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的变化
:通过改变固定液种类、切片厚度、渗蜡温度以及切片染色方法,以获得适合盐胁迫后肉质增厚的大岛野路菊叶片改良制作石蜡切片的技术方法,获得完整的叶片石蜡切片,实现对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的清晰观察,探究其抵抗盐胁迫的叶片组织机制,为解析其抗盐机制提供依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的处理 2
1.2 试剂与器材 2
1.3取材与固定 2
1.4脱水与透明 2
1.5渗蜡 2
1.6升温 2
1.7包埋 3
1.8切片与粘片 3
1.9染片 3
1.10镜检、拍照、数据统计 3
2.结果与分析 3
2.1 切片厚度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3
2.2不同熔点石蜡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4
2.3不同染色液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5
2.4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变化 6
3.结论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表1 两种固定液处理下不同切片厚度细胞破损率 4
表2 两种固定液处理下不同熔点细胞破损率 5
表3 不同固定液处理下细胞增厚 6
图1 不同厚度下的石蜡切片 4
图2 三种熔点下石蜡切片 5
图3 两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6
图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7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的变化
园艺104 李娟
引言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菊花居世界四大切花之首[1]。且品种繁多,我国现有菊花品种多达3000多个[2]。菊花观赏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菊花还是饮料市场上与茶齐名的绿色饮品之星,同时还是中药材之一。种植菊花不但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还可美化环境,因此菊花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不良环境作用于植物,将会引起植物代谢和生长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逆性抑制,各种胁迫中,干旱、盐碱、冷害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4]。近年来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等抗非生物胁迫能力,成为现代植物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育种工作者从分子水平对植物的抗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59]。
据世界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FAO)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9.5×108 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广泛分布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约有3.2×108 hm2,约占全球的1/3。全球灌溉土地面积中,约50%的土地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次生盐渍化和水淹的危害,每年约有1×107 hm2 土地由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被荒弃[10]。
植物按其对盐分环境的反应可分为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11]。国内外关于菊花耐盐机理的研究甚少,近年来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盐生植物[1215]。 然而针对菊花耐盐碱研究甚少。大岛野路菊是一种耐盐的野生菊属植物,在长期盐胁迫后叶片发生肉眼可见的增厚,探究增厚叶片的组织结构特点对解释其耐盐机理有积极意义。然而增厚的叶片在常规石蜡切片后极易发生细胞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对其结构变化的了解,因此改良其石蜡切片的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大岛野路菊的耐盐机制。
本实验改变了石蜡切片制片四个方面的参数。一:设置8种不同的厚度参数进行切片;二:选取了三种不同熔点的石蜡进行渗蜡与包埋,确定最适合大岛野路菊的熔点;三:比较的两种常用固定液,选出固定效果最好的固定液;四:比较两种染色液对切片进行染色,选择染色效果好的染色方法。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获得的最佳切片,比较对照与胁迫后代叶片的结构变化,以明确大岛野路菊对盐渍生境适应的叶片结构变化特征,为菊花的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处理
采用Hoalgland培养液水培法,选择长势、大小一致的大岛野路菊菊花幼苗置于光照室内培养。将幼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实验组培养于120mmol/L NaCl溶液中。胁迫60天左右。
1.2 试剂与器材
仪器:石蜡切片机、烘箱、显微镜、染色缸、小培养皿、镊子、毛笔、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试剂:FAA固定液(70%酒精90 mL、冰醋酸5 mL、福尔马林5 mL)、2.5%戊二醛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0.5%固绿(用95%的酒精配制)、酒精(100%、95%、80%、70%、50%、25%)、二甲苯、蒸馏水、中性树胶等。
1.3取材与固定
分别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同生长部位且长势良好的菊花叶片,将叶片切成0.5cmd左右的正方形小方块。使用FAA与戊二醛两种固定液对实验材料进行固定。
1.4脱水与透明
脱水:50—70%乙醇(30分钟)——70%乙醇浸洗2小时——70%乙醇保存过夜——85%乙醇2小时——95%乙醇2小时过滤纸吸干——无水乙醇2次,2小时/次,吸干
透明:1/2乙醇+1/2二甲苯2小时——二甲苯2小时——二甲苯1小时——二甲苯1小时
1.5渗蜡
分别采用三种熔点的蜡进行渗蜡,48~50℃、50~52℃、52~54℃
48~50℃:50%蜡(1/2二甲苯+1/2蜡)过夜(40—42℃),塞盖——饱和蜡1天(40—42℃),塞盖——饱和蜡2小时(50℃),塞盖——饱和蜡2小时(60℃),开盖——纯蜡2小时/次,2~3次(60℃),开盖(简化步骤);
50~52℃、52~54℃如上步骤。
1.6升温
分别对三种熔点石蜡进行不同的升温处理。
48~50℃: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2h(50℃),开盖—饱和蜡
2h(52℃),开盖—纯蜡2h/次,3次(52℃),开盖。
50~52℃: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1h(50℃),开盖—饱和蜡2h(52℃),开盖—饱和蜡1h(54℃),开盖—纯蜡2h/次,3次(54℃),开盖。
52~54℃: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1h(50℃),开盖—饱和蜡1h(52℃),开盖—饱和蜡2h(54℃),开盖—饱和蜡2h(56℃),开盖—纯蜡2h/次,3次(56℃),开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1.材料与方法 2
1.1 材料的处理 2
1.2 试剂与器材 2
1.3取材与固定 2
1.4脱水与透明 2
1.5渗蜡 2
1.6升温 2
1.7包埋 3
1.8切片与粘片 3
1.9染片 3
1.10镜检、拍照、数据统计 3
2.结果与分析 3
2.1 切片厚度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3
2.2不同熔点石蜡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4
2.3不同染色液对石蜡制片结构的影响 5
2.4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变化 6
3.结论 7
致谢 7
参考文献 7
表1 两种固定液处理下不同切片厚度细胞破损率 4
表2 两种固定液处理下不同熔点细胞破损率 5
表3 不同固定液处理下细胞增厚 6
图1 不同厚度下的石蜡切片 4
图2 三种熔点下石蜡切片 5
图3 两种染色方法的比较 6
图4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7
盐胁迫下大岛野路菊叶片结构的变化
园艺104 李娟
引言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菊花居世界四大切花之首[1]。且品种繁多,我国现有菊花品种多达3000多个[2]。菊花观赏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菊花还是饮料市场上与茶齐名的绿色饮品之星,同时还是中药材之一。种植菊花不但可以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还可美化环境,因此菊花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大力发展菊花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
不良环境作用于植物,将会引起植物代谢和生长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可逆性抑制,各种胁迫中,干旱、盐碱、冷害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4]。近年来提高植物的抗寒、抗旱、耐盐等抗非生物胁迫能力,成为现代植物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育种工作者从分子水平对植物的抗性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59]。
据世界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FAO)统计,全球有各种盐渍土约9.5×108 h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0%,广泛分布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地区约有3.2×108 hm2,约占全球的1/3。全球灌溉土地面积中,约50%的土地在不同程度上遭受着次生盐渍化和水淹的危害,每年约有1×107 hm2 土地由于土壤的次生盐渍化而被荒弃[10]。
植物按其对盐分环境的反应可分为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11]。国内外关于菊花耐盐机理的研究甚少,近年来对植物耐盐机理的研究对象主要为盐生植物[1215]。 然而针对菊花耐盐碱研究甚少。大岛野路菊是一种耐盐的野生菊属植物,在长期盐胁迫后叶片发生肉眼可见的增厚,探究增厚叶片的组织结构特点对解释其耐盐机理有积极意义。然而增厚的叶片在常规石蜡切片后极易发生细胞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对其结构变化的了解,因此改良其石蜡切片的方法可以帮助了解大岛野路菊的耐盐机制。
本实验改变了石蜡切片制片四个方面的参数。一:设置8种不同的厚度参数进行切片;二:选取了三种不同熔点的石蜡进行渗蜡与包埋,确定最适合大岛野路菊的熔点;三:比较的两种常用固定液,选出固定效果最好的固定液;四:比较两种染色液对切片进行染色,选择染色效果好的染色方法。最后,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获得的最佳切片,比较对照与胁迫后代叶片的结构变化,以明确大岛野路菊对盐渍生境适应的叶片结构变化特征,为菊花的耐盐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的处理
采用Hoalgland培养液水培法,选择长势、大小一致的大岛野路菊菊花幼苗置于光照室内培养。将幼苗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实验组培养于120mmol/L NaCl溶液中。胁迫60天左右。
1.2 试剂与器材
仪器:石蜡切片机、烘箱、显微镜、染色缸、小培养皿、镊子、毛笔、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试剂:FAA固定液(70%酒精90 mL、冰醋酸5 mL、福尔马林5 mL)、2.5%戊二醛水溶液、0.5%番红水溶液、0.5%固绿(用95%的酒精配制)、酒精(100%、95%、80%、70%、50%、25%)、二甲苯、蒸馏水、中性树胶等。
1.3取材与固定
分别于对照组和实验组相同生长部位且长势良好的菊花叶片,将叶片切成0.5cmd左右的正方形小方块。使用FAA与戊二醛两种固定液对实验材料进行固定。
1.4脱水与透明
脱水:50—70%乙醇(30分钟)——70%乙醇浸洗2小时——70%乙醇保存过夜——85%乙醇2小时——95%乙醇2小时过滤纸吸干——无水乙醇2次,2小时/次,吸干
透明:1/2乙醇+1/2二甲苯2小时——二甲苯2小时——二甲苯1小时——二甲苯1小时
1.5渗蜡
分别采用三种熔点的蜡进行渗蜡,48~50℃、50~52℃、52~54℃
48~50℃:50%蜡(1/2二甲苯+1/2蜡)过夜(40—42℃),塞盖——饱和蜡1天(40—42℃),塞盖——饱和蜡2小时(50℃),塞盖——饱和蜡2小时(60℃),开盖——纯蜡2小时/次,2~3次(60℃),开盖(简化步骤);
50~52℃、52~54℃如上步骤。
1.6升温
分别对三种熔点石蜡进行不同的升温处理。
48~50℃: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2h(50℃),开盖—饱和蜡
2h(52℃),开盖—纯蜡2h/次,3次(52℃),开盖。
50~52℃: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1h(50℃),开盖—饱和蜡2h(52℃),开盖—饱和蜡1h(54℃),开盖—纯蜡2h/次,3次(54℃),开盖。
52~54℃:饱和蜡1h(46℃),塞盖—饱和蜡1h(48℃),塞盖—饱和蜡1h(50℃),开盖—饱和蜡1h(52℃),开盖—饱和蜡2h(54℃),开盖—饱和蜡2h(56℃),开盖—纯蜡2h/次,3次(56℃),开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