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民收入增长分析【字数:8890】
从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省农民的收入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从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来看,农民的收入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从整体来看城镇与农村的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日渐扩大的趋势。本文以1996-2016年的数据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主要分析了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并且运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的方法来估计参数、消除多重共线性、对结果进行检验,最终得出最优的模型,然后对模型进行分析并做出解释,再根据模型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
目 录
1.引言 1
1.1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四川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
2.1 四川经济发展现状 4
2.2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 4
2.3.影响四川省农民收入因素分析 6
3.实证分析 8
3.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8
3.2模型选择 9
3.3回归分析 10
3.3.1模型的估计 10
3.3.2模型检验 11
3.4实证结果分析 17
4.结论与建议 19
4.1结论 19
4.2政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1.引言
1.1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国家关心的重中之重,所以说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农村的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而农民的增收问题又是农业问题的根本核心问题。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是以加速度的节奏发展。在这一突飞过程中,农村的经济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在较好的效果下隐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问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的扩大。并且据调查显示出现农民增收的重难点问题基本上又都出现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四川省恰好处于欠发达地区。当年中央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大家都纷纷投入农业的生产中,从那以后,全国数亿农村劳动力也都积极参与了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四川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农民当然也不例外,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经济来源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农收入现在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居民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好几倍。如果任由事态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为了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对此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因此要开发农村市场,因为开发农村市场必然会加速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民的支付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工业生产,最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这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而且对促进我省经济增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相反,如果农民收入问题长期没有改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势必会影响农民数量的减少,降低农民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到时候城乡居民的收入还会继续扩大,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那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除此之外,新型农业的发展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不光影响了四川省的经济还会间接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健康、发展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说,农民的增收问题不仅和经济有关,同时它也和政治以及社会有关。因此,研究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解决农民收入的根本问题对促进四川省城乡共同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现状
农民增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而且间接影响着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由于“三农”问题是农业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工作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国涌现出大量研究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学者和专家。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方面,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研究者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在林毅夫(1999)较早提出了“新农村运动”,他对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是从农村基础建设的角度论述的[1]。姚洋、荣昭(2001)利用回归计量模型对其进一步进行了论证,他们认为加强农村的基础建设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有必要的[2]。廖清成(2004)对农村乡镇体制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从体制角度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的增加[3]。苏晓燕和范兆斌(2004)还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矛盾给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影响[4]。郭锦墉(2004)认为农村欠发达是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造成的财政资源匮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5]。梁秀才(2006)提出,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切实的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而且还有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6]。贾蓉梅(2006)分析了医疗制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7]。文桂荣(2007)认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策,保障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长期的收入调节作用。鉴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有效调整财政支出政策[8]。黄国华(2013)指出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如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扩大农村贸易规模[9]。王罡(2013)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考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业稳定发展[10]。徐瑞泉(2016)分析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11]。江长云、杜志雄(2017)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12]。丁泽(2017)则认为在新的正常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优质农产品严重短缺,应从土地制度和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3]。向明生、桂芙蓉(2018)研究发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4]。于发文(2018)从资源角度出发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节约水土资源,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15]。
目 录
1.引言 1
1.1背景与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3
2.四川省农民收入现状分析 4
2.1 四川经济发展现状 4
2.2四川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现状 4
2.3.影响四川省农民收入因素分析 6
3.实证分析 8
3.1 指标选取与数据处理 8
3.2模型选择 9
3.3回归分析 10
3.3.1模型的估计 10
3.3.2模型检验 11
3.4实证结果分析 17
4.结论与建议 19
4.1结论 19
4.2政策建议 19
参考文献 22
致 谢 23
1.引言
1.1背景与意义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历朝历代的皇帝所关心的问题,而且也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国家关心的重中之重,所以说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农村的金融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非常大的关联。而农民的增收问题又是农业问题的根本核心问题。从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是以加速度的节奏发展。在这一突飞过程中,农村的经济获得了不错的发展,农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但是在较好的效果下隐藏着我们所不知道的问题,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的扩大。并且据调查显示出现农民增收的重难点问题基本上又都出现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而四川省恰好处于欠发达地区。当年中央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提高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大家都纷纷投入农业的生产中,从那以后,全国数亿农村劳动力也都积极参与了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四川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农民当然也不例外,非农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经济来源之一,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非农收入现在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四川省农民收入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镇居民收入大约是农村居民收入的好几倍。如果任由事态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为了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对此研究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
因此要开发农村市场,因为开发农村市场必然会加速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民的支付能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促进工业生产,最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这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而且对促进我省经济增长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相反,如果农民收入问题长期没有改善,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势必会影响农民数量的减少,降低农民的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民的收入,到时候城乡居民的收入还会继续扩大,差距也越来越明显。那时,可能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情况。除此之外,新型农业的发展也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这不光影响了四川省的经济还会间接地影响中国经济社会的协调与健康、发展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说,农民的增收问题不仅和经济有关,同时它也和政治以及社会有关。因此,研究四川省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解决农民收入的根本问题对促进四川省城乡共同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2研究现状
农民增收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而且间接影响着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克服重大自然灾害,克服各种困难和风险。由于“三农”问题是农业的核心问题,也是国家工作的核心问题。因此中国涌现出大量研究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学者和专家。
在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方面,由于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同,研究者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在林毅夫(1999)较早提出了“新农村运动”,他对农民增收的问题主要是从农村基础建设的角度论述的[1]。姚洋、荣昭(2001)利用回归计量模型对其进一步进行了论证,他们认为加强农村的基础建设对提高农民的收入是有必要的[2]。廖清成(2004)对农村乡镇体制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从体制角度入手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这样一来就可以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的增加[3]。苏晓燕和范兆斌(2004)还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内在矛盾给中国农民收入的增长带来的影响[4]。郭锦墉(2004)认为农村欠发达是由于自然、社会、经济、历史等原因造成的财政资源匮乏,农民收入增长缓慢[5]。梁秀才(2006)提出,加强农民的职业教育,可以切实的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而且还有可能提高农民的收入[6]。贾蓉梅(2006)分析了医疗制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7]。文桂荣(2007)认为实现收入公平分配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实施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政策,保障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具有长期的收入调节作用。鉴于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可以有效调整财政支出政策[8]。黄国华(2013)指出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必须进行制度变革,如提高农村市场化水平,扩大农村贸易规模[9]。王罡(2013)分析了造成这种情况的深层次原因,他认为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考虑。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业稳定发展[10]。徐瑞泉(2016)分析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路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11]。江长云、杜志雄(2017)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进行农业结构调整[12]。丁泽(2017)则认为在新的正常经济形势下,我国农业产业安全优质农产品严重短缺,应从土地制度和经营规模等方面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3]。向明生、桂芙蓉(2018)研究发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4]。于发文(2018)从资源角度出发研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节约水土资源,保证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和关键[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sj/sxtj/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