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设计
为了改善淮安市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减少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冲突,本文对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的现状、交通流量流向、电动自行车的行驶特性以及行驶安全机理等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了影响该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的因素,并针对提高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这个目的,从交叉口渠化改善、标志标线优化、信号配时优化等方面提出改善方案。关键词 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淮安市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状况调查 4
2.1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基本情况 4
2.2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特性调查 6
2.3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性调查 7
3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机理调查分析 8
3.1 交叉口标线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8
3.2 混合交通流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11
3.3 信号配时与交通冲突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12
4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设计 15
4.1 交叉口标线优化 15
4.2 交叉口渠化改善 15
4.3 信号配时优化 16
4.4 改善结果分析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在我国,由于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日益不足,在此情况下,轻便、省力、快捷的电动自行车受到了大众的青睐[1]。然而,快速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安全问题[2]。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处于淮安市市区商业中心区域,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此交叉口。交叉口南进口道处坐落着淮安汽车总站,大客车出行频繁,交通量很大。交叉口未设置安全岛,仅设置了人行横道和信号控制灯。人行道绿灯时间只有21秒,在平峰时间刚刚够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一旦遇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峰时间,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数量急增,无法在绿灯时间内全部通过人行横道,加上偶尔的闯红灯现象,造成了电动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之间冲突加剧,导致交通通行混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淮海路上设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因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属于非机动车[3],所以电动自行车也是在此车道上通行,其与行人、自行车混合通行,但速度普遍快于行人和自行车。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车身易与自行车、行人发生碰撞,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其中,尤其以全封闭式的电动三轮助力车问题突出。不小于小汽车的车身体积和较快的车速,在自行车道上行驶导致车道空间不足,常发生与小汽车公交车抢道的行为。对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改善提高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电动自行车开发较早,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套完善的方案。研究重点多放于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行为。
2013年,Lu Bai,PanLiu,YuguangChen,XinZhang,Wei Wang发表文章关于信号交叉口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影响,利用交通冲突技术,来估计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的安全影响[4],发现由于驾驶员的冒险行为,特别是没有优先权的电动自行车会产生交通冲突,闯红灯冲突的主体是电动自行车。
2015年,Brian Casey Langforda,JiaoliChenb和Christopher R. Cherryc发表文章关于电动自行车骑手与自行车骑手交通安全行为的比较[5],得出电动自行车骑手和自行车骑手具有几乎相同的的交通行为。对于交通信号的违反与出口增速,电动自行车几乎与自行车一样。这项结论表明,电动自行车在有着快于自行车的速度的同时,也一样具有自行车不安全的交通行为,电动自行车对于交通安全更具有威胁性。
2016年,Chris Kiefer和FraukeBehrendt发表了文章关于智能电动车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6],通过开放硬件GPS援助和传感器数据,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将自己的数据可以发送到网上。这是物联网在电动车上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意义。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改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以下几点:1.电动车的使用者;2.电动车的定义标准;3.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法律法规[7];4.电动自行车与其他车辆的冲突[8];5.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9]等。研究力度不大,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的王曼丽在其硕士论文“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特性分析”[10]中,讨论了电动自行车在两相位四路平面交叉口以及道路路段的冲突机理,从事故的类型入手,对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机理进行一定的定性分析。文章从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城市道路系统、电动自行车的特征以及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01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崔铭、李妍君发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电动自行车发展趋势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的哲里木路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交通参与者对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倾向性[11],得出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力度,可以将电动自行车作为过渡性交通工具,加强管理的结论。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没有全面分析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不适用于本文研究的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但其中的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葛鹏森、李静、王军利、尹岩在《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发表的“我国电动自行车现状浅析及对策探究”中,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现状、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定位模糊,相关管理法规与电动自行车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执法困难,管理困难的问题。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
1.3 本文研究思路 3
2 淮安市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状况调查 4
2.1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基本情况 4
2.2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特性调查 6
2.3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行驶安全性调查 7
3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出行安全机理调查分析 8
3.1 交叉口标线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8
3.2 混合交通流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11
3.3 信号配时与交通冲突影响电动自行车安全 12
4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改善设计 15
4.1 交叉口标线优化 15
4.2 交叉口渠化改善 15
4.3 信号配时优化 16
4.4 改善结果分析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在我国,由于小汽车数量快速增长,使得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日益不足,在此情况下,轻便、省力、快捷的电动自行车受到了大众的青睐[1]。然而,快速增长的电动自行车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安全问题[2]。
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处于淮安市市区商业中心区域,多条公交线路经过此交叉口。交叉口南进口道处坐落着淮安汽车总站,大客车出行频繁,交通量很大。交叉口未设置安全岛,仅设置了人行横道和信号控制灯。人行道绿灯时间只有21秒,在平峰时间刚刚够行人与电动自行车通行。一旦遇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高峰时间,电动自行车与行人数量急增,无法在绿灯时间内全部通过人行横道,加上偶尔的闯红灯现象,造成了电动自行车、行人与机动车之间冲突加剧,导致交通通行混乱,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淮海路上设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因电动自行车的定义属于非机动车[3],所以电动自行车也是在此车道上通行,其与行人、自行车混合通行,但速度普遍快于行人和自行车。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车身易与自行车、行人发生碰撞,存在交通安全隐患。其中,尤其以全封闭式的电动三轮助力车问题突出。不小于小汽车的车身体积和较快的车速,在自行车道上行驶导致车道空间不足,常发生与小汽车公交车抢道的行为。对此,本文将探讨如何改善提高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问题。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电动自行车开发较早,对于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管理有着一套完善的方案。研究重点多放于电动自行车驾驶员行为。
2013年,Lu Bai,PanLiu,YuguangChen,XinZhang,Wei Wang发表文章关于信号交叉口的电动自行车安全影响,利用交通冲突技术,来估计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的安全影响[4],发现由于驾驶员的冒险行为,特别是没有优先权的电动自行车会产生交通冲突,闯红灯冲突的主体是电动自行车。
2015年,Brian Casey Langforda,JiaoliChenb和Christopher R. Cherryc发表文章关于电动自行车骑手与自行车骑手交通安全行为的比较[5],得出电动自行车骑手和自行车骑手具有几乎相同的的交通行为。对于交通信号的违反与出口增速,电动自行车几乎与自行车一样。这项结论表明,电动自行车在有着快于自行车的速度的同时,也一样具有自行车不安全的交通行为,电动自行车对于交通安全更具有威胁性。
2016年,Chris Kiefer和FraukeBehrendt发表了文章关于智能电动车监控系统平台的应用[6],通过开放硬件GPS援助和传感器数据,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将自己的数据可以发送到网上。这是物联网在电动车上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发展意义。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改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以下几点:1.电动车的使用者;2.电动车的定义标准;3.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法律法规[7];4.电动自行车与其他车辆的冲突[8];5.电动自行车事故影响[9]等。研究力度不大,所以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问题一直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2010年,西南交通大学的王曼丽在其硕士论文“城市道路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安全特性分析”[10]中,讨论了电动自行车在两相位四路平面交叉口以及道路路段的冲突机理,从事故的类型入手,对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机理进行一定的定性分析。文章从电动自行车使用者、城市道路系统、电动自行车的特征以及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阐述,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2011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崔铭、李妍君发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电动自行车发展趋势研究”,以呼和浩特市的哲里木路为例,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了交通参与者对电动自行车交通发展的倾向性[11],得出应加大对电动自行车的限制力度,可以将电动自行车作为过渡性交通工具,加强管理的结论。此方法具有一定局限性,没有全面分析电动自行车的优缺点,不适用于本文研究的淮海路与健康路交叉口。但其中的增设电动自行车专用道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013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葛鹏森、李静、王军利、尹岩在《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智能交通与安全》发表的“我国电动自行车现状浅析及对策探究”中,对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现状、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电动自行车定位模糊,相关管理法规与电动自行车产业政策的不完善导致执法困难,管理困难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