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方案优化设计(附件)

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载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方便度有着很大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的公交布线依据经验布线,公交线路存在站点布置不合理的问题,如何优化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方案对于公交线路优化有重大意义。论文在了解国内外城市公交线路优化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淮安市1路公交客流数据的调查,分析了1路公交线路运营特征中的客流现状。在相关文献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客流时间特性、空间特性、换乘特性等交通规划理论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对1路公交线路的运营方案进行具体分析,深入研究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对周边客流的承载能力,分析该线路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对1路公交线路的组合停站建立优化模型、提出优化方案,为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的调整提供具体的建议。关键词 公共交通,客流特性,线路优化,组合停站方案目 录
1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2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1.2.1研究内容 2
1.2.2研究方法 3
1.3国内外研究概况 3
1.3.1国外研究概况 3
1.3.2国内研究概况 4
1.4相关概念的界定 5
2淮安市1路公交运营概况 5
2.1 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运行的基本情况 5
2.2 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分析 7
2.3 淮安市1路公交线客流数据 8
3淮安市1路公交客流特征分析 9
3.1 乘客出行特征分析 9
3.1.1乘客属性特征 10
3.1.2出行时间特征 11
3.1.3出行空间特征 12
3.2客流分布特征分析 13
3.2.1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13
3.2.2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4
3.3公交换乘特征分析 15
4 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构建和优化方案 16
4.1相关定义和组合停站效益分析 16
4.2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构建 16
4.3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优化方案 18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布特征分析 13
3.2.1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13
3.2.2客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4
3.3公交换乘特征分析 15
4 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构建和优化方案 16
4.1相关定义和组合停站效益分析 16
4.2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构建 16
4.3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优化方案 18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附 录 25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机动化进程也明显加快。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逐年猛增的机动车保有量和缓慢建设的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程度、环境污染程度和交通事故发生频率。可见,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如何缓解交通拥挤的问题,且又能发展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城市交通运输方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城市公交系统具有运量大、线路设置简易、设置灵活、投资少、方便等优点,是兼顾耗费和效能的可持续交通方式。
然而,尽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成为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共识,硬件投入不断加大,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间观念的增强,人们对公共交通提出了新要求。淮海南北路作为淮安市中心最主要的核心干道,是淮安市1路公交线的所在位置,大量的客流致使公交车准时性无法保证、乘坐公交车不方便、公交换乘时间长,从而降低了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为了确保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建立公交车组合停站模型,提出组合停站优化方案,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为出行者提供加倍可靠的高品质公交服务。
1.1.2 研究意义
1)深入了解淮安市1路公交运营状况及客流特征,掌握其规律特点,为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增强公共交通对于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打下坚实基础。
2)定量分析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方案及其效果,客观、公正的反映出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方案的利弊,以便对公交线路组合停站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为线路优化提供参考。
3)为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提供优化方案,以均衡站点资源,提高站点疏散能力,将公交停站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正常运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以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公交运营概况和公交客流特征。通过设计方案调查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的客流数据,并结合相关指标对客流特征进行 定量分析,最后构建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并提出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优化方案。
主要研究内容:
1)淮安市1路公交运营概况
2)淮安市1路公交客流特征分析
3)公交线路组合停站模型构建
4)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组合停站优化方案
1.2.2 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研究需要,主要提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公交组合停站的相关文献资料,确定论文大致方向和思路。利用网络,熟悉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的运营现状,结合淮安市的公交发展情况,对1路公交运营概况进行归纳总结。
2)实地调查法:实地观察、问卷调查
研究淮安市1路公交线路的客流特征时,需要对客流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向1路线上的乘客发放问卷来调查了解这些乘客的出现情况,以便采取合适的指标分析公交客流特征。
3)定量分析
通过模型定量分析公交车组合停站优化方案,更加科学的揭示规律、把握本质。
4)归纳法
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发达国家城市公共交通研究起步早、发展快,在公交站点站距优化及选址、公交站点通行能力以及公交运行和停靠对交通流及道路和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1)公交站点站距优化及选址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就开始结合经验采取定性分析法研究公交站点的站距优化及其选址,80年代之后开始系统理论的提出各种优化模型。加拿大的 S.C.Wirasinghe[1]综合考虑公交运营的成本以及乘客出行的费用两方面问题,建立以时间为衡量单位的优化模型来讨论优化确定公交停靠站点的平均站间距,但是由于模型中很多参数的难以确定,实用性不强。Geok K.Kuah[2]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