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扑灰年画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高密扑灰年画的旅游开发与保护[20200505124405]
摘要:本文简述了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扑灰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从当前扑灰年画旅游开发和保护上的不足入手,总结了导致扑灰年画衰落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高密扑灰年画实施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扑灰年画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发展,弥补高密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从而更好地促进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以此为鉴,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扑灰年画;旅游开发;高密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1
(二)研究综述2
(三)研究方法3
二、高密扑灰年画概况3
(一)高密概况3
(一)扑灰年画概况3
(三)扑灰年画扑灰年画别具一格的艺术特点4
三、扑灰年画旅游开发和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一)开发现状4
(二)存在问题5
四、扑灰年画的旅游开发与保护总体思路6
(一)以“中国扑灰年画之乡”为主题,打造旅游特色城镇6
(二)建设实体项目,增强旅游吸引力6
(三)与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转化成旅游纪念品6
(四)丰富年画的表现形式,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求6
(五)制定艺术津贴政策,培养传承人6
致谢6
参考文献7高密扑灰年画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反映着某一地区或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它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能够提升区域旅游的品牌与价值,丰富地方旅游产品的内涵,提升地方旅游产品的品位,促进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等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要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和谐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高密扑灰年画在中国民间美术占有重要地位,第一批加入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文化和旅游价值。
因此本文以高密扑灰年画为案例,分析其旅游开发和保护的现状,积极探讨其进行旅游开发和保护的具体措施,使扑灰年画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弥补高密旅游业发展的不足,丰富旅游产品,扩大旅游市场,实现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健康持续的旅游开发和保护。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国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方面,以及介绍某项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内涵,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
Peter.J.Nas主要介绍了文化空间、文化记忆、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等相关的定义和概念。Adobe Acrobat在对比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表现形式和特点的差别后,提出了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该注意的问题[1]。
Harriet Deacon认为在保护过程中应该制定严格遵守的保护管理规划,这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极为重要的[2]。Rex Nettleford提出在非物质遗产迁移过程中,一方面容易造成遗产流失、衰亡现象,另外一方面在迁移中也能够促进遗产传承和创新,必须对这一此现象加强保护[3]。Kenji Yoshida提出增强大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是在博物馆等物质载体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4]。
Vandiver.Pamela在分析某项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后,提出通过恢复传统工艺,能够再现其艺术和文化魅力,这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5]。
2.国内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对其保护工作的开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引起学界关注,众多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学者们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辨证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评价、开发方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旅游开发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
宋欢等学者普遍认为旅游开发不仅能促进非物质文化保护资金的加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更多受众,而且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展示和宣传、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一些衰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恢复和振兴等[6]。同时宋河有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在旅游中心城市的有形化利用可以增加城市旅游吸引力,增加城市对区域旅游的向导作用[7]。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对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都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消极影响也已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张瑛等学者分析了旅游开发给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商业化、庸俗化,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独特性和多样性,“千篇一律”,没有自身风格;文化环境遭到削弱和破坏,不适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民众对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因为竞争关系的存在、利益分配的冲突等方面受到制约[8]。
(2)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路径
学者们还站在保护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讨论。薛群慧借用“活态文化”概念,提出建设民俗旅游村,使本民族活态文化遗产得到完整的、原生态地保存和展示,有利于培养文化传人,促进当地民族自觉承担保护本民族活态文化的责任[9]。彭振坤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应与建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村相结合[10]。
总之,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如何保护的问题上,包括原则、方法、措施、和保护等方面。少数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双向影响,但研究并不全面,研究较多的是某一区域或民俗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对具体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评价和旅游开发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笔者选定的对高密扑灰年画旅游开发研究,能够丰富和发展对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研究理论和实践。
(三)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高密县志》、《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等文献与著作的查阅与分析,得到扑灰年画历史起源、艺术特色和发展的文献资料。并通过CNKI数据库与中国期刊网等对相应的理论与现行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整理、归纳、对比分析,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田野调查法:笔者出生在高密,对高密扑灰年画比较了解。课题确立以后后,整理了自己所需的数据和资料,笔者对扑灰年画传承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实地调研工作,对扑灰年画的传承艺人以及高密旅游局相关文化部门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得到了第一手资料,为进行课题分析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一、高密扑灰年画概况
(一)高密概况
高密作为山东省潍坊市所辖的县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广袤富饶的胶莱平原,处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和世界风筝都潍坊中间。市辖17个镇,三个街办,总面积1605.6平方公里,人口85万。高密交通极为便利,拥有非富的文化旅游资源,1992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高密历史悠久,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在漫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这里留下了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9处、商周遗址3处、古城遗址4处、古墓葬30座和价值连城的出土文物,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和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拥有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如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齐国名相晏婴,东汉时期大司农、经学大师郑玄,清代乾隆年间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书法名家刘墉等文化名人。以高密民间艺术扑灰年画、剪纸、泥塑“三绝”为代表的艺术作品,可谓长盛不衰、久负盛名,是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高密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扑灰年画之乡”和中国扑灰年画保护基地;高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且文化价值高,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高密茂腔、扑灰年画、泥塑、剪纸均占有重要地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7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