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路校园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方式的发展、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体制的变革和学校的扩张,学生和教师数量逐渐增多,致使学校在未来的建设必须有一个新的调整,对校园交通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内涵。校园交通组织已成为校园规划和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式,枚乘路校园就要做出一些相应的组织优化的改变。枚乘路校园北苑在2002年建成,位于淮安市的高教园区,占地1600亩。通过分析枚乘路校园的交通运行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本文通过分析校园交通组织设计方法,结合枚乘路校园实际交通状况,论述了采取多种交通组织设计方法以旨在提高枚乘路校园的通行效率。根据实际调查的数据,本文详细论述了校园交通组织设计方案。最后通过交通专业软件VISSIM的仿真评价结果得到最符合枚乘路交通状况并且通行效率最高的枚乘路校园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关键词 枚乘路校园,校园交通组织,优化设计,仿真评价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2
1.4 研究思路 2
2 校园交通组织相关理论 4
2.1 校园交通组织的特点 4
2.2 校园交通组织的原则 5
2.3 校园交通组织的方法 7
3 枚乘路校区北苑的交通调查分析与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7
3.1 枚乘路校区北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3.2 枚乘路校区北苑校园交通调查及分析 8
3.3 校园交通组织优化思路与实施方案 11
4 设计方案评价 15
4.1 枚乘路校园生活区的仿真结果 15
4.2 枚乘路校园仿真分析 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科教兴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上个一百年中,高校校园在实现了211工程基础之上,在1998年985计划时,又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重要决策。1999年,我国高校全面扩招,校园规模从而迅速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
我国的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机动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小汽车在社会中越来越多,教师是高校校园里收入较高的一部分人之一,他们在校园内可以开的小汽车数量肯定会增加,大学校园慢慢就会成为私家车的分布较多的区域。随着我国小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校中汽车数目会远超过现状所应有的水平。另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布局模式也逐渐由封闭式、分散型向开放型大学校园转变。校园的功能结构逐渐由内向外转变,覆盖了高校生活教育的各个领域,并且学校也逐渐靠拢,校园外的车辆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重要的节假日。因而可知,机动车的普及对高校校园道路优化设计、交通道路的组织提出新的要求。高小规模的扩大使高校各个分区的距离增大,自行车的轻便和灵活的优点和比较经济适用性,让其成为大学里面的交通中最普遍的通行方式。在大学校园里,行人利用校园里的道路在学校里通行,同时也是学校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校园道路不仅是一条通道和疏通通道,是校园的骨架,也是游客欣赏风景的通道。合适的道路规划、人和车流的组织、理想的道路设计,才能给予学生和教职工良好的交通环境,使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美好[1]。
枚乘路校区北苑位于淮安市城南高教园区。以北大门逸夫路逸夫教学楼泉池翔宇广场南大门一条线为轴线,将枚乘路校区北苑分成东西对称的两块,西边一块主要是教学区(笃行楼、力行楼、卓行楼、正行楼)、运动区(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区)还有绿化带、校园风景,东边一块主要是生活区(梅苑16号楼、竹苑16号楼、竹苑餐厅、梅苑餐厅,北苑浴室)还有两栋教学楼(德先楼和德馨楼)。西边一块的教学区、运动区、风景区人流量较少,堵塞少。东边一块的生活区,主要是在梅苑餐厅和竹苑餐厅门口的文潜路和翔宇广场旁的承恩路,特别是在学生开学、平时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段,人流量比较多,机动车、学生步行、电动车一起动过,挤在一起。在学生上下课时,机动车无法通行,挤在人流中,无法通行,严重时会影响学生上课时间。因此本文首先收集和整理资料,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枚乘路校区北苑主要两个人流量较多的路段和其他路段的交通现状,然后运用交通组织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并使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从而得到枚乘路校区北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评价结果,从而得到符合枚乘路校区北苑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的高校因为比较开放,规划城市的工作人员已经将高校交通组织规划纳入到规划城市的计划里面,并且外国高校的建设已经越来越接近于饱和的阶段并且急需进行调整,大学校园交通组织规划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在校园的扩张和改建的过程中考虑高校的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主要是以收取停车费用、校园公交车等适应学生交通需求的改善措施,从而保证高校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交通本身的特性、高校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
Dober在《Campus Landscape》里,依照景观设计学,分别阐述大学校园的出入口、非机动和机动车通行道路、行人步行道路、车道的出发点和终止点、停车位的相关理论[2]。
美国Alex Bond和Ruth L.Steiner提出,限制停车位数量、提高校园里的停车费用、提高校园交通服务水平,同时采取无障碍交通设施设计等措施来实现佛罗里达大学校园的可持续目标[3]。
美国Jeffrey Brown、Daniel Baldwin Hess,Donald Shoup建议,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创建校园公共交通系统,为学生、教师提供免费校园通行服务,减少自行车与机动车使用量,从而达到对美国高校的校园交通优化的效果[4]。
美国Will Toor建议,只有在大学校园里,让公共系统和小汽车使用清洁性的能源,以减少污染。同时提高停车位使用费用,促使学生、教师使用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出行,实现校园交通可持续[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现阶段,国内高校道路规划理论研究往往只偏重高校交通这一部分,将校园交通当做一个体系的研究却论述得不够详尽,一些针对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理论,只说出了怎么做,却没有给出实例,用理论支撑其观点,无法使其理论的严谨和全面。另外一些针对高校校园的道路布设和校园停车方案的论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却没有给出能够知道为高校规划和设计的指标值。
目 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内容 2
1.4 研究思路 2
2 校园交通组织相关理论 4
2.1 校园交通组织的特点 4
2.2 校园交通组织的原则 5
2.3 校园交通组织的方法 7
3 枚乘路校区北苑的交通调查分析与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7
3.1 枚乘路校区北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7
3.2 枚乘路校区北苑校园交通调查及分析 8
3.3 校园交通组织优化思路与实施方案 11
4 设计方案评价 15
4.1 枚乘路校园生活区的仿真结果 15
4.2 枚乘路校园仿真分析 15
结论 17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科教兴国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上个一百年中,高校校园在实现了211工程基础之上,在1998年985计划时,又提出了“为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重要决策。1999年,我国高校全面扩招,校园规模从而迅速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展。
我国的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伴随着机动车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开来。小汽车在社会中越来越多,教师是高校校园里收入较高的一部分人之一,他们在校园内可以开的小汽车数量肯定会增加,大学校园慢慢就会成为私家车的分布较多的区域。随着我国小汽车产业的发展,高校中汽车数目会远超过现状所应有的水平。另外,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校的布局模式也逐渐由封闭式、分散型向开放型大学校园转变。校园的功能结构逐渐由内向外转变,覆盖了高校生活教育的各个领域,并且学校也逐渐靠拢,校园外的车辆也逐渐增多,尤其是在重要的节假日。因而可知,机动车的普及对高校校园道路优化设计、交通道路的组织提出新的要求。高小规模的扩大使高校各个分区的距离增大,自行车的轻便和灵活的优点和比较经济适用性,让其成为大学里面的交通中最普遍的通行方式。在大学校园里,行人利用校园里的道路在学校里通行,同时也是学校规划的组成部分之一。校园道路不仅是一条通道和疏通通道,是校园的骨架,也是游客欣赏风景的通道。合适的道路规划、人和车流的组织、理想的道路设计,才能给予学生和教职工良好的交通环境,使学生在校园里生活得更加美好[1]。
枚乘路校区北苑位于淮安市城南高教园区。以北大门逸夫路逸夫教学楼泉池翔宇广场南大门一条线为轴线,将枚乘路校区北苑分成东西对称的两块,西边一块主要是教学区(笃行楼、力行楼、卓行楼、正行楼)、运动区(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健身区)还有绿化带、校园风景,东边一块主要是生活区(梅苑16号楼、竹苑16号楼、竹苑餐厅、梅苑餐厅,北苑浴室)还有两栋教学楼(德先楼和德馨楼)。西边一块的教学区、运动区、风景区人流量较少,堵塞少。东边一块的生活区,主要是在梅苑餐厅和竹苑餐厅门口的文潜路和翔宇广场旁的承恩路,特别是在学生开学、平时上课和下课的时间段,人流量比较多,机动车、学生步行、电动车一起动过,挤在一起。在学生上下课时,机动车无法通行,挤在人流中,无法通行,严重时会影响学生上课时间。因此本文首先收集和整理资料,其次通过实地调查枚乘路校区北苑主要两个人流量较多的路段和其他路段的交通现状,然后运用交通组织设计方法进行优化,并使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仿真,从而得到枚乘路校区北苑交通组织优化设计的评价结果,从而得到符合枚乘路校区北苑的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案。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外国的高校因为比较开放,规划城市的工作人员已经将高校交通组织规划纳入到规划城市的计划里面,并且外国高校的建设已经越来越接近于饱和的阶段并且急需进行调整,大学校园交通组织规划的相关理论主要是在校园的扩张和改建的过程中考虑高校的文化在未来的传承,主要是以收取停车费用、校园公交车等适应学生交通需求的改善措施,从而保证高校运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高校交通本身的特性、高校交通特性以及交通需求方面的研究较少。
Dober在《Campus Landscape》里,依照景观设计学,分别阐述大学校园的出入口、非机动和机动车通行道路、行人步行道路、车道的出发点和终止点、停车位的相关理论[2]。
美国Alex Bond和Ruth L.Steiner提出,限制停车位数量、提高校园里的停车费用、提高校园交通服务水平,同时采取无障碍交通设施设计等措施来实现佛罗里达大学校园的可持续目标[3]。
美国Jeffrey Brown、Daniel Baldwin Hess,Donald Shoup建议,在美国大学校园内,创建校园公共交通系统,为学生、教师提供免费校园通行服务,减少自行车与机动车使用量,从而达到对美国高校的校园交通优化的效果[4]。
美国Will Toor建议,只有在大学校园里,让公共系统和小汽车使用清洁性的能源,以减少污染。同时提高停车位使用费用,促使学生、教师使用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系统出行,实现校园交通可持续[5]。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现阶段,国内高校道路规划理论研究往往只偏重高校交通这一部分,将校园交通当做一个体系的研究却论述得不够详尽,一些针对大学校园的交通规划理论,只说出了怎么做,却没有给出实例,用理论支撑其观点,无法使其理论的严谨和全面。另外一些针对高校校园的道路布设和校园停车方案的论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却没有给出能够知道为高校规划和设计的指标值。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