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南路公交专用道及出入口管控方案设计(附件)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快发展,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迅速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努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交通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分析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方法,结合淮安市淮海南路实际交通道路状况,合理设置公交专用道。再通过调查交通运行状况、交通量及出入口交通流量等,分析淮海南路交叉口现状,计算得出淮海南路的交通运行的情况,包括停车延误、车辆平均速度及排队长度等。通过分析淮安市淮海南路的交通运行实际状况,将淮海南路上从大运河桥至水门桥路段以及交叉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设计。选取典型的交叉口调查交通量、信号配时和相位,分析其现状信号配时的合理性,并改善设计信号配时和相位。另外对淮海南路在公交专用车道设置后的出入口形式进行设计,给出合理的运行方案。关键词 公交专用道,出入口,交通组织设计,管控优化目录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
1.4 现有设计成果 4
1.5 设计内容 4
1.6 设计思路 4
2 公交专用道设计 5
2.1 公交专用道 5
2.2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 6
2.3 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7
2.4 道路出入口管控 7
3 淮海南路公交专用道设计 7
3.1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要求 7
3.2 淮海南路道路现状形式 8
3.3 淮海南路公交车流量 9
3.4 淮海南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 9
3.5 公交站点设置 11
4 淮海南路现状交通特征 11
4.1 交通量统计分析 12
4.2 路段和交叉口运行特征 16
4.3 交叉口公交延误调查与分析 18
4.4 数据结果分析 21
5 淮海南路出入口管控 22
5.1 出入口设计 22
5.2 出入口交通流特征 22
5.3 淮海南路一延安路交叉口控制 23
5.4 淮海南路出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统计分析 12
4.2 路段和交叉口运行特征 16
4.3 交叉口公交延误调查与分析 18
4.4 数据结果分析 21
5 淮海南路出入口管控 22
5.1 出入口设计 22
5.2 出入口交通流特征 22
5.3 淮海南路一延安路交叉口控制 23
5.4 淮海南路出入口设计形式 26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迅速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加剧,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交通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系统是改善公交运行条件的最常用和最实效的一种方法。
公共交通专用道指在城市特定路段上利用道路多种隔离手段,将行车道的一条或多条与其他车道分隔,仅供公交车在全天或某时段内行驶,目的是保证公交车的优先通行权。 若能形成完整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可提高常规公交运载能力。它从管理和技术的层面出发,确保公交优先。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线路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诱导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抑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淮安市淮海南路北起华昌大厦,南至盐北大道,是一条全长约21公里的双向六车道主干路,清浦区内路段是主要的交通繁忙区。该道路向南经过楚秀园、大运河桥、城南汽车站、公安局车管所直至苏北灌溉总渠大桥,沿途大约有70多个出入口,其中主要的干路交叉口7个。与淮海南路相连接的主要道路包括延安路、正大路、明远路、枚乘路、枚皋路。在淮海南路修建快速公交路线可以有效缓解市内交通拥堵。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道路使用权与优先通行权给公共汽车,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缓解城市内的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的交通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出行方式。但怎样才能达到快速运送乘客减少交通拥堵的目标,能否提高现在淮安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这都需要对淮海南路交通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1.2 研究意义
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交通污染和拥堵都在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对于这个问题,各国都提出过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期望以此来满足交通需求,并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污染。而公交专用道则是实现这种策略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上建立了公交专用道,这样不但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而且也极好的缓解了市区内的交通拥堵状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拥有北美洲最为完备和使用率最高的城市快速公交专用道。采取城市外围地区先行建设,城市中心密集区有计划地拆迁和预留的建设步骤,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自1982年以来已先后建设完成15.5英里长的高速公路公交专用道、7.5英里长的地面道路公交专用道以及2英里长的市中心巴士专用道,共计22个车站及沿线停车换乘设施[1]。
William E.Frawley, William.L.Eisele在文献ACCESS MANAGEMENT GUIDEBOOK FOR TEXAS中给出了出入口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设置专用转弯车道;主干道上不允许直接接入出入口;车道宽度要符合道路等级的要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最小间距要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变化大时应设置辅助车道;抬高中央分隔带和关闭主干道上的出入口以减小安全隐患;多路相交时可采用环岛形式以减少信号灯的设置,从而减少延误;以及路段上中央分隔带的开口提供掉头机会以简化信号灯控制路口的车流线及交通压力等内容。最后又提供了Texas出入口管理规范制定的流程[2]。
几十年来,公交专用道系统在国外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相关的研究方面基本上已较为成熟和系统化,且多侧重于对其实施理念的推广和应用。但公交专用道的实施影响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997年3月25日,我国第一条边侧式公交专用道出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随后,其它一些城市也先后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公交优先的公交走廊,如深圳、昆明、沈阳、上海、南京、广州、成都、重庆、青岛、合肥等城市的道路上也相继出现了公共交通专用道。但以上城市的公交专用道,仅仅是在现有城市道路上进行适当的隔离划分,而其它相关配套设施未能达到“公交优先”的标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对公交优先的研究相对比国外的起步要晚很多,关于公交专用道方面的主要研究理论有:同济大学的杨晓光教授(1997年)对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做了一定的研究网[5];邵俊(2001年)分两种情况讨论了公交专用进口道和锯齿形进口道的优先控制信号设计前后的交通效益:一种是满足两种假设条件的情况;一种是车辆随机到达的情况。
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上海科研单位,在公交专用道设计以及设置方面,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位置汇,公交专用道的隔离方式,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的优先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用于了实践[9]。
1.4
1 绪论 2
1.1 研究背景 2
1.2 研究意义 2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3
1.4 现有设计成果 4
1.5 设计内容 4
1.6 设计思路 4
2 公交专用道设计 5
2.1 公交专用道 5
2.2 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 6
2.3 公交专用道设置条件 7
2.4 道路出入口管控 7
3 淮海南路公交专用道设计 7
3.1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要求 7
3.2 淮海南路道路现状形式 8
3.3 淮海南路公交车流量 9
3.4 淮海南路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案 9
3.5 公交站点设置 11
4 淮海南路现状交通特征 11
4.1 交通量统计分析 12
4.2 路段和交叉口运行特征 16
4.3 交叉口公交延误调查与分析 18
4.4 数据结果分析 21
5 淮海南路出入口管控 22
5.1 出入口设计 22
5.2 出入口交通流特征 22
5.3 淮海南路一延安路交叉口控制 23
5.4 淮海南路出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量统计分析 12
4.2 路段和交叉口运行特征 16
4.3 交叉口公交延误调查与分析 18
4.4 数据结果分析 21
5 淮海南路出入口管控 22
5.1 出入口设计 22
5.2 出入口交通流特征 22
5.3 淮海南路一延安路交叉口控制 23
5.4 淮海南路出入口设计形式 26
结 论 27
致 谢 28
参 考 文 献 29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客运交通需求的迅速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益加剧,大力推广低成本高效益的交通方式也变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研究表明,设置公交专用道系统是改善公交运行条件的最常用和最实效的一种方法。
公共交通专用道指在城市特定路段上利用道路多种隔离手段,将行车道的一条或多条与其他车道分隔,仅供公交车在全天或某时段内行驶,目的是保证公交车的优先通行权。 若能形成完整的公交专用道网络,可提高常规公交运载能力。它从管理和技术的层面出发,确保公交优先。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线路的服务水平,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诱导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抑制私人小汽车的发展,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淮安市淮海南路北起华昌大厦,南至盐北大道,是一条全长约21公里的双向六车道主干路,清浦区内路段是主要的交通繁忙区。该道路向南经过楚秀园、大运河桥、城南汽车站、公安局车管所直至苏北灌溉总渠大桥,沿途大约有70多个出入口,其中主要的干路交叉口7个。与淮海南路相连接的主要道路包括延安路、正大路、明远路、枚乘路、枚皋路。在淮海南路修建快速公交路线可以有效缓解市内交通拥堵。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道路使用权与优先通行权给公共汽车,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缓解城市内的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的交通服务质量,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出行方式。但怎样才能达到快速运送乘客减少交通拥堵的目标,能否提高现在淮安市公共交通的运行效率,这都需要对淮海南路交通现状进行全面的分析。
1.2 研究意义
交通问题是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交通污染和拥堵都在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对于这个问题,各国都提出过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期望以此来满足交通需求,并缓解交通拥堵和减少交通污染。而公交专用道则是实现这种策略的一项重要的手段,现在许多城市都在城市主要交通要道上建立了公交专用道,这样不但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而且也极好的缓解了市区内的交通拥堵状况。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拥有北美洲最为完备和使用率最高的城市快速公交专用道。采取城市外围地区先行建设,城市中心密集区有计划地拆迁和预留的建设步骤,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自1982年以来已先后建设完成15.5英里长的高速公路公交专用道、7.5英里长的地面道路公交专用道以及2英里长的市中心巴士专用道,共计22个车站及沿线停车换乘设施[1]。
William E.Frawley, William.L.Eisele在文献ACCESS MANAGEMENT GUIDEBOOK FOR TEXAS中给出了出入口管理的一系列方法。包括设置专用转弯车道;主干道上不允许直接接入出入口;车道宽度要符合道路等级的要求;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最小间距要保证;车辆行驶速度变化大时应设置辅助车道;抬高中央分隔带和关闭主干道上的出入口以减小安全隐患;多路相交时可采用环岛形式以减少信号灯的设置,从而减少延误;以及路段上中央分隔带的开口提供掉头机会以简化信号灯控制路口的车流线及交通压力等内容。最后又提供了Texas出入口管理规范制定的流程[2]。
几十年来,公交专用道系统在国外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在相关的研究方面基本上已较为成熟和系统化,且多侧重于对其实施理念的推广和应用。但公交专用道的实施影响方面研究相对较少。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997年3月25日,我国第一条边侧式公交专用道出现在北京的长安街上,随后,其它一些城市也先后实施了不同形式的公交优先的公交走廊,如深圳、昆明、沈阳、上海、南京、广州、成都、重庆、青岛、合肥等城市的道路上也相继出现了公共交通专用道。但以上城市的公交专用道,仅仅是在现有城市道路上进行适当的隔离划分,而其它相关配套设施未能达到“公交优先”的标准,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我国对公交优先的研究相对比国外的起步要晚很多,关于公交专用道方面的主要研究理论有:同济大学的杨晓光教授(1997年)对设置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设置形式做了一定的研究网[5];邵俊(2001年)分两种情况讨论了公交专用进口道和锯齿形进口道的优先控制信号设计前后的交通效益:一种是满足两种假设条件的情况;一种是车辆随机到达的情况。
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上海科研单位,在公交专用道设计以及设置方面,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对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位置汇,公交专用道的隔离方式,公交专用道在交叉口的优先方式,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公交优先,做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用于了实践[9]。
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tgc/jjtys/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