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行交通在码头镇景观区构建的可行性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现状 1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1.4 研究方法 2
2 慢行交通 3
2.1 慢行交通与码头镇景观区 3
2.2 慢行交通与使用者 4
2.3 码头镇景观区构建慢行交通的必要性 4
3 码头镇景观区 4
3.1 码头镇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5
3.2 使用者 7
4 慢行交通在码头镇景观区构建的可行性与实现方法 7
4.1 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影响因素 8
4.2 实现方法 9
4.3 交通行为人的参与 12
4.4 政策的引导 12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的出行结构也渐渐从原来的非机动模式转向机动车模式为主,这也导致交通、环境压力逐渐增大。在现阶段提高城市交通资源利用率,缓解交通拥堵、交通安全等问题成了城镇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慢行交通在我国大多数城市的交通体系中都占据了一半以上的比重,尤其是上海、深圳等城市。通常情况下,人们出行的初始方式以及最终到达的方式都为慢行交通,同时它又是实现“绿色出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慢行交通在出行方式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我国在过去曾经拥有着世界上最高比例的慢行交通,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机动车使用者的持续增加,以机动车为主体的快速交通发展方式是不可取的,那会导致诸如居民出行安全、石油资源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消耗、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20世纪70年代爆发石油危机开始,荷兰第一个颁布了倡导自行车出行的政策,并且使得诸多国家相继效仿荷兰制定这一政策。自此,慢行交通的发展逐步为人们所重视,城市的慢行化成为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l)丹麦
丹麦人通过构建专门的自行车行驶交通网络,来缓解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冲突。每个路段的骑行人数和机动车驾驶员数目都与自行车道数量紧密联系,其中骑车人数与自行车车道数呈正相关,机动车驾驶员人数与之相反。
(2)美国
洛杉矶市市长发表声明,希望市民积极参与自行车的使用,同时他也将采用一些必须的策略为自行车使用者提供便利,以此来构建一座绿色生态城;在纽约,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自行车作为首选的出行方式。
(3)英国
英国人对室外活动情有独钟,而自行车有因为相较于机动车恰好又有着不产生污染的天然优势深受英国人的喜爱,这就让自行车这种原本较为落后的出行方式变成一种新的流行的交通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包括上海、杭州、北京、武汉在内的好几个城市,早在21世纪初就开始了慢行交通网络的构建,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通过对慢行交通规划的制定以及创造步行交通、自行车交通与公共交通合理衔接的交通网络体系,来构建与推广慢行交通网络。比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构建,慢行交通设施的完善,自行车专用车道的修建等,为市民提供了较为独立、安全的慢行空间,从而引起市民对慢行交通的青睐。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对人类自身、日常活动和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行走作为人们生来就具有的能力,是不存在资源消耗、没有环境污染、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出行方式,在到达目的地的同时,还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虽然通常情况下,人们会选择机动车出行的交通方式,但是下了车之后,人们还是需要通过行走的方式到达目的地。
(2)对慢行交通的推广以及慢行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的衔接具有重要意义:自行车不仅使得慢行交通出行方式的选择更具多样性,还增加了其出行的距离;在丹麦、德国等国家,早已开始建立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接驳系统,既能完全适应现代城市形态,又能够满足大部分市民出行时的的交通需要。
(3)对城市环境品质和尺度的影响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按照满足汽车交通需求建立的城市,离开小汽车就寸步难行,虽说这是高校的,但是却很难让人感受到舒服和惬意,我们需要重新打造综合交通系统,塑造城市形态与品质。
(4)对解决道路拥挤、空气污染、资源缺乏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安全舒适、环境友好型慢性交通网络,不仅能够解决交通道路不够通畅、出行安全受威胁、交通环境受污染等问题,还能在此基础上使得居民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选择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
1.4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通过一系列的资料查找得到区域适合慢行交通构建的条件以及海内外构建慢行交通网络体系的成功案例,为本文的论述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码头镇景观带交通发展的现状的调查,得出码头镇交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收集的资料和调查报告,得出慢行交通在码头镇构建的可行性以及推行、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即“调查—分析—归纳—演绎”方法。
2 慢行交通
在众多关于慢行交通的概念中,我认为最为准确的一条定义是“步行或者自行车等以人力为主要动力的交通”。因此慢行交通主要指的是通行速度在15km/h以下,包括步行、自行车以及其他低速交通方式在内的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慢行交通作为一种无污染、零排放的绿色交通,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出行、逛街、锻炼必不可少的交通方式,它将原先相隔的公共交通合理接驳,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早在20世纪末,国外就已经开始进行慢行交通相关理论的研究,并于21世纪初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由此,人们对慢行交通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解了其对于城镇发展的重要性。慢行交通不仅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等交通安全等问题,还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许多已经建成慢行交通网络体系的西方国家现如今已经开始试着对慢行交通进行推广和普及,从而抑制快速机动车交通的迅猛发展,继而构建以步行、自行车等以人力为主的交通出行方式为主导的城镇局地区域乃至城镇主体,进而探索慢行交通本身对于城镇内的交通环境、人类的交流行为以及城镇内的交通安全等更深入的社会学层面的价值与意义。现如今城镇规划设计研究构架内的城镇景观区通常是指城镇内部人口相对较为集中、城镇整体风貌建设良好并且生态景观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较高的城镇中心区域。这样的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稀缺性、历史文化的传承度高、生态价值的等级高以及与市民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使得其未来的保护、建设与发展成为整个码头镇建设蓝图中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一个要点。
2.1 慢行交通与码头镇景观区
在各种出行方式使用者中,步行使用者平均占据的道路面积是最少的,其次是公共交通使用者,然后是自行车使用者。由于慢行交通拥有着一些快速交通所不具备的优点,比如能够实现定点位置的交通运输、无需等待交通工具、行使路线可随需要即时做出改变、成本低、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能够锻炼自身等,所以哪怕是在一部分高发达国家的高收入人群中,快速交通依然是他们出行的首选方式之一。慢行交通所具备的这些优点恰好是解决保护和发展码头镇景观区需要面临的一连串问题的关键要素,它所包含的绿色交通思想,最为看重的并不仅仅是考虑目标区内的道路网络能否满足市民快速通行的需要,而是用环保、以人本位的理念去评价景观区内各节点与路网之间通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