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初步设计(附件)
在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建设规模化、工厂化的生产基地有助于提升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实现产品的周年化均衡供应。本文以长根菇栽培为例,依据国家农业行业相关标准,对食用菌生产基地进行初步设计。具体内容包括厂址选择、工艺流程设计、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车间布局以及相关环节所必需的非工艺设计等;此外,还绘制了总平面布置图、设备流程图、车间平面图、主要设备图和水电气管路图;最后,进行了简单的技术经济分析。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2
1.1厂址选择依据 2
1.2选址条件分析2
1.2.1自然条件优越2
1.2.2交通运输便利2
1.2.3政策及技术支持2
1.3总平面设计2
2产品方案2
2.1产品介绍 2
2.2生产方案3
3工艺流程3
3.1长根菇生物学特性 3
3.1.1营养需求3
3.1.2温度3
3.1.3基质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 3
3.1.4酸碱度3
3.1.5光照3
3.1.6空气 3
3.2工艺流程3
3.2.1选料3
3.2.2长根菇常用培养料配方 3
3.2.3备料3
3.2.4拌料4
3.2.5制作菌袋 4
3.2.6灭菌4
3.2.7冷却4
3.2.8接种4
3.2.9菌丝培养4
3.2.10开袋4
3.2.11出菇培养 4
3.2.12病虫防治4
3.2.13采收分级5
3.2.14包装及贮藏保鲜 5
3.3生产时间估算5
4物料衡算5
4.1原辅料计算 5
4.2菌种量计算6
4.3包装材料计算6
5设备选型 6
5.1拌料机6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刮板输送机6
5.3自动装袋机 7
5.4高压灭菌设备7
5.5接种操作台7
6车间设计 7
6.1菌袋制作车间7
6.1.1车间布局7
6.1.2车间尺寸 7
6.2灭菌车间7
6.2.1车间布局7
6.2.2车间尺寸 7
6.3冷却车间8
6.3.1车间布局8
6.3.2车间尺寸 8
6.4接种车间8
6.4.1车间布局8
6.4.2车间尺寸 8
6.5菌丝培养车间8
6.5.1车间布局8
6.5.2车间尺寸 8
6.6出菇车间8
6.6.1车间布局8
6.6.2车间尺寸 8
6.7包装车间9
6.7.1车间布局9
6.7.2车间尺寸 9
6.8低温贮藏库9
6.8.1车间布局9
6.8.2车间尺寸 9
7劳动定员9
7.1生产人员定员9
7.2非生产人员定员 9
8水电量计算10
8.1用水量计算10
8.1.1培养料用水 10
8.1.2设备用水10
8.1.3清洁用水10
8.1.4用水总量估算10
8.2用电量估算10
8.2.1设备用电10
8.2.2照明用电 10
8.2.3用电总量估算10
9技术经济分析10
9.1支出成本计算10
9.2年产值计算 11
9.3纳税额计算11
10总结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表1 长根菇分级标准5
表2 生产环节所需时间5
表3 长根菇生产原辅料衡算表5
表4 长根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7
表5 长根菇车间尺寸统计表9
表6 长根菇工厂固定资产投入估算表10
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初步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刘静思
引言
引言 长根菇是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的稀有菌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规模生产的利润相对较高。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3596.66万吨,产值为2741.78亿元。至2015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额国际市场占有率已接近60%[1]。根据2016年发布的全球食用菌生产消费调研报告,全球食用菌产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00万吨增至2016年的2700万吨,增长了近30倍[2]。食用菌消费水平的迅速增长,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全球其他食用菌生产国相比,我国食用菌产业仍存在生产种类少、生产不集中、装备不发达、人才缺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并建设能够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不仅能够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还对于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平稳发展、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
环境因素对于食用菌的生产持续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传统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手工作坊式的季节性生产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低、质量差,不能够周年生产,标准化程度也较低。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则能够较好地应对以上问题,有助于实现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型升级[4]。本设计以食用菌品种长根菇为栽培对象,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23752013《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业环境条件》、NY/T 19352010《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等,设计能够实现生产环境控制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提升生产流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解决食用菌传统生产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1 厂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1.1 厂址选择依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厂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2
1.1厂址选择依据 2
1.2选址条件分析2
1.2.1自然条件优越2
1.2.2交通运输便利2
1.2.3政策及技术支持2
1.3总平面设计2
2产品方案2
2.1产品介绍 2
2.2生产方案3
3工艺流程3
3.1长根菇生物学特性 3
3.1.1营养需求3
3.1.2温度3
3.1.3基质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 3
3.1.4酸碱度3
3.1.5光照3
3.1.6空气 3
3.2工艺流程3
3.2.1选料3
3.2.2长根菇常用培养料配方 3
3.2.3备料3
3.2.4拌料4
3.2.5制作菌袋 4
3.2.6灭菌4
3.2.7冷却4
3.2.8接种4
3.2.9菌丝培养4
3.2.10开袋4
3.2.11出菇培养 4
3.2.12病虫防治4
3.2.13采收分级5
3.2.14包装及贮藏保鲜 5
3.3生产时间估算5
4物料衡算5
4.1原辅料计算 5
4.2菌种量计算6
4.3包装材料计算6
5设备选型 6
5.1拌料机6
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刮板输送机6
5.3自动装袋机 7
5.4高压灭菌设备7
5.5接种操作台7
6车间设计 7
6.1菌袋制作车间7
6.1.1车间布局7
6.1.2车间尺寸 7
6.2灭菌车间7
6.2.1车间布局7
6.2.2车间尺寸 7
6.3冷却车间8
6.3.1车间布局8
6.3.2车间尺寸 8
6.4接种车间8
6.4.1车间布局8
6.4.2车间尺寸 8
6.5菌丝培养车间8
6.5.1车间布局8
6.5.2车间尺寸 8
6.6出菇车间8
6.6.1车间布局8
6.6.2车间尺寸 8
6.7包装车间9
6.7.1车间布局9
6.7.2车间尺寸 9
6.8低温贮藏库9
6.8.1车间布局9
6.8.2车间尺寸 9
7劳动定员9
7.1生产人员定员9
7.2非生产人员定员 9
8水电量计算10
8.1用水量计算10
8.1.1培养料用水 10
8.1.2设备用水10
8.1.3清洁用水10
8.1.4用水总量估算10
8.2用电量估算10
8.2.1设备用电10
8.2.2照明用电 10
8.2.3用电总量估算10
9技术经济分析10
9.1支出成本计算10
9.2年产值计算 11
9.3纳税额计算11
10总结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1
表1 长根菇分级标准5
表2 生产环节所需时间5
表3 长根菇生产原辅料衡算表5
表4 长根菇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7
表5 长根菇车间尺寸统计表9
表6 长根菇工厂固定资产投入估算表10
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初步设计
食品科学与工程 刘静思
引言
引言 长根菇是一种滋味鲜美、营养价值丰富的稀有菌类,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大规模生产的利润相对较高。近年来,我国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3596.66万吨,产值为2741.78亿元。至2015年,我国食用菌出口额国际市场占有率已接近60%[1]。根据2016年发布的全球食用菌生产消费调研报告,全球食用菌产量呈现直线上升趋势,从1978年的100万吨增至2016年的2700万吨,增长了近30倍[2]。食用菌消费水平的迅速增长,对相关企业的生产和供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与全球其他食用菌生产国相比,我国食用菌产业仍存在生产种类少、生产不集中、装备不发达、人才缺乏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并建设能够大规模生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不仅能够保证食用菌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还对于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平稳发展、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
环境因素对于食用菌的生产持续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3]。传统的食用菌生产主要以手工作坊式的季节性生产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大,产量低、质量差,不能够周年生产,标准化程度也较低。食用菌生产基地的建设,则能够较好地应对以上问题,有助于实现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型升级[4]。本设计以食用菌品种长根菇为栽培对象,依据国家农业行业标准NY/T 23752013《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T 50102016《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业环境条件》、NY/T 19352010《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等,设计能够实现生产环境控制的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提升生产流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解决食用菌传统生产所存在的部分问题。
1 厂址选择与总平面设计
1.1 厂址选择依据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