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以及社会经济的总体增长,地区的发展影响着国家总体发展,区域空间结构作为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方向,研究其演化过程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水路是流域区的联系纽带,在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京杭运河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自古以来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京杭运河为研究对象,从分析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出发,对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通过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探讨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化的过程及现状,并分析其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以此推出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趋势,得出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关联性,进而提出发展京杭运河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京杭运河区域空间结构优化提供一些参考,将有助于京杭运河得到更好的发展,提高京杭运河的整体竞争力,以此实现推动沿京杭运河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关键词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
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3
2.1 区域范围界定 3
2.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状况 4
2.2 京杭运河区域空间发展状况 4
3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9
3.1 低水平发展期:单一物流功能,空间结构散点分布 9
3.2 扩展式发展期:派生其他功能,空间结构线段式延伸 10
3.3 高水平发展期:多功能相结合,空间结构双核发展 10
3.4 退化式发展期:功能作用减小,空间结构网式扩张 11
3.5 稳定型发展期:物流功能转型,空间结构均衡稳定 12
3.6 小结 15
4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作用机理分析 16
4.1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16
4.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关联度分析 17
4.3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协整分析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 小结 28
5 京杭运河发展建议 28
5.1 加强航道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航道等级 28
5.2 合理利用附近港口,带动航道流量 29
5.3 注重沿线产业发展,促进航道运量 29
5.4 开展多式联运模式,与周边公、铁、空等对接 29
5.5 建设内河旅游线路,开通运河游船观光 29
5.6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相关网站管理 30
结 论 31
致 谢 33
参 考 文 献 3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京杭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现今全长共1797公里。京杭运河既是我国流域中一条重要的南北水上干线,也是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其开凿初期是为了国家的军事行动,随着隋朝统一南北,其功能逐渐向经济方面转移,主要是为了漕运,随着漕运的繁荣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古代南北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重心的转移,京杭运河如今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繁荣,其物流功能也没有那么重要,但在内河航运上又不得不借用京杭运河进行货运,以及京杭运河的申遗成功,其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京杭运河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颁布以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等都再次证明了京杭运河的重要性。
京杭运河在巩固中央集权对南方管理的同时,还打通了南北交通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了南粮北运、南煤北运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京杭运河作为航道,其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水路运输,运输属于物流功能的一种,而物流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区域的空间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侧面反映。从研究发现方面来看,有从各个方面分析京杭运河的,但是从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方面来研究京杭运河还较少。因此本文以京杭运河为切入点,在分析京杭运河的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分析其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总结京杭运河的发展规律,对推进京杭运河发展做一点理论上的探讨,望能为以后的京杭运河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从而促进京杭运河的发展,实现带动沿京杭运河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2.1 物流功能
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物流一般含义是就是通过集中﹑分配﹑装货﹑搬运﹑中转﹑卸货和分发等一系列方式,将物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物流活动。物流已成为连接生产与销售这两方面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从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其具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七大基本功能[1]。
关于河流的物流功能:李原园对河流物流功能本质进行了探讨,总结出河流物流功能是河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效用,如运输、补给等,其功能可反作用于河流区域结构;赵银军把河流功能分为3个一级功能既自然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7个二级功能有运输功能、防洪功能、供水功能、发电功能、生产水产品功能、娱乐观赏功能、人文教育功能;其中河流的运输功能主要是指利用天然航道进行客货运输,从而加强流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互动;在二级功能中,有的功能可以同时使用,有的功能必须在正常范围使用,确保其他功能正常工作,有的功能相互冲突。
1.2.2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一般定义是指某个区域中各个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区域空间结构是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的开放程度,对外联系,以及历史文化习俗活动,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3]。
陆大道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认为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分为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等。由于区位条件的不同,不同的部门就会根据集聚需求选择不同的地区作为发展场所,于是适用于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就应运而生,即“点”或“集聚区”。其中区域中各个等级的点和轴线之间相互连接成相似有序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区域中点与点之间相连形成纵横相交的通信、交通、动力供给网络区,各地区在网络沟通区域内相互联系,传输各种资料和数据,从而构成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2]。本文主要借助陆大道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来分析春秋时期至今京杭运河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1.2.3 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关系
目 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
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发展状况分析 3
2.1 区域范围界定 3
2.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状况 4
2.2 京杭运河区域空间发展状况 4
3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分析 9
3.1 低水平发展期:单一物流功能,空间结构散点分布 9
3.2 扩展式发展期:派生其他功能,空间结构线段式延伸 10
3.3 高水平发展期:多功能相结合,空间结构双核发展 10
3.4 退化式发展期:功能作用减小,空间结构网式扩张 11
3.5 稳定型发展期:物流功能转型,空间结构均衡稳定 12
3.6 小结 15
4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作用机理分析 16
4.1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因素分析 16
4.2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关联度分析 17
4.3 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协整分析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4 小结 28
5 京杭运河发展建议 28
5.1 加强航道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航道等级 28
5.2 合理利用附近港口,带动航道流量 29
5.3 注重沿线产业发展,促进航道运量 29
5.4 开展多式联运模式,与周边公、铁、空等对接 29
5.5 建设内河旅游线路,开通运河游船观光 29
5.6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善相关网站管理 30
结 论 31
致 谢 33
参 考 文 献 34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京杭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现今全长共1797公里。京杭运河既是我国流域中一条重要的南北水上干线,也是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其开凿初期是为了国家的军事行动,随着隋朝统一南北,其功能逐渐向经济方面转移,主要是为了漕运,随着漕运的繁荣带动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为我国古代南北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经济重心的转移,京杭运河如今已经不像之前那么繁荣,其物流功能也没有那么重要,但在内河航运上又不得不借用京杭运河进行货运,以及京杭运河的申遗成功,其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京杭运河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的颁布以及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推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和港口规模化发展等都再次证明了京杭运河的重要性。
京杭运河在巩固中央集权对南方管理的同时,还打通了南北交通之间的连接,更方便了南粮北运、南煤北运以及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京杭运河作为航道,其主要作用就是进行水路运输,运输属于物流功能的一种,而物流作为新兴产业,能够带动经济发展,区域的空间结构是经济发展的侧面反映。从研究发现方面来看,有从各个方面分析京杭运河的,但是从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方面来研究京杭运河还较少。因此本文以京杭运河为切入点,在分析京杭运河的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京杭运河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进行分析,分析其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总结京杭运河的发展规律,对推进京杭运河发展做一点理论上的探讨,望能为以后的京杭运河区域空间结构优化,从而促进京杭运河的发展,实现带动沿京杭运河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目标。
1.2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1.2.1 物流功能
我们通常所认为的物流一般含义是就是通过集中﹑分配﹑装货﹑搬运﹑中转﹑卸货和分发等一系列方式,将物品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的物流活动。物流已成为连接生产与销售这两方面之间不可或缺的纽带,从而促进了社会分工的发展。其具有运输、保管、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七大基本功能[1]。
关于河流的物流功能:李原园对河流物流功能本质进行了探讨,总结出河流物流功能是河流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效用,如运输、补给等,其功能可反作用于河流区域结构;赵银军把河流功能分为3个一级功能既自然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7个二级功能有运输功能、防洪功能、供水功能、发电功能、生产水产品功能、娱乐观赏功能、人文教育功能;其中河流的运输功能主要是指利用天然航道进行客货运输,从而加强流域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互动;在二级功能中,有的功能可以同时使用,有的功能必须在正常范围使用,确保其他功能正常工作,有的功能相互冲突。
1.2.2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一般定义是指某个区域中各个要素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区域空间结构是自然,人文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状况,城市化水平,区域的开放程度,对外联系,以及历史文化习俗活动,科技发展水平等因素。一般地,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3]。
陆大道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认为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分为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空间结构等。由于区位条件的不同,不同的部门就会根据集聚需求选择不同的地区作为发展场所,于是适用于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就应运而生,即“点”或“集聚区”。其中区域中各个等级的点和轴线之间相互连接成相似有序的点轴式空间结构。区域中点与点之间相连形成纵横相交的通信、交通、动力供给网络区,各地区在网络沟通区域内相互联系,传输各种资料和数据,从而构成区域的网络空间结构[2]。本文主要借助陆大道的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来分析春秋时期至今京杭运河区域空间结构演化过程。
1.2.3 物流功能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关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