行行为的数据采集方案,并进行数据采集[7] 。
丁强对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设方式、车站类型、站台布置与交叉口位置分析、交通组织及站点接驳设计等问题进行概述[8]。
王波,贺方会等对现代有轨电车定义及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并对现代有轨电车的应用模式及发展前景进行预测[9]。
张驰清对行人交通流的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分析了行人交通流特性,明确了乘客交通设施服务水平的科学方法。并深入研究了乘客交通行为对轨道交通运行速度的影响[10]。
李灿针对北京市几个主要轨道交通枢纽进行了大量乘客交通流数据的观测和 采集,建立枢纽内进站通道、出站通道、换乘通道、上行楼梯和下行楼梯处的速 度一密度关系的交通流解析模型,得到了不同行人设施内乘客流交通特性的基本参数值,分析了产生异同的原因[11]。
夏菁系统的研究了轨道交通枢纽站内的客流组织分析了客流流线的构成及其特点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提供有效的客流组织疏解方案和枢纽改善措施[12]。
王波,李晓霞等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特性与乘客行为进行分析[13]。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一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