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交通模式定位研究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1
1.4 主要研究内容 3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第二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概述 4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涵义 4
2.2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类型 4
2.3 几种常见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功能定位 9
第三章 淮安市公共交通现状与问题分析 12
3.1 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2
3.2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17
第四章 淮安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21
4.1 淮安市公交发展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21
4.2淮安城市公交发展模式的总体定位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导,不仅符合现代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已经成为发展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共识。
淮安,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流量随之激增。可想而知,人多、车多的现状必然造成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淮安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程度加快。截止2013年末,淮安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0.8万辆,年均增长率21.9%,其中小型汽车27.3万辆;公共交通方面,市区拥有公交961辆,出租汽车2171辆,由此可见,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私家车出行方式比例较大,公交车出行比例较小,且出行方式单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线路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重复率高,覆盖率低,老百姓乘坐不方便。从而居民出行往往依赖个体交通,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出行效率必将低下。同时公共交通类别较少,使得城市交通拥挤、公交乘客拥挤、乘客舒适度差等问题也随之应运而生。如此一来,淮安市公共交通模式的定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淮安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给城市居民带来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也给淮安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成为制约淮安市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淮安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不同运输方式的怎样有效衔接,分析淮安公共交通现状,预测未来适合淮安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这不仅对淮安市公共交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淮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看,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世界上大城市主要公共客运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马拉公共班车或马拉轨道车阶段2.有轨或无轨电车的阶段3.公共汽车为主的发展阶段4.轨道交通为主的发展阶段5.地面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并重的发展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是在社会生产力作用下,随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优劣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
1.3.1 国外发展概况
“公交优先”最早是由法国在60年代末提出的,并逐步在世界各国展开并付诸实施,主要从①路权、行车道;②换乘;③调度;④补贴和补助;⑤立法等五个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如日本、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智能运输系统(ITS)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为乘客提供包括公交信息、选择出行时间和换乘车次的各种便利服务[1]。同时,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形成了“小汽车为主体、公交辅助”、“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辅助”等几种典型城市客运交通模式。欧美各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大致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发展以轨道交通为单一模式的公共交通—轨道公共交通被私人小汽车取代了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2]。
当小汽车导向策略引发环境及交通等诸多矛盾后,许多国家开始使用TOD策略作为公交发展的战略模式,并注重构筑高效率、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3,4]。
1.3.2 国内发展概况
国内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始于80年代,20多年来我国公共交通部门和交通学科研究人员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领域内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客运结构以及公交发展模式上,并注出行链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如顾尚华在《浅议城市客运交通的合理结构》提出选择城市客运交通合理交通结构的条件与措施。
王炜、陈学武、陆建等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出公共交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参照道路划分标注提出常规公交线路层次化构[5,6]。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张殿业教授在《成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以及瞿何舟[8]在《城市公共交通不同层次整合研究》提出公交层次化线网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詹运洲所著的“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一书围绕当前城市交通政策的核心问题-交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结构演化趋向,并把交通管理优化和公共交通优化作为交通结构优化的重点[9,10]。
1.4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结合淮安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以城市公共交通发作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公共交通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第二部分,各种公共交通模式的对比。通过几种公共交通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各个公共交通模式的特点以及功能定位。第三部分,淮安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对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淮安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模式选择。主要根据淮安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形态发展特点对淮安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第五部分,结论。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本文将针对公共交通模式定位研究,最后以淮安市为例进行公共交通模式的选择,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
图1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概述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涵义?
在城市中居民、旅游者、公司职员和公务人员等出行时选用由他人经营而运行路线固定的某种具有较大承载客运量的运载工具来实现位移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总称为公共交通。广义公共交通定义除了以上所定义的内容外,若还包括载客量较小而运行路线不固定由他人经营实现位移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总称为广义的公共交通[11]。?
城市因其不同实际现状而采取不同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地铁,城市轻轨、轮渡以及缆车等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基于以上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所采用的出行方式。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3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1
1.4 主要研究内容 3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第二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概述 4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涵义 4
2.2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类型 4
2.3 几种常见公共交通发展模式的功能定位 9
第三章 淮安市公共交通现状与问题分析 12
3.1 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 12
3.2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问题分析 17
第四章 淮安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模式选择 21
4.1 淮安市公交发展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21
4.2淮安城市公交发展模式的总体定位 22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导,不仅符合现代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而且已经成为发展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共识。
淮安,处于城市化加速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口越来越多,交通流量随之激增。可想而知,人多、车多的现状必然造成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滞后。近年来,由于淮安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化”程度加快。截止2013年末,淮安市民用汽车拥有量为30.8万辆,年均增长率21.9%,其中小型汽车27.3万辆;公共交通方面,市区拥有公交961辆,出租汽车2171辆,由此可见,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私家车出行方式比例较大,公交车出行比例较小,且出行方式单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交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线路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重复率高,覆盖率低,老百姓乘坐不方便。从而居民出行往往依赖个体交通,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出行效率必将低下。同时公共交通类别较少,使得城市交通拥挤、公交乘客拥挤、乘客舒适度差等问题也随之应运而生。如此一来,淮安市公共交通模式的定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淮安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在给城市居民带来生活方式转变的同时,也给淮安市的道路交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最高的效率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成为制约淮安市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改革现有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积极研究和探索现代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淮安市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城市公共交通不同运输方式的怎样有效衔接,分析淮安公共交通现状,预测未来适合淮安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这不仅对淮安市公共交通的持续、健康、科学发展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淮安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从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发展历史看,随着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对出行质量的要求的提高,世界上大城市主要公共客运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马拉公共班车或马拉轨道车阶段2.有轨或无轨电车的阶段3.公共汽车为主的发展阶段4.轨道交通为主的发展阶段5.地面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并重的发展阶段
城市公共交通是在社会生产力作用下,随城市发展而不断发展。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以及城市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方向;其次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优劣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进程。
1.3.1 国外发展概况
“公交优先”最早是由法国在60年代末提出的,并逐步在世界各国展开并付诸实施,主要从①路权、行车道;②换乘;③调度;④补贴和补助;⑤立法等五个方面保障公交优先,如日本、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智能运输系统(ITS)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为乘客提供包括公交信息、选择出行时间和换乘车次的各种便利服务[1]。同时,世界各国根据自身城市的特点,形成了“小汽车为主体、公交辅助”、“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主导”、“公交为主体、小汽车为辅助”等几种典型城市客运交通模式。欧美各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大致都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发展以轨道交通为单一模式的公共交通—轨道公共交通被私人小汽车取代了主导地位—大力发展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多层次综合城市公共交通体系”[2]。
当小汽车导向策略引发环境及交通等诸多矛盾后,许多国家开始使用TOD策略作为公交发展的战略模式,并注重构筑高效率、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3,4]。
1.3.2 国内发展概况
国内公共交通规划的研究始于80年代,20多年来我国公共交通部门和交通学科研究人员在公共交通系统规划领域内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客运结构以及公交发展模式上,并注出行链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如顾尚华在《浅议城市客运交通的合理结构》提出选择城市客运交通合理交通结构的条件与措施。
王炜、陈学武、陆建等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研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出公共交通结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并参照道路划分标注提出常规公交线路层次化构[5,6]。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张殿业教授在《成都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7]以及瞿何舟[8]在《城市公共交通不同层次整合研究》提出公交层次化线网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詹运洲所著的“城市客运交通政策研究及交通结构优化”一书围绕当前城市交通政策的核心问题-交通结构的优化,提出了我国不同规模城市的交通结构演化趋向,并把交通管理优化和公共交通优化作为交通结构优化的重点[9,10]。
1.4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将结合淮安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以城市公共交通发作为研究对象,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了公共交通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概况、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的方法和手段。第二部分,各种公共交通模式的对比。通过几种公共交通模式的对比研究,分析各个公共交通模式的特点以及功能定位。第三部分,淮安市公共交通发展需求。对淮安城市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淮安市公共交通未来发展模式选择。主要根据淮安市的城市人口规模、城市形态发展特点对淮安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模式进行判断和选择。第五部分,结论。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在该课题的研究中,本文将针对公共交通模式定位研究,最后以淮安市为例进行公共交通模式的选择,采用的技术路线见图1。
图1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概述
2.1 城市公共交通的涵义?
在城市中居民、旅游者、公司职员和公务人员等出行时选用由他人经营而运行路线固定的某种具有较大承载客运量的运载工具来实现位移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总称为公共交通。广义公共交通定义除了以上所定义的内容外,若还包括载客量较小而运行路线不固定由他人经营实现位移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总称为广义的公共交通[11]。?
城市因其不同实际现状而采取不同公共交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地铁,城市轻轨、轮渡以及缆车等交通工具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公共交通发展模式是基于以上各种交通工具出行所采用的出行方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