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功能区背景下区域物流升级路径研究(附件)
江苏“1+3”功能区战略的推出给淮安区域物流的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和机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1+3”功能区战略并依据其内容阐述了该战略对淮安区域物流今后发展的要求,然后在对淮安区域物流研究范围定义的基础上描述了淮安区域物流的发展现状,将现状与“1+3”功能区战略背景结合探讨了淮安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深化使用、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不高且有待规范、物流废弃物威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针对这些主要问题运用了元系统跃迁理论理解和定位“1+3”功能区战略下淮安区域物流服务产业升级目标,进一步探究并提出淮安区域物流的四条升级路径以推进“互联网+”下区域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为主导,以规范物流主体运作管理为手段,以物流市场细分为突破,以环境友好为探索方向,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关键词 区域物流,战略,发展现状,升级路径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内容 3
2 相关理论 4
2.1 区域物流及其范围 4
2.2 区域物流升级路径研究指导理论 5
3 “1+3”功能区战略对淮安区域物流发展的要求 6
4 淮安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7
4.1 淮安区域物流产业规模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7
4.2 淮安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11
4.3 淮安区域物流服务企业现状 12
4.4 淮安区域物流业发展阶段 13
5 淮安区域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5.1 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 14
5.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深化使用 15
5.3 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不高且有待规范 15
5.4 物流废弃物威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 16
6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与保障措施 17
6.1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目标 17
6.2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 18
6.3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的保障措施 26
总 结 30
致 谢 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 考 文 献 3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思考影响特定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关联机制和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国外学术界进行区域物流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英国学者菲利普等人早在2008年《应用协同理论建立了区域物流产业与城市化趋势的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就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思考了区域物流的在该特定大环境下的发展对策,使其不构成城市化进程的阻碍条件、更有利的应对区域发展。我国国内物流及相关领域的学者近年来在区域物流发展与政策研究中也持续关注这一方向,南开大学的刘秉镰学者在《中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就详细讨论和例证了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与发展的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群)的相互关系。一个区域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的变化对其区域物流的带来影响是必然不容忽视的。
江苏省委李书记于2017年5月举行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中发表了有关“1+3”功能区战略的讲话,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本省区域布局思路所做的一次重大变更与优化。考虑到过往按地理的方式划分江苏虽符合当时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已带来江苏省在分类指导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各方面有效成果,但是,随着时空背景变化,高铁普及、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极速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各区域之间达到功能互补、实现成果共享日趋可能。同时,处理江苏省各区域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各种层次上发展功能不够清晰、产业结构趋同化等问题也极需新规划思路的注入。
“1+3”功能区战略的构建和推进就是为江苏将在更高水平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重构区域格局,以新布局实现打造江苏今后发展新优势所采用的一条创新途径。该战略转变此前长期按自然地理位置以苏南、苏中、苏北三大传统板块划分江苏省的观念为依据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分类江苏各大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益于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地考虑市场化发育程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布局生产力,形成新的区域功能格局。
“1+3”功能区战略中的“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则涵盖以宿迁、淮安为主的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江苏沿江两岸打造作为全省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江苏南京、南通、扬州、常州、无锡等八个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体系;持续开发南通及其沿海、盐城、连云港片区的临港经济,以形成沿海经济带为建设目标;依托宿迁、淮安以及苏中北部部分地区打造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则以成为江苏最有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的地区为方向。
淮安区域属于该战略谋划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具备生态资源集中、土地开发强度低和区位、交通条件好的三大特点。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生态方向上的建设,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为总目标。策应“1+3”功能区战略,淮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82020年版)》,物流业在扶植性产业行列。综合这些优势,淮安区域物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1+3”功能区战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淮安区域物流服务产业必然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淮安一直大力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兴建各类物流园区,达到物流良好运作的基础硬件环境和基本覆盖全省的完整物流体系,但是仍存在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低、物流经营活动粗放且缺乏绿色物流方向的理念和应用等问题。若想淮安区域物流升级到能够与今后基于生态优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相适应,不但要注重基础设施、物流节点相互间的衔接,还需关注如何真正引导和激励区域内物流业主体的行为,促进与绿色产品和产业相配套的专业物流服务发展,创造竞争优势,减弱整个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但是,淮安区域物流的目前的运行水平并不利于顺应和发挥该战略建设的优势。
1.2 研究意义
基于“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这一环境与形势,分析淮安区域在目前的物流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度较低、物流信息不畅通、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不高且有待规范、物流废弃物威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等问题,通过探究如何改良淮安今后的区域物流物流发展路径和模式,提出合理有效的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物流发展协同并进的道路,对适应江淮生态区发展要求、解决目前淮安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淮安区域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 录
1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2
1.3 研究内容 3
2 相关理论 4
2.1 区域物流及其范围 4
2.2 区域物流升级路径研究指导理论 5
3 “1+3”功能区战略对淮安区域物流发展的要求 6
4 淮安区域物流发展现状 7
4.1 淮安区域物流产业规模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7
4.2 淮安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11
4.3 淮安区域物流服务企业现状 12
4.4 淮安区域物流业发展阶段 13
5 淮安区域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5.1 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 14
5.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缺乏深化使用 15
5.3 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不高且有待规范 15
5.4 物流废弃物威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 16
6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与保障措施 17
6.1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目标 17
6.2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 18
6.3 淮安区域物流升级的保障措施 26
总 结 30
致 谢 3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参 考 文 献 32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思考影响特定区域物流发展的因素、关联机制和发展战略问题一直是国外学术界进行区域物流相关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英国学者菲利普等人早在2008年《应用协同理论建立了区域物流产业与城市化趋势的协调发展》的研究中,就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思考了区域物流的在该特定大环境下的发展对策,使其不构成城市化进程的阻碍条件、更有利的应对区域发展。我国国内物流及相关领域的学者近年来在区域物流发展与政策研究中也持续关注这一方向,南开大学的刘秉镰学者在《中国现代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就详细讨论和例证了区域经济结构变化与发展的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群)的相互关系。一个区域发展背景和发展特点的变化对其区域物流的带来影响是必然不容忽视的。
江苏省委李书记于2017年5月举行的苏北发展座谈会中发表了有关“1+3”功能区战略的讲话,这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本省区域布局思路所做的一次重大变更与优化。考虑到过往按地理的方式划分江苏虽符合当时发展阶段的需求,也已带来江苏省在分类指导和产业梯度转移的各方面有效成果,但是,随着时空背景变化,高铁普及、综合运输网络不断完善以及互联网极速发展等因素的作用下,各区域之间达到功能互补、实现成果共享日趋可能。同时,处理江苏省各区域间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的各种层次上发展功能不够清晰、产业结构趋同化等问题也极需新规划思路的注入。
“1+3”功能区战略的构建和推进就是为江苏将在更高水平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重构区域格局,以新布局实现打造江苏今后发展新优势所采用的一条创新途径。该战略转变此前长期按自然地理位置以苏南、苏中、苏北三大传统板块划分江苏省的观念为依据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功能定位分类江苏各大区域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益于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地考虑市场化发育程度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布局生产力,形成新的区域功能格局。
“1+3”功能区战略中的“1”是指扬子江城市群,“3”则涵盖以宿迁、淮安为主的生态经济区、沿海经济带和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江苏沿江两岸打造作为全省二、三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动力的扬子江城市群,将江苏南京、南通、扬州、常州、无锡等八个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区域体系;持续开发南通及其沿海、盐城、连云港片区的临港经济,以形成沿海经济带为建设目标;依托宿迁、淮安以及苏中北部部分地区打造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则以成为江苏最有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的地区为方向。
淮安区域属于该战略谋划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具备生态资源集中、土地开发强度低和区位、交通条件好的三大特点。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生态方向上的建设,尤其是绿色产业的发展建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为总目标。策应“1+3”功能区战略,淮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淮安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82020年版)》,物流业在扶植性产业行列。综合这些优势,淮安区域物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1+3”功能区战略、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淮安区域物流服务产业必然提出更高层面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淮安一直大力投资物流基础设施、兴建各类物流园区,达到物流良好运作的基础硬件环境和基本覆盖全省的完整物流体系,但是仍存在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信息化程度低、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低、物流经营活动粗放且缺乏绿色物流方向的理念和应用等问题。若想淮安区域物流升级到能够与今后基于生态优化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相适应,不但要注重基础设施、物流节点相互间的衔接,还需关注如何真正引导和激励区域内物流业主体的行为,促进与绿色产品和产业相配套的专业物流服务发展,创造竞争优势,减弱整个物流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发展绿色物流等方面,但是,淮安区域物流的目前的运行水平并不利于顺应和发挥该战略建设的优势。
1.2 研究意义
基于“1+3”功能区战略实施的这一环境与形势,分析淮安区域在目前的物流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不高、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利用度较低、物流信息不畅通、物流企业总体服务能力不高且有待规范、物流废弃物威胁区域环境健康发展等问题,通过探究如何改良淮安今后的区域物流物流发展路径和模式,提出合理有效的淮安区域物流升级路径,探索出一条生态与物流发展协同并进的道路,对适应江淮生态区发展要求、解决目前淮安区域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促进淮安区域物流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wlgc/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