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明园路门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目 录
1 绪论 5
1.1 课题研究背景 5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6
1.3 本文研究思路 7
2 交叉口交通组织理论基础 8
2.1 交叉口的定义 8
2.1.1 平面交叉口通行能力延误 9
2.1.2 交叉口简单优化方法 9
2.2 交叉口的时间控制 10
2.2.1 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目的与分类 10
2.2.2 固定周期交通信号控制 10
2.2.3时间优化方式的选择 12
2.3 交叉口的空间优化 13
3实例分析-明园路交叉口 15
3.1 交叉口现状 15
3.1.1 现状道路交叉口与周围土地使用情况 15
3.1.2交叉口交通量现状分析 15
3.2 交通量调查 15
3.2.1 交通量定义 16
3.2.2 调查时间与调查地点 16
3.2.3 交通量调查方法与调查结果 16
3.3 交叉口还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 17
3.4交叉口优化方案 20
3.4.1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20
3.4.2交叉口渠化设计 22
4. vissim仿真 24
结 论 30
致 谢 31
参 考 文 献 32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通常情况下,路段上的交通量是不会使该路段交通量阻塞的。即通常各路段的交通量远远达不到通行能力的交通量。而在城市中,各路段经常会产生交通阻塞现象。直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原因是由于交叉口通行能力过小。据调查显示,由于交叉口是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的集合点。该地方冲突点较多,远达不到同等级路段上的通行能力。若在没有信号灯或渠化等管制的交叉口下情况下,交通会变得十分混乱的。即使在有信号灯等管制下,由于通行能力的限制,若交通量较大的情况下,在路段上并不阻塞的车辆到达交叉口后,而交叉口并不足以满足这么大的交通量的情况下,就会产生交通阻塞现象,若交叉口阻塞严重,将从交叉口延伸到路段,进而影响到整个路段的通行能力。造成交叉口通行不畅通。据调查显示: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小汽车的拥有量在不断上升,并且增长速度过快。2.所以造成快速增长的机动车量与落后的道路通行能力之间的矛盾有些道路由于各方面原因而导致通行能力满足不了现有的交通需求。3.交通管制还有很大的不足,例如:交通标志、标线、监控,信号灯的优化或渠化等方面有可能做的换不到位。4.人的交通意思还有欠缺,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人违反交通规则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
城市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中十分重要的部分,连接道路四个方向,所以交通量较大,据调查显示交叉口面积虽然占整个路段的面积不大,但是交通事故却达到了整个路段交通事故的20%-40%。所以优化交叉口对于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明园路交叉口,明园路是贯穿大学城的主干路,为城南百姓出行、大学城发展、周边企业运输生产及开发区建设做出了贡献巨大。而门口与明园路的交叉口位于后大门,工学院到城南菜市场的路为次干路,明园路为主干路,主干路交通量远远大于次干路,特别在早晚高峰期主干路的交通量已严重影响到次干路的通行安全,此交叉口为全无交叉,主干路机非分离。所以有巨大的安全隐患,不仅影响到主干路通行速度,而且次干路的通行也变的十分危险。本文针对该交叉口交通现状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分别对主干路和次干路进行改善添加适当的设施,增加汽车行驶效率,并降低安全隐患。提高平面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缓解交通阻塞,而达到大大降低交通事故的目的。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交叉口优化设计已经较为成熟,在信号配时控制方面,有美国的MUTCD( 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MUTCD)对单点信号控制作了很好的阐述。在渠化设计方面,对于渠化设施需设置的尺寸、颜色等问题,日本的《平面交叉路口的规范与设计》作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对于区域信号控制设计,有澳大利亚开发的SCATS系统和英国道路交通研究所在TRANSYT系统的基础上研究的自适应系统SCOOT.
道路通行能力研究起源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为了加强国防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美国在很快的时间内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公路网体系,随着交通系统的建立,对于通行能力的研究油然而生。为了使全国的公路科学合理的建立,1950年美国交通工程师协会在通行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通行能力手册》,并在接下来的四十年期间进行了四次修订。继美国通行能力研究之后,很多国家根据本国交通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产生了许多符合本国的现状的通行能力手册。例如英国的TRRL方法与日本的《道路工程技术标准》都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延误计算进行了研究。他们所采用的基本原理都与美国的基本相同,并且很多系数的计算都是与本国实际状况相符合的。对于我国的交通状况是完全不同,即也不能直接适用。
1.2.2 国内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各国交叉口的研究,大部分都是以美国的通行能力手册为基础,结合本国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与补充,并在一定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取得相应的成果。
与国外研究现状相比,中国现状交通类似于美国四五十年代,汽车保有量急剧增加,并且全国公路里程也增长迅速。我国迅速增长的公路并不能缓解交通拥挤状况。长期以来我国对通行能力的研究并没有形成统一,都是使用国外的相关参数。缺少符合我国现状的交通参数。虽然我国现在无论是公路里程数还是高速公路里程数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但是我国在交通管理方面还是非常落后的,而现在里程的第一主要是由于我国地理因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我国有余力进行公路建设的物质基础。而路建设完成后,对于路的优化与后期工作并没有与我国交通状况相符合的技术指标。
与国外长时间持续深入的研究相比,我国由于资金、人力和技术的限制,对于通行能力的研究较晚,我国对于通行能力研究起始于八十年代,由交通部带头和一些大学院校先后对大城市通行能力进行了大规模调查,但这些都是对一些特定地方的调查与参数分析,并没有在全国形成统一的轨道。难以作为标准和规范。于1996年,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国家干线集成系统开发与研究”项目,成立“九五”科技攻关“公路通行能力课题组,最终获得《公路通行能力》研究成果。
1.3 本文研究思路
(1)绪论。查找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都市路线交叉口交通呈现的问题,并对各国交叉口的优化方案进行评价帅选,在此基础上,分析自己所研究交叉口的优化方案。
(2)主要阐述城市道路交叉口的概念、特征以及交叉口交通运行特性,为之后交叉口的优化作依据。
(3)交叉口交通现状评价。通过对明园路交叉口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包括交叉口几何构造调查、交通状况调查、交通量调查。总结该交叉口交通运行情况,分析所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4)通过对高峰小时段的交通量的调查,提出不同的改善方案,对于交叉口使用红绿灯,并对交叉口进行渠化,用VISSIM软件进行仿真,看前后延误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3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