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成本的供应链协同之管理架构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坏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快速开发新产品,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的急剧缩短,企业不得不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压力,所有这些都要求企业要能够快速的响应市场。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以前适应市场的传统管理模式逐渐的显示出了种种弊端,显然已经不再适用这种新型的市场环境,于是在这一新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 ”模式应运而生。供应链管理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差异肯定会引起交易成本的改变,本研究由交易成本理论观点出发,介绍了供应链协同的理论、企业交易成本的理论,分析了供应链协同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并探讨了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以及供应链协同运作机制对企业造成的成本差异。基于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牛鞭效应”的存在,文章中对牛鞭效应的产生原因以及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ZARA案例提出了改进的办法。在文章的最后,对宝洁—沃尔玛案例和63篇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最终提出本研究的三个相关问题供后续进一步研究命题一: 组织间不同信任程度会影响供应链厂商的协同运作机制;命题二: 组织间信息科技使用程度会影响供应链厂商的协同运作机制;命题三: 组织间不同部门有效运作程度会影响供应链厂商的协同运作机制。供应链协同以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为基础,以优化供应链绩效为目标,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供应链协同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它和企业交易成本将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实践上相融合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关键词 供应链协同,交易成本理论,牛鞭效应,供应链管理
目录
1 引言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及意义 1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
1.2.1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1
1.2.2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2
1.3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 2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2
1.3.2研究的主要内容 3
2 供应链协同和交易成本的基本概述 3
2.1 供应链管理理论 3
2.2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相关概述 5
2.1.1 供应链协同管理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
2.2.2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研究内容 5
2.3 交易成本理论研究 6
2.3.1交易成本理论及其分类 6
3 企业在供应链协同模式下的交易成本分析 6
3.1 供应链协同下的企业交易成本 6
3.2 供应链协同对企业交易成本的影响 8
3.2.1 企业间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8
3.2.2 供应链协同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9
4 供应链协同中“牛鞭效应”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10
4.1 牛鞭效应概念及原因 10
4.1.1牛鞭效应的概念 10
4.1.2 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 11
4.2牛鞭效应对企业交易成本产生的影响 12
4.3 牛鞭效应弱化方案—以ZARA为例 12
4.3.1案例研究 12
4.3.2 弱化牛鞭效应的对策 14
结 论 15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使得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市场供不应求,市场相对稳定,供应链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比较容易、简单,现在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以前供应商为主导的市场环境转变成了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市场环境,这就要求企业不得不通过降低成本来迎合市场,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对产品的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如果通过降低物料成本或者提高生产效率方法降低成本并不可行,但是却可以通过流通领域里的交易成本和库存费用达到目的。由此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对各节点企业的合作进行管理,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优势来应对市场。
1.1.2研究意义与目的
国内外对于供应链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结果进行研究可知,目前我国的供应链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的状态。比如在企业供应链成本方面的研究还比较狭隘,对外部供应链成本缺乏研究仅局限于内部供应链,企业只优化供应链各阶段的库存成本没有考虑到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构建的模型太过于抽象化,没有考虑到信息对于控制供应链成本的意义。
现在供应链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不仅用传统的方法降低物料成本和库存成本以此来降低企业的内部成本,还通过与同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减少不必要的供应链交易成本。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供应链协同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与同一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一起降低不必要的供应链成本。虽然我国目前的供应链发展还不够发达,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的。最终,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不同组织间与组织内所构成供应链体系协同机制的主要关键因素。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
1.2.1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我国目前对于供应链协同的研究还处于萌芽状态,暂时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供应链协同理论基础,在中国比较杰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
1999年彭忆、单汩源在《新型企业管理模式——协同管理》中对市场变化的过程、企业生产方式和制造模式的转变及企业管理的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供应链协同管理这一新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解释,然后将其与传统的企业管理相对比,强调了供应链协同的特点及其出现的必要性。
2001年许淑君、马士华、张日新对供应链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供应链是一种能减少企业交易成本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并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总成本,供应链管理减少企业交易成本的原因。
2008年孔令夷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不同的视角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对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下供应链集成管理作了综述,提出运用系统工程学研究电子商务供应链协同管理。
2008年雷星晖、张珂发现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供应链上的供应商和购买者变成了合作伙伴,并指出了构成供应链企业间最主要的成本就是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通过对交易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了供应链中的企业关系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1.2.2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国外对于供应链也有大量的研究,全球著名的供应链管理专家HauLee(1993)和Andson(1993)在《供应链协同:新的前沿》对供应链协同形成的条件和实行供应链个过程中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对供应链协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马其顿大学副教授Mauthou(1998)等人建立了供应链协同的虚拟电子链,通过对虚拟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框架的研究,对链中协作伙伴的角色进行分级,对构成协同关系的关键能力进行区分,对预期的协同进行评估;Akkermans(1995)和 Bogerd (1995)等人研究了实现供应链协同过程中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并构建了供应链协同的理论模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58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