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问题研究

摘 要在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起到了一个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无论是对市场发展的影响,还是对金融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都有重要意义。随着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的提高,中小企业逐渐失去了成本优势,开始面临融资难问题。然而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很低,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随着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攀升,融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借助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的作用。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进行了创新,为摆脱困境提供了契机,较之传统银行融资,具有普惠便利的优势,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提高重视,推动其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有效方式,对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意义极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中小企业特点及传统融资模式、互联网融资优势、存在问题及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所裨益。
Key Word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Online finance ;financing 目 录
1 引言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1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1
1.3本课题研究现状 1
1.3.1国外研究综述 1
1.3.2国内研究综述 2
2中小企业融资概述 3
2.1中小企业的特点 3
2.2 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方式 3
2.3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4
2.4互联网融资的特点 5
2.4.1降低交易成本 5
2.4.2缓解信息不对称 5
2.4.3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6
3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现状分析 7
3.1 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7
3.2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基本情况 7
4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面临的问题 10
4.1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方面人才欠缺 10
4.2互联网金融企业信贷风险难控制 10
4.3政府宏观制度及法律法规不健全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4互联网融资方式本身存在问题 11
5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发展的对策建议 13
5.1 中小企业自身发展 13
5.2 打造信用体系 13
5.3 加大行业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4
5.4创新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模式 15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 引言
1.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就凭借着提供就业岗位、保持经济弹性、技术进步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推动着经济发展。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力、资金、原材料、土地和资源环境成本节节攀升,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一系列因素导致我国中小企业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逐渐失去了成本优势,开始面临融资难问题。互联网金融一开始最先出现在金融水平发达的西方国家,之后传入我国,作为一股新兴力量促进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壮大和发展。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开始走入我们的视野,标志着金融创新时代的到来,为中小企业发展而实现的多样化的融资途径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不断涌现,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本文主要研究的重点就是破解在互联网金融这个大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中小企业数量多,经济增长较快,能够吸纳更多就业,产品多样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强,中小企业的茁壮成长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及稳定增长极具意义。然而其在经济上遭遇的困扰和它给经济带来的作用却是不匹配的。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印证着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利用这一新金融形式带来的机遇,开辟新的思路。根据互联网融资的优势来并结合中小企业自身情况、融资中所遇困境、对策提出创新办法,探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1.2.2研究意义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但其融资难问题却一直无法避免。没有了资金的支持,再好的企业也无法继续发展。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渗透,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弥补传统融资方式的不足,本文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与对策为研究内容,探索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压力的方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路径。
1.3本课题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综述
1931年英国的麦克米伦最早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认为中小企业存在资金缺口,得不到投资者的资金支持,但没有分析论证原因和解决对策。Weston&Brigham(1970)主要从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企业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融资模式选择)、Diamond(1991),Rajan(1992)主要从信贷配给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进行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还有一些学者如Mekinnon(1973),Shaw(1973)认为金融抑制和市场发育不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是其主要影响。在解决措施方面,Berger&Udell(2002)认为通过和金融机构建立良好关系型贷款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有Diamond(1984),Boyd&Prescott(1986)认为引进金融中介机构可缓解信息不对称,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了理论基础。总结得出国外对中小企业融资研究的主要通过资本结构理论基础,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了很多理论成果。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主要注重借贷款双方、模式创新、风险与监管四个方面研究,后两个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还存在许多不足。
1.3.2国内研究综述
从研究现状看,大多数学者主要从分析原因入手,提出解决措施及政策建议,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供理论基础。关于融资难的原因,从中小企业自身的角度,李扬、杨思群(2001)认为是企业自身信用等级低,资产状况差,担保抵押落实不到位,融资积极性不高,不愿探索融资渠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信息不对称方面,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中小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规模效应方面,张宗新(2000)认为中小企业生产规模小、缺乏企业规划使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保持谨慎态度,从制度性原因角度看,金发奇等(2006)认为我国担保业处于无部门管理状态,潜在风险大,政府行为不协调,存在中小企业歧视,加之严格的金融监管的约束导致融资困境。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措施及政策建议方面,陈汉文(2006)认为中小企业自身要提高内源融资能力,将战略管理思想融入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过程,林毅夫(2001)、李巧丽(2013)认为要建立全国性信用体系、征信机构和担保体系,建立再担保制度,金丽红(2006)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最直接方式是建立一家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安全的外部环境以便内生性金融制度的成长。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要创新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融资,规范民间融资和引进创业投资等直接融资等措施。谢平等(2015)认为对于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主要有网络小额信贷,P2P贷款,众筹等,由于存在风险,要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主要从中小企业互联网融资的模式、交易行为以及与国外模式的比较方面研究,认为还需不断创新方式,加强监管来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探索企业融资新渠道。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4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