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收视率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近几年,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在质与量上有明显的提高与增进,但各类娱乐节目发展不均,尤其是真人秀节目发展蓬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在各大卫视登陆,节目类型也呈现多样化,竞争也愈发激烈。许多节目承受不住这些压力而消失,但诸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在同类型的真人秀节目中展露头角,而这些节目通常都有较高的收视率。因此,本文基于这样的高收视现象展开研究,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为例,从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开发制作的水平、传播策略、受众心理等角度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收视进行分析,发现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
1.3文献综述 2
1.4研究框架及方法 3
第二章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5
2.1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5
2.2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6
2.3结论 7
第三章 真人秀节目收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8
3.1节目特色 8
3.2节目开发与制作 8
3.3传播策略 11
3.4节目类型 12
3.5明星效应 14
3.6受众心理 14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17
4.1总结 17
4.2建议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研究该论题的背景
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一直是作为政府的先声,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较为薄弱。改革开放后,电视节目的娱乐属性才得以凸显。真人秀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一经播出,便风靡全球。9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逐渐在国内受到欢迎。2000年,《生存大挑战》在国内播出,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开端。随后,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2005年的《超级女声》把真人选秀类节目推向了顶峰。之后,由于同类选秀节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倍出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加上限娱令的出台,使真人秀节目举步维艰。2010年,国内真人秀节目卷土重来,从英国引进的《中国达人秀》获得了阵阵好评。随后,《非诚勿扰》火爆荧屏,《中国好声音》创造收视神话,《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刷新播放记录。发展至今,真人秀节目以其越来越多的节目数量、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注重全民互动的社会影响力,较其他形式的电视节目有强劲的实力各电视台也争先做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使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其娱乐属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真人秀节目是电视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特殊形式,代表当下电视节目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真人秀节目扎在堆各电视台,节目同质化、依靠国外引进的现象大量存在,但为何有诸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等节目能够在大趋势下站稳脚跟,至今已拍摄好几季,且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每期必看,使得各卫视竞相模仿,制作自己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当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代表呢?为何有的节目却早早夭折,亦或是无人问津、反响平平,甚至没有给观众留下一丝印象呢?以上现象的产生,不得不让人深思,在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甚至让观众审美疲劳的当下,为什么仍然有真人秀节目深得人心,它们的魅力是什么?对于当下产业模式单一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产业而言,这种魅力是否可以借鉴?又该如何借鉴呢?
1.1.2研究该论题的目的
当下,真人秀已成为风靡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那么真人秀为什么在我国获得如此欢迎,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本文以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为例,基于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等角度分析真人秀在我国获得高收视的理论成因,从而根据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关于真人秀的定义,是指通过举办某种比赛或活动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的电视节目,获胜者往往会获得丰富的奖品,这种节目传统意义上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本文描述的是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2.关于收视的定义,通常是指收视率,即在某一时间段内观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的比重。本文是指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收视。
3.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又称为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质的节目,通常包含许多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杂技与搞笑等,这类节目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分为录影与直播两种。本文涉及的是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
1.3文献综述
关于真人秀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发展报告》(2006)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普通人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而且参与者需要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
尹鸿、陆虹、冉儒学(2005)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元素:参与者、动力元素:悬念、结构元素:竞争、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情境元素:时空规定、细节元素:现场记录、感染元素:艺术加工。王晓萍(2014)尽管从形式、内容、技术以及精神四个方面对真人秀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但基本上还是离不开七个基本元素。这表明真人秀节目的精髓还是在于此的,但是如何才能成为具有影响力、受观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还是有待研究的。
李楠楠(2007)从受众的角度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归纳分析,她认为这无外乎是崇拜心理、从众心理、猎奇和窥私心理、待证心理、补偿心理和接受暗示与模仿等心理因素使然,同时真人秀节目如果能够打破观众的心理定势也能够获得不错的反响。当然,重要的还是需要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相辅相成,两者都能达成各自的目标,既满足了受众的合理需求,又能创造受众的更高需求,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健康发展。节目中如果宣扬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品质,那么定会创造和谐的社会。
当下,真人秀节目同质化、原创能力薄弱的问题严重,不只是中国,国外也是如此。Juliana Abdul Wahab(2010)在期刊中说到马来西亚的电视真人秀承受着市场和商业取向的双重压力,许多电视台就因此引进最新的项目来增强其竞争力。由于电视调度,自制节目数量增加,模仿、改编西方的电视节目趋于普遍,也可以称之为“剽窃”,各电视台的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明显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面对这些问题,是时候需要寻求突破,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了。常艳霞(2013)指出,真人秀节目需要创新升级,要从内容生产、品牌塑造、传播策略、受众占有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在众多同质化的节目中独树一帜。
薛晨(2009)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产生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进步、人民娱乐需求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补充,会不断变更新的节目形态,持续发展下去,完成其以有限的娱乐维护社会欲望的有序疏导功能,实现人的精神娱乐需要。高搏(2015)同样认为社会整体性话语结构发生转变,受众主动寻求轻松愉快的文化产品,“快乐至上”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现象,而真人秀的娱乐功能符合这样的需求,自然获得了速猛发展。
1.4研究框架及方法
本文关于真人秀节目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所以从中获得到的信息较全面且具有权威性。例如搜索“真人秀”,百度就会将大量的真人秀节目罗列出来,按照地区、热门、最新来进行分类,既方便又具有人性化。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网络百科全书平台,但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百科全书,这些知识亦或是词条的编辑都是汇集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智慧,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知的知识领域,可以说是网民的力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
1.3文献综述 2
1.4研究框架及方法 3
第二章 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5
2.1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5
2.2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状 6
2.3结论 7
第三章 真人秀节目收视的影响因素分析 8
3.1节目特色 8
3.2节目开发与制作 8
3.3传播策略 11
3.4节目类型 12
3.5明星效应 14
3.6受众心理 14
第四章 总结与建议 17
4.1总结 17
4.2建议 17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目的
1.1.1研究该论题的背景
中国的电视媒体是大众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发展初期,一直是作为政府的先声,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较为薄弱。改革开放后,电视节目的娱乐属性才得以凸显。真人秀节目是电视节目的一种形式。真人秀节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这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一经播出,便风靡全球。90年代末被引入我国,逐渐在国内受到欢迎。2000年,《生存大挑战》在国内播出,是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开端。随后,国内的真人秀节目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2005年的《超级女声》把真人选秀类节目推向了顶峰。之后,由于同类选秀节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倍出造成观众审美疲劳,加上限娱令的出台,使真人秀节目举步维艰。2010年,国内真人秀节目卷土重来,从英国引进的《中国达人秀》获得了阵阵好评。随后,《非诚勿扰》火爆荧屏,《中国好声音》创造收视神话,《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不断刷新播放记录。发展至今,真人秀节目以其越来越多的节目数量、居高不下的收视率、注重全民互动的社会影响力,较其他形式的电视节目有强劲的实力各电视台也争先做自己的真人秀节目,使电视媒体的社会功能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其娱乐属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真人秀节目是电视文化的一个载体,是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一种特殊形式,代表当下电视节目发展的新阶段。如今,真人秀节目扎在堆各电视台,节目同质化、依靠国外引进的现象大量存在,但为何有诸如《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等节目能够在大趋势下站稳脚跟,至今已拍摄好几季,且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每期必看,使得各卫视竞相模仿,制作自己的真人秀节目,成为当今国内真人秀节目的代表呢?为何有的节目却早早夭折,亦或是无人问津、反响平平,甚至没有给观众留下一丝印象呢?以上现象的产生,不得不让人深思,在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甚至让观众审美疲劳的当下,为什么仍然有真人秀节目深得人心,它们的魅力是什么?对于当下产业模式单一的中国电视娱乐节目产业而言,这种魅力是否可以借鉴?又该如何借鉴呢?
1.1.2研究该论题的目的
当下,真人秀已成为风靡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那么真人秀为什么在我国获得如此欢迎,其背后的成因是什么?本文以国内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为例,基于电视娱乐节目、受众心理等角度分析真人秀在我国获得高收视的理论成因,从而根据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关于真人秀的定义,是指通过举办某种比赛或活动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的电视节目,获胜者往往会获得丰富的奖品,这种节目传统意义上是通过电视媒体进行传播的。本文描述的是国内的真人秀节目。
2.关于收视的定义,通常是指收视率,即在某一时间段内观看某一电视频道或某一电视节目的人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的比重。本文是指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收视。
3.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义,又称为综艺节目,是一种娱乐性质的节目,通常包含许多表现形式,如音乐、舞蹈、杂技与搞笑等,这类节目通常只在电视上播出,分为录影与直播两种。本文涉及的是国内的电视娱乐节目。
1.3文献综述
关于真人秀的定义可谓是众说纷纭,谢耘耕、陈虹在《中国真人秀发展报告》(2006)中指出真人秀节目是普通人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而且参与者需要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游戏规则进行活动,具有故事化情节化的特征。
尹鸿、陆虹、冉儒学(2005)将真人秀节目分解为七个基本元素,即人物元素:参与者、动力元素:悬念、结构元素:竞争、环节元素:淘汰与选拔规则、情境元素:时空规定、细节元素:现场记录、感染元素:艺术加工。王晓萍(2014)尽管从形式、内容、技术以及精神四个方面对真人秀节目的特点进行分析,但基本上还是离不开七个基本元素。这表明真人秀节目的精髓还是在于此的,但是如何才能成为具有影响力、受观众欢迎的真人秀节目还是有待研究的。
李楠楠(2007)从受众的角度对真人秀节目进行归纳分析,她认为这无外乎是崇拜心理、从众心理、猎奇和窥私心理、待证心理、补偿心理和接受暗示与模仿等心理因素使然,同时真人秀节目如果能够打破观众的心理定势也能够获得不错的反响。当然,重要的还是需要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相辅相成,两者都能达成各自的目标,既满足了受众的合理需求,又能创造受众的更高需求,从而形成良性互动、健康发展。节目中如果宣扬朝气蓬勃、坚韧不拔等优良的品质,那么定会创造和谐的社会。
当下,真人秀节目同质化、原创能力薄弱的问题严重,不只是中国,国外也是如此。Juliana Abdul Wahab(2010)在期刊中说到马来西亚的电视真人秀承受着市场和商业取向的双重压力,许多电视台就因此引进最新的项目来增强其竞争力。由于电视调度,自制节目数量增加,模仿、改编西方的电视节目趋于普遍,也可以称之为“剽窃”,各电视台的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明显是缺乏创造力的表现。面对这些问题,是时候需要寻求突破,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了。常艳霞(2013)指出,真人秀节目需要创新升级,要从内容生产、品牌塑造、传播策略、受众占有等方面着手。这样才能推陈出新,在众多同质化的节目中独树一帜。
薛晨(2009)认为电视娱乐节目的产生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进步、人民娱乐需求不断增加的必然结果,电视娱乐节目作为人民日常生活的补充,会不断变更新的节目形态,持续发展下去,完成其以有限的娱乐维护社会欲望的有序疏导功能,实现人的精神娱乐需要。高搏(2015)同样认为社会整体性话语结构发生转变,受众主动寻求轻松愉快的文化产品,“快乐至上”成为大众文化消费的重要现象,而真人秀的娱乐功能符合这样的需求,自然获得了速猛发展。
1.4研究框架及方法
本文关于真人秀节目的信息主要来源于百度百科。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所以从中获得到的信息较全面且具有权威性。例如搜索“真人秀”,百度就会将大量的真人秀节目罗列出来,按照地区、热门、最新来进行分类,既方便又具有人性化。百度百科是百度公司推出的网络百科全书平台,但是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百科全书,这些知识亦或是词条的编辑都是汇集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智慧,几乎涵盖了所有已知的知识领域,可以说是网民的力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lygl/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