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皋西路(淮海南路北京南路)段养护方案设计
随着我国道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早期建成的道路已经进大、中修高峰期。在自然因素和行车荷载的综合作用下,道路沥青路面及沿线桥梁结构病害逐步出现并加剧发展,使得沥青路面和桥梁的使用性能下降,严重影响道路运营及行车安全。必须及时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措施,使沥青路面和桥梁的使用性能恢复到良好水平。本设计结合枚皋西路实际,探索研究从调查、检测到技术状况评价最后得出养护方案的整套过程,从而更好的结合知识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关键词 道路,沥青路面,技术状况评价,养护方案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道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2
1.3 国内外桥梁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3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 4
2 概述 5
2.1 工程背景 5
2.2 测设经过 7
2.3 设计依据、规范 7
3 路面使用性能调查及评价 8
3.1 路面破损状况(PCI)调查与评价 8
3.2 路面平整度检测(RQI) 14
3.3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SRI) 16
3.4 路面车辙检测(RDI) 16
3.5 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17
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18
4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20
4.1 评价要求 20
4.2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20
4.3 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 21
4.4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 24
4.5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 24
4.6 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 26
4.7 养护维修决策 27
5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7
5.1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及其性状描述 27
5.2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28
6 道路养护维修方案 31
6.1 沥青路面处置方案 31
6.2方案比选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6.3 沥青道路日常养护方案 33
结 论 34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业发展急剧膨胀。截止至2015年末,全国公路里程总数达到了450万公里,公路密度46.81公里/百平方公里。1989年除台湾省外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271公里,到2015年通车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1]。江苏淮安地处江北核心区域,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长三角经济区北部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淮安将会投资185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23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里程将达797公里。可以说,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以及巨额的交通建设投资已经成为巨大的公共基础资产,而如何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基础资产进行有效维护与保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2]。
短时间的急剧膨胀必然会遗留很多问题。大规模的建设加上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恶劣的使用环境使得我国道路的使用寿命普遍达不到设计年限,甚至可说是远未达到。往往是一条道路刚刚建成投入使有没几年,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如果养护措施没到位,这种破坏就相当于路面资产折旧。对于淮安市而言,这种资产折旧将意味着巨额的公共基础资产流失,而一旦道路到了非修不可行车的程度,所投入的养护维修资金将是巨大的。以枚皋路为例,自建成通车以来,由于养护资金的不到位,道路一经投入使用便处于无人管护的“放养”状态。几年下来,沥青路面出现了多处横、纵裂缝,交叉口停车线处产生了推挤、拥抱,部分路口甚至出现坑槽,沿线还有多处车辙。这些病害已经影响到了道路的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另外,道路沿线设施如绿化、路灯等设施局部有缺损,路边排水井局部被泥土填封,雨天排水不畅致使雨水淤积在路缘石两侧,既不利于安全又会对路基造成隐患。若不及时处置,这些看似微小的损坏在未来几年必会严重化,到时,所花费的维修费用将是日常养护的数倍之多。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的同时,应该寻求适合本地区的高效的养护管理模式、养护技术以及先进的管养理念。所以,本设计将结合淮安市枚皋西路这一项目实体,进行沥青路面道路养护处置技术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1.2 国内外道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1.2.1 沥青路面养护作业的分类
沥青路面在外界自然环境、行车荷载等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路面
使用性能和结构强度必然会逐渐衰退。因此,在路面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不同
阶段采用不同程度的养护维修技术,是保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
命的必要手段。过去,人们热衷于大力发展建设,而往往忽略了道路的养护,“重
建轻养”的观念逐渐形成。这造成我国通车道路总里程很大,但路面使用寿命周
期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道路网络的逐渐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运营
与管理,因此,道路养护技术日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3]。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道路养护规范规定,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分为小修保
养、中修、大修、改扩建四类。我国对此分类方法进行引进,并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半个多世纪的技术革新和材料、工艺、理念的不断发展,这种分类观念显
然有些“古板”,而其分类核心“先坏后补”更是与当今的前瞻性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16)中明确规定公路养护方针是“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体现了当今的养护作业核心理念:预防性养护。在美国
等发达国家,沥青路面的养护作业分类分为: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路面翻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道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2
1.3 国内外桥梁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3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问题和采用的手段 4
2 概述 5
2.1 工程背景 5
2.2 测设经过 7
2.3 设计依据、规范 7
3 路面使用性能调查及评价 8
3.1 路面破损状况(PCI)调查与评价 8
3.2 路面平整度检测(RQI) 14
3.3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SRI) 16
3.4 路面车辙检测(RDI) 16
3.5 路面结构强度检测 17
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PQI) 18
4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 20
4.1 评价要求 20
4.2 公路技术状况评价指标 20
4.3 路基技术状况指数(SCI) 21
4.4 桥隧构造物技术状况指数(BCI) 24
4.5 沿线设施技术状况指数(TCI) 24
4.6 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 26
4.7 养护维修决策 27
5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7
5.1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及其性状描述 27
5.2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成因分析 28
6 道路养护维修方案 31
6.1 沥青路面处置方案 31
6.2方案比选 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6.3 沥青道路日常养护方案 33
结 论 34
致 谢 35
参 考 文 献 36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道路交通业发展急剧膨胀。截止至2015年末,全国公路里程总数达到了450万公里,公路密度46.81公里/百平方公里。1989年除台湾省外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仅271公里,到2015年通车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1]。江苏淮安地处江北核心区域,为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更是长三角经济区北部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十三五期间,淮安将会投资185亿元人民币,重点建设23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里程将达797公里。可以说,发达的道路交通网络以及巨额的交通建设投资已经成为巨大的公共基础资产,而如何对如此巨大的公共基础资产进行有效维护与保值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2]。
短时间的急剧膨胀必然会遗留很多问题。大规模的建设加上养护管理的不到位以及恶劣的使用环境使得我国道路的使用寿命普遍达不到设计年限,甚至可说是远未达到。往往是一条道路刚刚建成投入使有没几年,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而如果养护措施没到位,这种破坏就相当于路面资产折旧。对于淮安市而言,这种资产折旧将意味着巨额的公共基础资产流失,而一旦道路到了非修不可行车的程度,所投入的养护维修资金将是巨大的。以枚皋路为例,自建成通车以来,由于养护资金的不到位,道路一经投入使用便处于无人管护的“放养”状态。几年下来,沥青路面出现了多处横、纵裂缝,交叉口停车线处产生了推挤、拥抱,部分路口甚至出现坑槽,沿线还有多处车辙。这些病害已经影响到了道路的服务水平和行车安全。另外,道路沿线设施如绿化、路灯等设施局部有缺损,路边排水井局部被泥土填封,雨天排水不畅致使雨水淤积在路缘石两侧,既不利于安全又会对路基造成隐患。若不及时处置,这些看似微小的损坏在未来几年必会严重化,到时,所花费的维修费用将是日常养护的数倍之多。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建设的同时,应该寻求适合本地区的高效的养护管理模式、养护技术以及先进的管养理念。所以,本设计将结合淮安市枚皋西路这一项目实体,进行沥青路面道路养护处置技术方案的研究和探索。
1.2 国内外道路养护技术发展现状
1.2.1 沥青路面养护作业的分类
沥青路面在外界自然环境、行车荷载等的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路面
使用性能和结构强度必然会逐渐衰退。因此,在路面使用寿命周期内的各个不同
阶段采用不同程度的养护维修技术,是保持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延长其使用寿
命的必要手段。过去,人们热衷于大力发展建设,而往往忽略了道路的养护,“重
建轻养”的观念逐渐形成。这造成我国通车道路总里程很大,但路面使用寿命周
期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随着道路网络的逐渐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道路的运营
与管理,因此,道路养护技术日益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热点[3]。
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道路养护规范规定,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分为小修保
养、中修、大修、改扩建四类。我国对此分类方法进行引进,并一直沿用至今。
但是,半个多世纪的技术革新和材料、工艺、理念的不断发展,这种分类观念显
然有些“古板”,而其分类核心“先坏后补”更是与当今的前瞻性观念格格不入。
我国现行《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16)中明确规定公路养护方针是“预
防为主,防治结合”,这体现了当今的养护作业核心理念:预防性养护。在美国
等发达国家,沥青路面的养护作业分类分为:预防性养护、修复性养护、路面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