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概述 1
2.1 环境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1
2.2 环境成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3
2.3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3
3 低碳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影响 4
4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4.1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现状 6
4.2 我国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7
5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应对的策略 9
5.1 完善企业自身的缺陷 9
5.2 加大政府的支持和监督力度 10
5.3 建立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保障机制 10
6 案例分析 11
6.1 案例背景 11
6.2 龙盛集团环境成本分析 13
6.3 案例启示 13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科学技术促使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升华了人们的物质条件,人类活动也因此而变得越来越频繁,这就使得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各类问题越发突出。环境的不断污染、资源的严重耗竭、生物物种慢慢的灭绝,给人类带来了危机感,其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最为突出,它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切身利益与今后的发展。
面对这些,各国纷纷意识到此类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也都在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遏制全球气候继续暖化。例如2005的《京都议定书》,它提出让主要的发达国家以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基础,在2008年至2012年间能够在此基础上将温室气体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排放量减少50%;又如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他们讨论有关全球气候变暖和“减排”的问题,立志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目前的经济状况还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但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产业结构是以化石能源为主,也就说这是一种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会给环境带来灾难性的破坏。我国政府出台了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在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大力整顿产业结构,推行节能减排,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 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概述
2.1 环境成本管理的概念及分类
目前,环境成本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并且环境的边界是非常宽泛的,做出一个十分科学、完整的定义是很难的。我国有学者是这样认识的,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预防、恢复或补偿因其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环境损害而起的企业资产的流出或价值的消耗。 [1]
环境成本根据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分类,本文是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的内容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预防污染成本。它是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前为防止污染而付出的成本,比如选购防止污染的机器。二是环境维护成本。环境维护成本是为了保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或者尽量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付出的成本投入。比如为控制污染而选购相关的机器,为降低污染而设计相关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员工进行操作新机器或者掌握新技能等各类培训发生的费用。三是环境检测成本。它是为了检测企业生产的产品以及工作流程是否符合各项规定的环境标准而发生的成本。比如审查环境作业、检查产品和流程产生的费用,看这些是否遵守相应的环境法规。四是治理环境污染成本。这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发生环境污染后所做出的治理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而产生的成本。比如净化被污染的水质、土壤等,赔偿因环境污染而受损的居民的损失等。
2.2 环境成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2.2.1 环境成本管理的原则
企业成本的分类使得企业成本制定了一系列的原则,分别有成本效益原则、利益相关者原则、资源充分利用原则以及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原则。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企业一方面要追求利益,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企业成本。当成本效益达到预期的平衡时,企业才会得到真正利润,从而更好的发展。在低碳社会中,企业绝对不能为了节能减排就盲目地加大支出,又或者逃避企业应该有的态度和责任。因此,企业一定要在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下,用最正确的方法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第二,利益相关者原则。企业的利益和政府以及社会的各类成员是息息相关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只要企业稍微变动就会影响政府、社会的各类成员,这也就要求企业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要符合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打造出绿色经济环保的企业,增强企业的战斗力与竞争力。
第三,资源充分利用原则。资源的稀缺加上企业对资源的过度开采,让资源再生速率远远低于资源消耗速率,最终造成了废弃物的大量产生。面对如此过重的开采,自然资源已经严重匮乏,这个问题已经威胁企业的发展,所以要求企业能够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按照低碳经济的内容进行改造,最后才能让企业获得安全环保的未来。
第四,对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原则。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前为了高速发展经济,不断地破坏环境,这些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企业不断的使用自然资源、能源以及破坏环境来达到他们的利益,这也要求他们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若是企业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真正做到最小化的原则,那么企业就能使无形价值得到提升,同时获得更多的社会公众认可。
2.1.2 环境成本管理的方法
从成本发生的时间这一角度来看,通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不外乎事前与事后两种。环境成本管理的方法则可以分为事前规划法和事后处理法。
一是事前规划法,它是指综合考虑整个生产工艺流程,把未来可能的环境支出进行分配并进入产品成本预算系统,提出各项可行的生产方案。然后对各项可能的方案进行价值评估,从未来现金流出的比较中筛选出支出最少的方案来实行,以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
二是事后处理法,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事后处理法也就是说在这些污染产生后在想办法治理,把发生的支出确认为环境成本。比如企业把废水交由废水处理厂处理,这也就产生各项支出,像记录成本、排污费用、储存成本等均计入环境成本。
事前规划法体现了西方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与传统的事后处理法相比,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第一,理念不同。采用事后处理法的企业对环境污染的预防意识不足,尽管环境控制成本较低,但对环境故障成本却无法控制,可能导致环境支出额巨大。而事前规划法则对环境污染采取了积极预防的态度,充分考虑了两种环境成本的内在联系。
第二,过程不同。事后规划法无需对原有的生产工艺流程作改动,因而对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不大。事前规划法却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优化设计,这要求企业有获取环境信息的能力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信息合作。
第三,效果不同。事后处理法作为传统的环境成本管理方式,着眼于对现行生产过程发生的环境支出进行控制,然而在生产工艺流程既定的情况下环境成本降低的空间不大,控制效果也不明显。事前规划法却有所不同,它在一个综合了各方面信息的规划指引下,环境成本被纳入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过程,环境支出的可选性和可控性大大提高,再融入绿色成本战略思想,环境成本管理往往会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kjx/194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