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路公交线路运营优化设计(附件)
赣榆县3号线路是从县城北部郊区出发,向南行驶经过县城中心和各个乡镇到达罗阳站。经过多年的运行,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明显。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对3号线进行优化研究。根据数据调查表格依据优化原则对3号线从站点划分、发车时间间隔、线路经过等方面出发着手。研究调查赣榆地区公交现状情况,确定公交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调查3号线的站距、等车时间、发车间隔发现主要问题,主要优化站点站距5,确定最佳站距,根据实际情况对站距进一步调整。最后,对3号线整体线路的调整优化进行数据采集,利用公式计算出最佳结果。对3号线调整的服务指标和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关键词 公交线路,优化研究,运营设计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 研究目的 4
2 公交线路在赣榆的发展现状 5
2.1 赣榆县基本现状 5
3 赣榆3号线路出行调查 11
4 赣榆3号公交线路优化分析 14
4.1 线路优化方式分析的原则 15
4.2 公交线网优化条件 16
4.3 站点站距的计算分析 20
4.3 公交班次安排 25
4.4 服务评价指标优化 25
结论 27
致谢 28
附录A 3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力支持,交通问题是上至国家,下至百姓最应该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来的就是居民出行的快速需求,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现在远远不够,公共交通已经成为缓解交通压力、增加出行选择的重要方式,这些严峻的问题也出现在赣榆县公交系统上。为了解决公交系统的优化问题,选择主要研究3号线路,研究本线路可以较好的分析整个公交现状。现合理优化3号线路路线及站点,计算分析出最优化的线路选择。由于公交车站选址的改变,其可能对3号线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地址的变迁必然对部分居民出行带来影响。
3号线是承接赣榆北站和罗阳站的主要节点。合理优化3号线不仅可以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能更好的帮助地区规划好整体线路网,提高赣榆县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对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不受重视,根据对公交乘客和出行居民的问询调查,目前居民对于公交服务水平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了几个方面:乘座公交不便捷,公交车的等车时间不准确,公交车质量服务水平质量较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Steven I.J.Chen和FengMing Tsai在2003年研究了对2条以上接驳公交线路的优化模型[1]。假设在接驳公交线路有客流需求的地方停靠的前提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GPS系统建立优化模型。
Amalingayya B. Hosapujari Ashish Verma研究了一种方法来开发公共汽车交通服务中枢辐射航线网络[2]。整个过程由获得潜在的中心,找到最佳位置的中心和nonhub节点分配中心节点,产生国际中心和intrahub路线和公共汽车运行的频率。
Dickins S.J.Ian研究北美和欧洲的各个城市,指出各大城市公交轻轨短途运输客运换乘设施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研究意义[3]。并在此基础进一步研究优化了导致城市公交换乘设施效益低的原因。同时,对不同换乘设施位置的设置、配置以及规模给出了合适的优化模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孙杨(2012)研究的方向是解决城市公交的交通拥堵想象,优化建设了轨道交通网络[4]。建设适合城市发展的公交线路网一体化线路网,是最优化协调发挥公共交通运力资源配置、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效率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线路网的建设具备时代性,在现实情况中通常需要协调轨道交通线路网,协调规划常规公交网络的建设模型。
张彬(2006)接着指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交线路优化是摆在公交公司和国家客运部门面前的一项难题[5]。公交站点站距的合理规划影响了公交的运行效率,也关系到公交公司部门的生产发展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一套具有时代性和科技性的公交线路网优化与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
朱海清(2006)进一步研究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基本方法在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协调城市之间交通方式,充分利用城市交通的便捷性[6]。交线路优化方法是他研究的核心内容。
李曼(2010)也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等公交优化的理论基础问题[7]。重点优化了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站距问题及其各自所需不同类型的优化模型,最后结合国外最新研究出来的蚁群算法,提出了“分层布设,优化成网”的最优化公交系统建模的方法。
胡非与(2010)重点分析研究了快速公交系统的优缺点[8]。并着重从公交客流、道路等级、交通流量、车道宽度、效益等五个方面对快速公交系统的设置条件进行了分析。
方晓丽(2012)在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特性对比,研究两者在公交线路网中的不同类型需求和主次定位,并简要介绍了对衔接理论进行[9]。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换乘站点设计、线路布设及发车频率等,本文主要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线路协调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出行的问题,上海市采取了部分优化措施来开创公交时代,加大资金投入公交的份额,上海的交通出行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到目前为止,上海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另外,公交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经过上海不断的深化改革,翻天覆地地将公交产业进行类型分类和重建,大力发展股份制改造,在几个月内社会公交的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另一个在城市交通方面领先的城市是深圳,实施规划了深圳大约35千米的公交线路网,其设置的城市公交专用进口道开创了国内平面交叉口设置的先河,初步建设出了城市公交系统。实施后,公交系统的出车效率提高20%,经济收益提高30%,公交每班出行时间减少6.4%,高峰时间载客效率提高50%—70%,公交载客客运量提高 14.6%左右。
由上海和深圳可以看出我国各城市对城市公交的建设力度有差距,实施公交线路优化的时间、政策和程度不同,国内尚未统一发布关于城市公交建立的系统和所需要的基础文件要求。所以对于像赣榆这样起步较晚的小城市而言,只有在汲取大城市的的经验的同时又针对基本的实际情况,建设出一条具有赣榆特色的协调发展城乡公交系统,才能缓解城市交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公交线路优化的思路
首先明确公交线路优化的目标和思路,然后研究归纳影响公共出行的各种因素,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结构。本文采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优化的方法,进一步去了解赣榆3号线的基础情况上,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优设计,更好的优化公交线路。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3号线路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不同的问题所需要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发展落后的线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需要优化的站点和线路,利用已有的大城市建设基础理论,更加完善公交线路优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布设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3
1.4 研究目的 4
2 公交线路在赣榆的发展现状 5
2.1 赣榆县基本现状 5
3 赣榆3号线路出行调查 11
4 赣榆3号公交线路优化分析 14
4.1 线路优化方式分析的原则 15
4.2 公交线网优化条件 16
4.3 站点站距的计算分析 20
4.3 公交班次安排 25
4.4 服务评价指标优化 25
结论 27
致谢 28
附录A 30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离不开交通运输行业的大力支持,交通问题是上至国家,下至百姓最应该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所来的就是居民出行的快速需求,但是城市交通发展的速度现在远远不够,公共交通已经成为缓解交通压力、增加出行选择的重要方式,这些严峻的问题也出现在赣榆县公交系统上。为了解决公交系统的优化问题,选择主要研究3号线路,研究本线路可以较好的分析整个公交现状。现合理优化3号线路路线及站点,计算分析出最优化的线路选择。由于公交车站选址的改变,其可能对3号线路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优化地址的变迁必然对部分居民出行带来影响。
3号线是承接赣榆北站和罗阳站的主要节点。合理优化3号线不仅可以使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也能更好的帮助地区规划好整体线路网,提高赣榆县整个公交系统的运营效率。对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的不受重视,根据对公交乘客和出行居民的问询调查,目前居民对于公交服务水平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了几个方面:乘座公交不便捷,公交车的等车时间不准确,公交车质量服务水平质量较低。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Steven I.J.Chen和FengMing Tsai在2003年研究了对2条以上接驳公交线路的优化模型[1]。假设在接驳公交线路有客流需求的地方停靠的前提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GPS系统建立优化模型。
Amalingayya B. Hosapujari Ashish Verma研究了一种方法来开发公共汽车交通服务中枢辐射航线网络[2]。整个过程由获得潜在的中心,找到最佳位置的中心和nonhub节点分配中心节点,产生国际中心和intrahub路线和公共汽车运行的频率。
Dickins S.J.Ian研究北美和欧洲的各个城市,指出各大城市公交轻轨短途运输客运换乘设施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研究意义[3]。并在此基础进一步研究优化了导致城市公交换乘设施效益低的原因。同时,对不同换乘设施位置的设置、配置以及规模给出了合适的优化模型。
1.2.2 国内研究现状
孙杨(2012)研究的方向是解决城市公交的交通拥堵想象,优化建设了轨道交通网络[4]。建设适合城市发展的公交线路网一体化线路网,是最优化协调发挥公共交通运力资源配置、提高公交服务质量效率的重要因素。城市公共交通站点线路网的建设具备时代性,在现实情况中通常需要协调轨道交通线路网,协调规划常规公交网络的建设模型。
张彬(2006)接着指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是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交线路优化是摆在公交公司和国家客运部门面前的一项难题[5]。公交站点站距的合理规划影响了公交的运行效率,也关系到公交公司部门的生产发展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一套具有时代性和科技性的公交线路网优化与资源合理配置指标体系。
朱海清(2006)进一步研究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基本方法在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协调城市之间交通方式,充分利用城市交通的便捷性[6]。交线路优化方法是他研究的核心内容。
李曼(2010)也研究了城市公共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等公交优化的理论基础问题[7]。重点优化了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站距问题及其各自所需不同类型的优化模型,最后结合国外最新研究出来的蚁群算法,提出了“分层布设,优化成网”的最优化公交系统建模的方法。
胡非与(2010)重点分析研究了快速公交系统的优缺点[8]。并着重从公交客流、道路等级、交通流量、车道宽度、效益等五个方面对快速公交系统的设置条件进行了分析。
方晓丽(2012)在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特性对比,研究两者在公交线路网中的不同类型需求和主次定位,并简要介绍了对衔接理论进行[9]。公交与轨道交通的有效衔接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如换乘站点设计、线路布设及发车频率等,本文主要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线路协调方法进行研究。
为了解决城市交通出行的问题,上海市采取了部分优化措施来开创公交时代,加大资金投入公交的份额,上海的交通出行得到了明显的改变。到目前为止,上海一体化的城市交通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另外,公交公司经营管理体制经过上海不断的深化改革,翻天覆地地将公交产业进行类型分类和重建,大力发展股份制改造,在几个月内社会公交的效率得到了大幅的提升。
另一个在城市交通方面领先的城市是深圳,实施规划了深圳大约35千米的公交线路网,其设置的城市公交专用进口道开创了国内平面交叉口设置的先河,初步建设出了城市公交系统。实施后,公交系统的出车效率提高20%,经济收益提高30%,公交每班出行时间减少6.4%,高峰时间载客效率提高50%—70%,公交载客客运量提高 14.6%左右。
由上海和深圳可以看出我国各城市对城市公交的建设力度有差距,实施公交线路优化的时间、政策和程度不同,国内尚未统一发布关于城市公交建立的系统和所需要的基础文件要求。所以对于像赣榆这样起步较晚的小城市而言,只有在汲取大城市的的经验的同时又针对基本的实际情况,建设出一条具有赣榆特色的协调发展城乡公交系统,才能缓解城市交通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3.1公交线路优化的思路
首先明确公交线路优化的目标和思路,然后研究归纳影响公共出行的各种因素,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结构。本文采用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优化的方法,进一步去了解赣榆3号线的基础情况上,得到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最优设计,更好的优化公交线路。
通过对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发现3号线路存在的问题,归纳出不同的问题所需要的不同的解决方案,对发展落后的线路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确定需要优化的站点和线路,利用已有的大城市建设基础理论,更加完善公交线路优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布设方案。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