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至柳州新建公路综合设计(附件)
此次设计为广西桂林至柳州路段的一条新建公路综合设计,根据当地实际的地形、交通量及其服务水平和性质,确定公路等级为二级。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沿线自然地理特征与相关的技术指标,确定一条合理的设计方案,并借助纬地道路设计、AutoCAD等专业软件,对这个方案的平纵横、路基、路面等方面进行具体详细的设计,所有成果以图、表及设计说明书的形式展现。此次设计是在给定的地形图上选定了起终点,路线全长5186米,设计速度为80km/h,共设计了9个交点。关键词 二级公路,地形,技术指标,平曲线,缓和曲线,路基,路面目录
1 绪论 1
1.1 该公路的设计意义 1
1.2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
1.2.1 气候特点 1
1.2.2 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 2
1.2.3 地形与地貌 2
1.2.4 地质与土质 2
1.2.5 植被、作物等概况 2
2 平、纵、横三维设计 2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2
2.1.1 公路等级的选用 2
2.1.2 确定行车速度 3
2.1.3主要技术指标 4
2.2 路线方案确定 4
2.2.1 确定公路线路走向的基本原则 4
2.2.2 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5
2.2.3 方法和步骤 5
2.3 路线平面设计 6
2.3.1 直线 6
2.3.2 圆曲线 7
2.3.3 缓和曲线 7
2.3.4 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 8
2.4 纵断面设计 8
2.4.1 最大纵坡 9
2.4.2 最小纵坡 9
2.4.3 最大坡长 9
2.4.4 最小坡长 10
2.4.5 合成坡度 10
2.4.6 设计方法和步骤 10
2.5 横断面设计 10
2.5.1. 填方路基 10
2.5.2. 挖方路基 11
2.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11
3 路基设计 12
3.1 路基横断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3 最大坡长 9
2.4.4 最小坡长 10
2.4.5 合成坡度 10
2.4.6 设计方法和步骤 10
2.5 横断面设计 10
2.5.1. 填方路基 10
2.5.2. 挖方路基 11
2.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11
3 路基设计 12
3.1 路基横断面设计 12
3.1.1 路基高度 12
3.1.2 路基宽度 12
3.1.3 路基边坡 12
3.1.4 路基压实标准 12
3.1.5 路肩宽度 13
3.2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3
3.2.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3
3.2.2 常用的路基路面排水设备 14
3.2.3 综合排水设计 15
4 路面设计 15
4.1 路面设计基本原则 15
4.2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15
4.2.1 路面结构类型介绍 15
4.2.2 路面结构类型确定 16
4.3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6
4.3.1 设计理论和方法 16
4.3.2 轴载换算 16
4.3.3 确定路基土回弹模量 17
4.3.4 初拟路面结构组合 17
4.3.5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18
4.3.6 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18
4.3.7 路面交工验收指标 21
4.3.8 方案比选 22
结论 23
附录 24
致谢 25
参考资料 26
1 绪论
1.1 该公路的设计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带,其四周大部分都是山地和平原。其中,平原大多位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而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由于广西是在低纬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
桂林的平均海拔有150米,地理位置是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地区,与柳州市西面相连,典型的岩溶地貌。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一直都以秀丽的山水美景闻名于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桂林还是广西东北地区的最大空巷,甚至是政治、交通等中心。
柳州的海拔是在85—105米之间起伏,全市的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地处广西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称“壶城”。它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发展方向以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地区性的交通枢纽。
本次设计对象是广西桂林至柳州之间的一段公路,其作用主要用于分担桂林和柳州往返的交通流量,增进两地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市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因而两市之间的交通量也越来越大,“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原有的公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两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大力发展交通、新建公路已成为两市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相关调查研究及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此次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1.2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2.1 气候特点
桂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有着较为温和的气候,降雨量和光照都比较充足,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1949毫米,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柳州市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一年总的降雨量大约在1345毫米到1940毫米之间,夏季时间长且高温多雨,冬季时间短且寒冷少雨。其光、温、水气候资源都较为丰富,但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降雨量方面,它的地区差异都比较大。雨季时间跨度一般为五个月:四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这期间的降水量大概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1.2.2 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
路线所经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16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降水量较为丰富,且平原区的降水量少于山区,一般有夏雨和台风暴雨两种雨型,最大雨期长2.5至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丘陵地区的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3米左右,沟谷处及平原地区较之一般要高1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1.2.3 地形与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云贵高原和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丘陵、低山坡而陡峻,陡达40%以上。
1.2.4 地质与土质
路线所经地区属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位于其西南部。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而从土质方面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
1.2.5 植被、作物等概况
桂林至柳州路段所经地区地处热带北部季雨林型长绿阔叶林——砖红壤性土小区,自然地理特征为热带湿润长绿林,主要种植杉
1 绪论 1
1.1 该公路的设计意义 1
1.2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
1.2.1 气候特点 1
1.2.2 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 2
1.2.3 地形与地貌 2
1.2.4 地质与土质 2
1.2.5 植被、作物等概况 2
2 平、纵、横三维设计 2
2.1 公路等级的确定 2
2.1.1 公路等级的选用 2
2.1.2 确定行车速度 3
2.1.3主要技术指标 4
2.2 路线方案确定 4
2.2.1 确定公路线路走向的基本原则 4
2.2.2 平原地区公路路线特点 5
2.2.3 方法和步骤 5
2.3 路线平面设计 6
2.3.1 直线 6
2.3.2 圆曲线 7
2.3.3 缓和曲线 7
2.3.4 曲线和缓和曲线长度的确定 8
2.4 纵断面设计 8
2.4.1 最大纵坡 9
2.4.2 最小纵坡 9
2.4.3 最大坡长 9
2.4.4 最小坡长 10
2.4.5 合成坡度 10
2.4.6 设计方法和步骤 10
2.5 横断面设计 10
2.5.1. 填方路基 10
2.5.2. 挖方路基 11
2.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11
3 路基设计 12
3.1 路基横断面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3 最大坡长 9
2.4.4 最小坡长 10
2.4.5 合成坡度 10
2.4.6 设计方法和步骤 10
2.5 横断面设计 10
2.5.1. 填方路基 10
2.5.2. 挖方路基 11
2.6 土石方的计算和调配 11
3 路基设计 12
3.1 路基横断面设计 12
3.1.1 路基高度 12
3.1.2 路基宽度 12
3.1.3 路基边坡 12
3.1.4 路基压实标准 12
3.1.5 路肩宽度 13
3.2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13
3.2.1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 13
3.2.2 常用的路基路面排水设备 14
3.2.3 综合排水设计 15
4 路面设计 15
4.1 路面设计基本原则 15
4.2 路面结构类型选择 15
4.2.1 路面结构类型介绍 15
4.2.2 路面结构类型确定 16
4.3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 16
4.3.1 设计理论和方法 16
4.3.2 轴载换算 16
4.3.3 确定路基土回弹模量 17
4.3.4 初拟路面结构组合 17
4.3.5 路面材料配合比设计及相关参数的确定 18
4.3.6 路面结构厚度计算 18
4.3.7 路面交工验收指标 21
4.3.8 方案比选 22
结论 23
附录 24
致谢 25
参考资料 26
1 绪论
1.1 该公路的设计意义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是在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带,其四周大部分都是山地和平原。其中,平原大多位于中部与南部地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而地貌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由于广西是在低纬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中国降水量最丰富地区之一,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
桂林的平均海拔有150米,地理位置是在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地区,与柳州市西面相连,典型的岩溶地貌。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一直都以秀丽的山水美景闻名于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桂林还是广西东北地区的最大空巷,甚至是政治、交通等中心。
柳州的海拔是在85—105米之间起伏,全市的总面积1.86平方公里,地处广西中北部,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故称“壶城”。它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发展方向以工业为主,同时也是地区性的交通枢纽。
本次设计对象是广西桂林至柳州之间的一段公路,其作用主要用于分担桂林和柳州往返的交通流量,增进两地经济、文化和政治等方面的沟通与交流。随着经济的发展,两市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因而两市之间的交通量也越来越大,“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原有的公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两市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大力发展交通、新建公路已成为两市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相关调查研究及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此次设计公路等级为二级公路。
1.2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
1.2.1 气候特点
桂林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有着较为温和的气候,降雨量和光照都比较充足,夏季时间长冬季时间短,雨热同季,年平均降雨量1949毫米,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柳州市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一年总的降雨量大约在1345毫米到1940毫米之间,夏季时间长且高温多雨,冬季时间短且寒冷少雨。其光、温、水气候资源都较为丰富,但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降雨量方面,它的地区差异都比较大。雨季时间跨度一般为五个月:四月下旬至9月上旬,在这期间的降水量大概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1.2.2 降水量及地下水埋深
路线所经地区的年降水量大约在1600毫米至2000毫米之间,降水量较为丰富,且平原区的降水量少于山区,一般有夏雨和台风暴雨两种雨型,最大雨期长2.5至4.5天。暴雨强度大,径流速度较快,汇流时间一般约为30分钟左右。丘陵地区的地下水埋深一般为2.3米左右,沟谷处及平原地区较之一般要高1米。平微区低洼地方地表有长期积水。
1.2.3 地形与地貌
路线所经地区在地理位置上属于云贵高原和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丘陵、低山坡而陡峻,陡达40%以上。
1.2.4 地质与土质
路线所经地区属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位于其西南部。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而从土质方面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
1.2.5 植被、作物等概况
桂林至柳州路段所经地区地处热带北部季雨林型长绿阔叶林——砖红壤性土小区,自然地理特征为热带湿润长绿林,主要种植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