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设计
本文以淮安市淮海南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各种交通流的运行特性。从机非冲突定义,冲突类型,道路使用者心理特性,以及机非冲突致因等多方面详细地进行了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的深刻研究;从交叉口几何特性,渠化设计,信号灯配时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设计,并最终提出了两种改善方案。方案内容包括了设置右转专用相位、非机动车停车线提前以及导流岛设计、交叉口合理改造等等多个方面。关键词 机非冲突 信号交叉口 右转专用相位 导流岛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4
2 机非冲突概述 4
2.1 机非冲突的定义 4
2.2 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类型 5
2.3 机非冲突机理 7
2.4 机非冲突行为心理分析 8
3 淮海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 9
3.1 交叉口几何特性调查 9
3.2 交通量调查 10
3.3 交叉口信号调查 16
3.4 交通冲突点分析 17
3.5 交通设施调查 21
3. 6 淮海路-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致因分析 26
4 淮海路-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研究 27
4.1 淮海路-解放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研究 27
4.2 淮海路-解放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评估 39
结论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刚刚步入21世纪,中国便成为了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共有超过5亿辆自行车[1]。研究显示,自行车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承担着超过50%的交通出行。随着市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出行质量,所以在交通出行方面的花费有所增加。20世纪90年代,电动自行车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自此电动自行车成为了绿色交通的新力军,它具有便捷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1 研究背景
刚刚步入21世纪,中国便成为了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共有超过5亿辆自行车[1]。研究显示,自行车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承担着超过50%的交通出行。随着市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出行质量,所以在交通出行方面的花费有所增加。20世纪90年代,电动自行车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自此电动自行车成为了绿色交通的新力军,它具有便捷及低污染等优点,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从2005年的1000万辆突增为2010年的2200万辆,保有量到达1.2亿辆并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非机动车的出行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交通建设发展中非常重要却又薄弱的环节,并受到百姓、政府和学者们的一致关注。但是当今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为小汽车服务的,非机动车路权丧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非机动车有着行驶稳定性差、安全设施少等缺点,致使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2010年,中国累计发生22万起交通事故,导致了6.5万人死亡和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其中,涉及到非机动车的事故达1万多起,造成不良的社会经济效应。就淮安市而言,仅市交巡警一大队2008年处理的9000多起交通事故中,涉及非机动车的事故就占到了60%左右。非机动车事故在逐年增加[3],其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机非混行现象已经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非机动车的迅速发展与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 加剧了机非冲突的严重性,极度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然而目前机非冲突的规律和原理仍不清晰,致使政府的规划建设难以决策。
所以,借助交通冲突技术,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机非冲突内在机理,从而了解影响机非冲突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缓解冲突不良后果的措施变得非常重要。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作为城市交通的节点,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流量密集,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地带。自行车作为主要的非机动车,在我国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城市中,由于道路资源不足、机动车随意占道等因素,自行车行驶条件不够理想,自行车交通事故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交叉口处,自行车和机动车间相互穿越,交通冲突严重,更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区[4]。
因此,解决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能够大大改善道路交通的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论文将以淮安市淮海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为主体,进行机非冲突问题研究,从而改善城市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提高交通安全与行车效率。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对于右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的情形,许多国内学者近年来开始对混合交通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基于自行车交通行为与机非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不同混合交通条件和不同交通控制方式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延误模型;混合交通的危害与对策;混合交通环境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学明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对非机动车的安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5]。
对于机非冲突机理,景春光在对机非混行交叉口的机非冲突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非机动车的运行特性;利用交通冲突技术研究了机非冲突对交叉口行驶安全性的影响;从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机非冲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车辆延误的影响,从而以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降低机非冲突点数为目的,提出了一些交通组织改善措施来解决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6]。
关于非机动车交通流理论,同济大学彭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办法。根据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特征,应用流体动力学等理论,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非机动车交通的车流模型、车队散布模型以及波动模型等,并用来推导非机动车在路段上的通行能力以及非机动车在交叉口上的饱和流量、延误等实用计算公式。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来对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7]。
1.2.2 国外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道路上基本是单一的机动车交通流,很少有自行车,混合交通引发的问题不多,因此对于机非冲突的研究很少。例如:美国总结道路通行能力研究成果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Highway Capacity Manual)只用很少篇幅描述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内容简单,毫无实用性,而且没有提到机非混行问题,而总结国际上交通流理论成果和进展的权威专著《交通流理论专著》(Monograph of Traffic Flow Theory)[8]里根本没有提及自行车交通流和机非混行交通流的相关理论。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4
2 机非冲突概述 4
2.1 机非冲突的定义 4
2.2 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类型 5
2.3 机非冲突机理 7
2.4 机非冲突行为心理分析 8
3 淮海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混合交通现状调查与分析 9
3.1 交叉口几何特性调查 9
3.2 交通量调查 10
3.3 交叉口信号调查 16
3.4 交通冲突点分析 17
3.5 交通设施调查 21
3. 6 淮海路-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致因分析 26
4 淮海路-解放路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研究 27
4.1 淮海路-解放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研究 27
4.2 淮海路-解放路交叉口机非冲突改善方案评估 39
结论 41
致谢 42
参考文献 43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刚刚步入21世纪,中国便成为了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共有超过5亿辆自行车[1]。研究显示,自行车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承担着超过50%的交通出行。随着市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出行质量,所以在交通出行方面的花费有所增加。20世纪90年代,电动自行车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自此电动自行车成为了绿色交通的新力军,它具有便捷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1.1 研究背景
刚刚步入21世纪,中国便成为了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共有超过5亿辆自行车[1]。研究显示,自行车在中国许多大城市已经承担着超过50%的交通出行。随着市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出行质量,所以在交通出行方面的花费有所增加。20世纪90年代,电动自行车的关键技术取得了重大进步,自此电动自行车成为了绿色交通的新力军,它具有便捷及低污染等优点,受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青睐。中国的电动自行车销量从2005年的1000万辆突增为2010年的2200万辆,保有量到达1.2亿辆并保持着每年30%的增长。非机动车的出行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
交通安全问题一直是交通建设发展中非常重要却又薄弱的环节,并受到百姓、政府和学者们的一致关注。但是当今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是为小汽车服务的,非机动车路权丧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同时非机动车有着行驶稳定性差、安全设施少等缺点,致使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受到很大威胁。2010年,中国累计发生22万起交通事故,导致了6.5万人死亡和9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其中,涉及到非机动车的事故达1万多起,造成不良的社会经济效应。就淮安市而言,仅市交巡警一大队2008年处理的9000多起交通事故中,涉及非机动车的事故就占到了60%左右。非机动车事故在逐年增加[3],其安全形势更为复杂。
机非混行现象已经严重制约着中国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非机动车的迅速发展与安全问题之间的矛盾也不断激化, 加剧了机非冲突的严重性,极度影响人们的安全出行。然而目前机非冲突的规律和原理仍不清晰,致使政府的规划建设难以决策。
所以,借助交通冲突技术,全面深入地分析城市信号控制交叉口的机非冲突内在机理,从而了解影响机非冲突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缓解冲突不良后果的措施变得非常重要。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作为城市交通的节点,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流量密集,是交通事故多发的地带。自行车作为主要的非机动车,在我国仍然被广泛地使用。在城市中,由于道路资源不足、机动车随意占道等因素,自行车行驶条件不够理想,自行车交通事故也较为严重,特别是在交叉口处,自行车和机动车间相互穿越,交通冲突严重,更是交通事故的多发地区[4]。
因此,解决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能够大大改善道路交通的安全状况,减少交通事故。论文将以淮安市淮海路与解放路信号交叉口为主体,进行机非冲突问题研究,从而改善城市信号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提高交通安全与行车效率。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内发展现状
对于右转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的情形,许多国内学者近年来开始对混合交通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基于自行车交通行为与机非之间相互作用,建立了不同混合交通条件和不同交通控制方式下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延误模型;混合交通的危害与对策;混合交通环境下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交通冲突是造成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王学明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和模糊评价的方法,对非机动车的安全进行了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5]。
对于机非冲突机理,景春光在对机非混行交叉口的机非冲突调查基础上,分析了非机动车的运行特性;利用交通冲突技术研究了机非冲突对交叉口行驶安全性的影响;从提高交叉口运行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类型机非冲突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和车辆延误的影响,从而以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效率,降低机非冲突点数为目的,提出了一些交通组织改善措施来解决交叉口机非冲突问题[6]。
关于非机动车交通流理论,同济大学彭锐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非机动车交通的管理办法。根据非机动车交通流的特征,应用流体动力学等理论,建立了流体动力学模型、非机动车交通的车流模型、车队散布模型以及波动模型等,并用来推导非机动车在路段上的通行能力以及非机动车在交叉口上的饱和流量、延误等实用计算公式。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来对非机动车交通设施进行合理有效地设计[7]。
1.2.2 国外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由于道路上基本是单一的机动车交通流,很少有自行车,混合交通引发的问题不多,因此对于机非冲突的研究很少。例如:美国总结道路通行能力研究成果的《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Highway Capacity Manual)只用很少篇幅描述自行车的交通流特性,内容简单,毫无实用性,而且没有提到机非混行问题,而总结国际上交通流理论成果和进展的权威专著《交通流理论专著》(Monograph of Traffic Flow Theory)[8]里根本没有提及自行车交通流和机非混行交通流的相关理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