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安全保障设计(附件)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龄驾驶员也呈增加趋势。老龄驾驶员的交通安全问题也将成为社会的重要问题。老年人驾车时心理、生理、出行活动规律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他们的交通事故也存在普遍的规律。故而有必要对老龄驾驶员的身心特点、驾驶特性、交通事故的特征和现有交通系统的规划进行研究,这对保证老年人的驾车安全有重要意义。在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中国,未来老龄驾驶员将会呈不断增长趋势,若不及时采取对策,不久的将来老龄驾驶员安全问题将成为我国不可忽视的问题。此时就应未雨绸缪,参考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对老龄驾驶员的现有研究,结合国内老龄驾驶员现状和发展趋势。对道路进行优化,并做出合理的保障设计,为老龄人的交通环境保驾护航。关键词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安全问题,保障设计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
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性分析 2
2.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冲突 2
2.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点 4
2.3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多发原因 5
3 老龄驾驶员驾驶行为和特性研究 6
3.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视觉搜索行为 6
3.1.1 老龄驾驶员视觉分析 6
3.1.2 颈部灵活度以及头部旋转 9
3.2 老龄驾驶员危险感知行为 10
3.2.1 风险感知理论 10
3.2.2 感知和反应研究 12
3.2.3 老龄驾驶员的眼球感知反应 12
3.3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转向行为 14
4交叉口安全保障措施 17
4.1 交叉口平面安全设计 17
4.2 交通标志标线改善 19
4.2.1 交叉口标志要求 20
4.2.2 交叉口路面标记 20
4.3交通信号改善 21
4.3.1交通信号灯优化 21
4.3.2 交通信号硬件设施改善 21
4.3.3 右转红灯(RTOR) 22
5 结论 22
致 谢 23
1 绪论
1.1 课题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背景及意义
在北京上海等国内特大型城市,他们在1990年左右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生活设施、条件也不断改善。两千年以后,我国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估计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会达到2.8亿,占全国人口27.4%[1]。
我国这些年提高了对驾驶员的年龄限制,更多的老龄驾驶员可以开车上路。但是老龄驾驶员因为衰老其心理、生理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他们驾驶反应慢、视野不够广阔、手脚协调性差。在遇到复杂交通环境时,不能及时合理地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中国私家车的数量翻了一番,这对老年司机来说肯定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给予老龄驾驶员安全高度重视。只有真正的彻底解决了老龄驾驶员的安全问题,才能保障将来老龄化社会的平稳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许多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上世纪中期,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就发现了老年人的交通问题并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
日本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是亚洲最早进入发达国家的,所以也相应的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为人口普遍老龄化加上开车没有年龄限制,老年人反应相对而言有些迟钝,所以交通事故时常发生。虽然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多,但是造成车毁人亡的比例却逐年增加。65岁以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日本总体死亡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2004年比例竟然高达40%,2005年老年人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前一年增加了2.4%[2]。日本学者Nobuaki等专家应用每个单独个体的需求模式构建老年人群体外出决策模式,探讨活动范围及地点可及性对老年人外出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大众服务运输系统中对于老年人车
辆服务的最合适的可行计划。经过研究表明,为老年人设定固定的路线以及固定
时间班次的专车是解决老年人交通事故比例高的最佳办法[3]。
中国进入老龄化相对日本而言比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4]。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可以进行计划性的估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60岁及以上人口数将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30%、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达到22%[5]。老年人在驾驶体验,驾驶安全距离和驾驶速度等方面与年轻人不同。在整个行驶过程中,老年人对于实时接收到的信息处理速度较慢,无法快速反应[6]。我们国家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的交通方式与安全驾驶还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在交通的各项规划与设计中,以及各项设施的实际安装中缺乏了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考虑,无法顾及他们的需求。在老年人交通事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主要的伤害有以下三种情况,车辆自身事故、车撞人以及车撞车[7]。
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性分析
2.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冲突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的多车辆碰撞与复杂的交通情况(公路运行)密切相关,也与其他重要因素(公路设计要素)密切相关。在平面交叉口,车辆会有各方向的道路选择权,从而产生了交通流轨迹变化。根据交通流轨迹不同,车辆冲突类型分为同向冲突和横向冲突。
同向冲突是指向同一方向运行的车辆,当前一辆车速度减小或改变运行轨迹时,后方紧跟的第二辆车可能处于前后碰撞的危险状况,那么第二辆车采取紧急刹车或改变行驶方向的措施防止相撞。根据前车的行驶轨迹和驾驶行为可将此类冲突分为:直行车流与同向左转车流冲突、直行车流与同向右转车流冲突、直行车流减速冲突和变化车道冲突,具体类型如图2.1所示。
/
/
图 2.1 同行冲突类型[8]
横向冲突是指左转或右转车流在交叉口内与直行车流形成的可能导致追尾、刮擦、碰撞的侧向冲突。根据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冲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行流与直行流冲突、直行流与相交道路左转流冲突、左转流与左转流冲突、直行流与右转流冲突,具体如图2.2所示。
/
/
图2.2 横向冲突类型[8]
2.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点
(1)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伤亡事故
老龄驾驶员对驾驶行为规范以及交通规则不了解,甚至对交通标志标线不认识。老龄驾驶员中超速现象不怎么常见,不过低速行驶、随意路边停车却很常见。这种驾驶行为极易造成交通阻塞乃至车辆追尾。随意变道路边停车或停车认路、打电话的现象在老龄驾驶员中也屡见不鲜。老龄驾驶员这种随意的不规范行为是我们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
目录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
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性分析 2
2.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冲突 2
2.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点 4
2.3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多发原因 5
3 老龄驾驶员驾驶行为和特性研究 6
3.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视觉搜索行为 6
3.1.1 老龄驾驶员视觉分析 6
3.1.2 颈部灵活度以及头部旋转 9
3.2 老龄驾驶员危险感知行为 10
3.2.1 风险感知理论 10
3.2.2 感知和反应研究 12
3.2.3 老龄驾驶员的眼球感知反应 12
3.3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转向行为 14
4交叉口安全保障措施 17
4.1 交叉口平面安全设计 17
4.2 交通标志标线改善 19
4.2.1 交叉口标志要求 20
4.2.2 交叉口路面标记 20
4.3交通信号改善 21
4.3.1交通信号灯优化 21
4.3.2 交通信号硬件设施改善 21
4.3.3 右转红灯(RTOR) 22
5 结论 22
致 谢 23
1 绪论
1.1 课题研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究背景及意义
在北京上海等国内特大型城市,他们在1990年左右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发展的同时,国民的生活设施、条件也不断改善。两千年以后,我国的老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估计到2025年老龄人口将会达到2.8亿,占全国人口27.4%[1]。
我国这些年提高了对驾驶员的年龄限制,更多的老龄驾驶员可以开车上路。但是老龄驾驶员因为衰老其心理、生理存在着先天的缺陷,他们驾驶反应慢、视野不够广阔、手脚协调性差。在遇到复杂交通环境时,不能及时合理地处理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近年来,中国私家车的数量翻了一番,这对老年司机来说肯定会带来更严峻的挑战。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给予老龄驾驶员安全高度重视。只有真正的彻底解决了老龄驾驶员的安全问题,才能保障将来老龄化社会的平稳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国内外许多相关方面的专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上世纪中期,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就发现了老年人的交通问题并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
日本经济发展较为迅速,是亚洲最早进入发达国家的,所以也相应的提早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因为人口普遍老龄化加上开车没有年龄限制,老年人反应相对而言有些迟钝,所以交通事故时常发生。虽然因为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不多,但是造成车毁人亡的比例却逐年增加。65岁以上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日本总体死亡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2004年比例竟然高达40%,2005年老年人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比前一年增加了2.4%[2]。日本学者Nobuaki等专家应用每个单独个体的需求模式构建老年人群体外出决策模式,探讨活动范围及地点可及性对老年人外出行为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大众服务运输系统中对于老年人车
辆服务的最合适的可行计划。经过研究表明,为老年人设定固定的路线以及固定
时间班次的专车是解决老年人交通事故比例高的最佳办法[3]。
中国进入老龄化相对日本而言比较晚,到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进入[4]。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可以进行计划性的估计本世纪40年代后期,60岁及以上人口数将占总人口数的比重为30%、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数的比重达到22%[5]。老年人在驾驶体验,驾驶安全距离和驾驶速度等方面与年轻人不同。在整个行驶过程中,老年人对于实时接收到的信息处理速度较慢,无法快速反应[6]。我们国家针对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的交通方式与安全驾驶还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在交通的各项规划与设计中,以及各项设施的实际安装中缺乏了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考虑,无法顾及他们的需求。在老年人交通事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主要的伤害有以下三种情况,车辆自身事故、车撞人以及车撞车[7]。
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性分析
2.1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冲突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的多车辆碰撞与复杂的交通情况(公路运行)密切相关,也与其他重要因素(公路设计要素)密切相关。在平面交叉口,车辆会有各方向的道路选择权,从而产生了交通流轨迹变化。根据交通流轨迹不同,车辆冲突类型分为同向冲突和横向冲突。
同向冲突是指向同一方向运行的车辆,当前一辆车速度减小或改变运行轨迹时,后方紧跟的第二辆车可能处于前后碰撞的危险状况,那么第二辆车采取紧急刹车或改变行驶方向的措施防止相撞。根据前车的行驶轨迹和驾驶行为可将此类冲突分为:直行车流与同向左转车流冲突、直行车流与同向右转车流冲突、直行车流减速冲突和变化车道冲突,具体类型如图2.1所示。
/
/
图 2.1 同行冲突类型[8]
横向冲突是指左转或右转车流在交叉口内与直行车流形成的可能导致追尾、刮擦、碰撞的侧向冲突。根据交通流运行方向将冲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直行流与直行流冲突、直行流与相交道路左转流冲突、左转流与左转流冲突、直行流与右转流冲突,具体如图2.2所示。
/
/
图2.2 横向冲突类型[8]
2.2 老龄驾驶员交叉口事故特点
(1)安全意识薄弱造成伤亡事故
老龄驾驶员对驾驶行为规范以及交通规则不了解,甚至对交通标志标线不认识。老龄驾驶员中超速现象不怎么常见,不过低速行驶、随意路边停车却很常见。这种驾驶行为极易造成交通阻塞乃至车辆追尾。随意变道路边停车或停车认路、打电话的现象在老龄驾驶员中也屡见不鲜。老龄驾驶员这种随意的不规范行为是我们应当着重注意的问题。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