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目录
1 引言 2
1.1菜用大豆的起源与发展 2
1.2菜用大豆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3菜用大豆的标准 3
1.4菜用大豆的农艺性状 4
1.5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
2 材料与方法 5
2.1试验材料 5
2.2试验方法 5
2.3测定项目与方法 6
2.4数据处理与分析 6
3 结果与分析 7
3.1大田种植的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测定 7
3.2菜用大豆的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及方差分析 13
4讨论 14
结论 15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1 引言
菜用大豆是豆科(Leguminosae)大豆属的栽培品种,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学名Glycine max(L1)Merr1,别名毛豆(或青毛豆),日本称它为枝豆(或啤酒豆),韩国称它为Poot kong,泰国称它为Turag[1]。是深受中国广大消费群众喜欢的高蛋白蔬菜,它也是中国的特产之一[2]。无论是鲜豆粒还是干豆粒均可以作为菜用,用途非常广泛。那什么是菜用大豆呢?它很很多方面的解释,我们一般所称的菜用大豆是指在豆荚鼓粒饱满,荚色和籽粒色均为翠绿时采收及食用的总称,属于大豆的专用型品种[3]。菜用大豆的食用口感也很好,营养价值很高,是被当今公认为无公害的或少污染的安全保健食品,是具最美味、最富营养价值的绿色保健蔬菜[4]。
1.1菜用大豆的起源与发展
菜用大豆起源于中国,已经有 5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了,是重要的粮食油料及饲料物,目前菜用大豆的常年种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位列第四[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尽管这样,近年来我国大豆生产发展比较缓慢,明显落后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6] 。自 1995 年起我国就开始进口菜用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们也很高兴地看到,从“六五”至今,国家越来越重视菜用大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豆育种及遗传改良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而且使与产量相关的性状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菜用大豆是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地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所以江苏省具有发展菜用大豆生产的优良条件。我国菜用大豆栽培区域比较广泛,不同生态区域间品质特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黄淮海地区也是我国菜用大豆和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仅次于的是东北春大豆产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30%左右,淮安地区属于淮北夏大豆种植区,针对目前大豆存在的单产低、优质品种缺乏、品种退化等问题,开发新的高蛋白、高油和高产菜用大豆材料是提升黄淮海地区大豆竞争力的必由之路[7]。
菜用大豆的产量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由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决定的,且它的遗传力比较低,直接选择效果会比较差,如果通过遗传力高且与产量关系密切的其它农艺性状进行间接的选择则比较容易见效。八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对菜用大豆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明确了影响菜用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的主次关系,虽然前人对黄淮海部分地区如北京、山东和河南等的菜用大豆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目前淮安地区关于菜用大豆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报道较少[8]。
1.2菜用大豆发展存在的问题
1.2.1菜用大豆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较少 近年来引进推广的品种多属于的是春季的菜用大豆,成熟期相近的采收期短,上市季节货源集中,有时候会造成销售不畅。引进的日本的品种比较早熟,食用的品质虽好,但植株会比较矮小,并且多数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较差,所以我们急需选育和引进抗病品种。在南方的主产区,适宜夏季、秋季栽培的菜用大豆品种相当缺乏。此外,为了满足保护地栽培的需要,需要筛选培育出苗期耐低温、耐湿、耐弱光、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9]。
1.2.1种子质量低,成本高 南方菜用大豆的主产区种子成熟的季节高温多雨,种子在成熟的过程中胚萌芽劣变,发芽率较低。在浙江省,用春播毛豆留种到次年春季播种时的发芽率只有10%~30%。福建采用“以秋倒秋”的方法反季繁殖菜用大豆种子,即春大豆秋播,除了满足翌年春播用种外,其余用于来年秋播繁种。一般80%的种子在来年春季播,20%用于秋季繁。部分育种单位和企业在北方和西部地区建立菜用大豆繁种基地,取得了较好效果,但也发现部分绿种皮菜用大豆在北方繁种有种皮颜色变浅且不一致的问题[10]。
1.2.3生产规模小 目前,中国南方的菜用大豆生产仍以家庭农户为主,生产规模大、集中连片种植的农场或专业户不多见,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难以保证质量的问题。
1.3菜用大豆的标准
1.3.1菜用大豆的采收标准菜用大豆采收标准是,播种后71~90 天,豆粒充分长大,荚壳的颜色为由绿色变黄绿色,豆粒饱满且为绿色、四周仍带种衣时收,豆粒饱满,保持绿色,糖分高、品质好。出粒率为45%~48%,高者为58%。菜用大豆的品质、品种和采收期受两个主要因素的决定。开花后45 天采收,傍晚和早晨气温较低,此时采收品质最佳时间。采收后应该要迅速分拣,不能够堆积,最好用聚乙烯塑料袋封装后置于0℃条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下贮藏保鲜,避免营养成分散失、鲜荚失色而影响品质[11]。
1.3.2菜用大豆的采种标准 采种时选择无病株的下部荚作种,在多数叶变黄、茎秆干枯、豆荚呈现褐色、豆粒干硬已脱离荚壁时采收,脱粒后晒干,种子含水量为12%左右贮藏。南方春播最好用秋季成熟的种子,因未经长时间贮藏和高温季节,种子饱满充实,适应性较强,种子生活力也强。重复种植3~4年后会出现退化的以现象,可采用异地繁殖留种的方法更新复壮[12-13]。
1.3.3专用型的菜用大豆出口标准 大荚,荚长>4.5 cm,荚宽>1.3 cm,鲜荚数量每千克不超过340个;茸毛为白色,种脐是无色,粒大。具体分为特等品、B级品、A级品和次品。特等的标准为二、三粒荚在90%以上,荚的形状为正常,完全绿色,没有虫食和斑点;B级品的标准为二、三粒荚占90%以上,荚为淡绿色,有10%以下的虫食,轻微的斑点,并有少许短荚和籽粒较小的荚;三是A级品,标准是处于特等品和B级品之间,这三个等级品中不能混有黄色荚、未鼓粒荚和破粒荚,否则列为次品。
1.4菜用大豆的农艺性状
菜用大豆的农艺性状是指农业生产有关的状态和特征,如产量、含油率等。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学性状。包括有株高,底荚高度,主茎节数,有效分支,单株荚数(有效荚,无效荚),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完好粒率,种皮色,脐色,粒型,籽粒光泽以及小区计产。
1.5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菜用大豆是我国的特产之一,菜用大豆是江苏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菜用大豆起源地之一,优质、高产一直是菜用大豆栽培的主攻目标,黄淮海地区是我国夏菜用豆和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之一,产量占全国大豆总产量的30%左右,淮安属淮北夏菜用大豆种植区。目前菜用大豆存在品质差产量低的问题,并且淮安地区关于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报道较少。故做本次实验。
单株粒重:将90株豆粒筛去杂质,但包括未熟虫食及病粒,称重平均(克)
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为12m2,对小区计产进行方差分析,农丰12与对照中黄13达到极显著性差异,濮豆955,秋乐1205,安豆203,以及蒙119807-2都达到显著性差异(如表7)。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74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