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唐代博学宏词制度及其对现代秘书选拔的启示【字数:9765】

内容博学宏词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创举,是唐朝为了解决“释褐”选拔问题而设置的最难科举考试科目,它更加重视秘书人才选拔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对现代秘书选拔方式的革新有着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唐代博学宏词制度的设立背景和目的,选拔方式和特点,以及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唐代博学宏词制度与现代秘书选拔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唐朝博学宏词制度在官员选拔上的优点,提出了现代秘书选拔的改进对策,以期能够对现代社会秘书选拔机制的创新和完善有所帮助。
目 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唐代的博学宏词制度 2
(一)博学宏词制度的背景和目的 2
(二)博学宏词制度的人才选拔机制分析 2
(三)博学宏词制度在人才选拔上的特点 4
1.重视人才选拔,不拘选限 4
2.地位高,考试难度大 4
3.对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文笔要求极高 4
三、唐代博学宏词制度与秘书选拔的关系 4
(一)都以选拔人才为宗旨 5
(二)选拔要求和考试内容相似 5
(三)两者在岗位职责上具有秘书共性 6
四、唐代博学宏词制度对现代秘书选拔的启示 6
(一)改进选拔制度 6
(二)优化选拔流程 7
(三)完善考核方式 8
(四)强化考核内容 8
五、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 谢 11
试论唐代博学宏词制度及其对现代秘书选拔的启示
一、引言
纵观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自唐朝时开始成熟和兴盛,在选官机制和用人上都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唐代博学宏词制度是古代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创举,为古代人才选拔提供了一个平台,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古代科举制度的创新和应用中,能够看出古人对人才选拔的倾向和重视程度,更反映一个朝代运行机制的好坏。唐朝选官制度对后世选官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至于现在的高考和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其他人力选拔等的过程中,不论是在选拔机制还是在选拔方式上依旧沿袭着其人才选拔的内在要求和特点,对我国现代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各行各业的选拔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秘书选拔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唐代博学宏词制度,探究唐代博学宏词的产生背景和社会价值,对当前我国秘书选拔的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研究背景
唐朝的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举制度的创新,尤其是唐王朝建立初期,政治清明,在人才选拔上逐渐形成了以“常举”、“科目选”和“制选”为主要考核方式的人才选拔机制,中下阶层入世为官的渠道被打开,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偃武修文”和“以文取士”的科举考试认同。自唐高宗以后,受到科举应试人数与朝廷部门员阙有限的供需矛盾影响,为缓解朝廷选拔压力,提高官员选拔的水平和层次,吏部在原有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又陆续增设了平判入等科、书判拔萃科和博学宏词科,以及三史、三传、三礼等科,总称 “科目选”,为人才选拔奠定了制度支持和保障。其中,作为唐代吏部设置的最高科举考试科目,博学宏词科(开元十九年设立)不仅有效解决了中小阶层知识分子“格限未至”的人才迁转问题,而且在唐朝中后期形成了“士林华选”的人才选拔创新,为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博学宏词的是唐代官员选拔最严格、也是考试难度最大科目,同样是选拔人才,那么它对现代秘书选拔又能带来哪些启示,我们又如何将博学宏词科选拔机制的优点运用到现代秘书的选拔上,这是本文探究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二)研究意义
本文主要对唐代博学宏词制度及其对现代秘书选拔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在研究上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从理论意义上来讲,当前我国关于“博学宏词”与现代秘书选拔的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究“博学宏词”的演变,及其在古代秘书选拔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现代秘书选拔提供理论借鉴意义。另一方面,从现实意义上来说,本文立足于“博学宏词”与秘书选拔的关系的研究,为秘书选拔提出有用的意见与建议,有利于完善秘书选拔的制度化,提升秘书的职业化,对选拔和任用更优秀的秘书人才起到积极作用。
二、唐代的博学宏词制度
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兴起,都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需求。尤其是对科举制度而言,通过社会教化和人才选拔来服务封建敌国,这是任何朝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一项治国战略。作为唐代科举制度的“大国光华”,那么博学宏词科设置的背景是什么,唐代为什么设置博学宏词制度呢?设置博学宏词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博学宏词科有哪些特点,又产生了什么样的积极影响?下面,本文从博学宏词设置背景、设置目的、选拔要求和考试方式以及选拔特点等方面对唐朝博学宏词制定做进一步分析,借以剖析该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为下文秘书制度的选拔作借鉴准备。
(一)博学宏词制度的背景和目的
博学宏词起源于唐代的科举制度,是唐代科举制度中的最难的一项考试科目。之所以增设博学宏词科,是因为唐朝的考生在进士或明经及第后并不能直接授予官职,而只是获取了任职的资格而已,需要吏部的审核过程和皇帝的授权方能被安排到岗位中。起初,在选拔考试中采用“身”(体貌丰伟)、“言”(词论辩正)、“书”(楷法遒美)、“判”(文理优长)四事对考生进行考核,但是采用这种标准选拔人才时并不够严格,考生符合条件的众多,这一选拔方式并不能充分选拔出来优秀的人才。因此,唐朝吏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吏部加大了考试难度,又增设了“博学宏词科”。那么什么是博学宏词呢?选人有格限未至,而能试文三篇,谓之“宏词”。所谓试文三篇,即诗、赋和议论。此时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设置宏词科,也就进一步拓宽了原有制科的范畴,以至于进士或明经及第以后,通过“宏词科”考试成为了考生进入仕途的途径之一,从而使得博学宏词的影响力超过了“拔萃”,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的影响力很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mishu/1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