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_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_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2020042806]
摘要:研究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对促进土地流转、解决土地流转困境有重要意义。利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对土地流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民参与土地流转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农户个人因素、家庭社会特征、家庭经济情况。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51916072* 
关键字: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一、引言4
(一)问题的提出4
(二)相关文献综述4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调研地点土地流转基本情况5
(三)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6
(四)样本农户农地流转状况6
(五)样本基本情况和描述性分析7
三、实证分析10
(一)相关变量对土地流转率的单因素分析10
(二)农户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实证模型分析11
四、主要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12
(一)主要结论12
(二)政策建议13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附录16
土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
——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在发展中不断完善,从一开始的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将土地分给农民,把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到人民公社阶段,整合土地和生产资源,进行统一劳作,再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推广,这是一个为了适应生产力,而不断发展调整的过程。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小农经济背景下土地的零碎化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应运而生。
农村土地流转,是指农民将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转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用于农业经营的行为。土地经营权的转让可以有效配置资源,而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可以发现,在过去的研究中,实证分析与理论分析并重,并且较多的使用计量工具,对变量进行量化,将其带入模型中予以验证,但现有研究仍存在以下缺陷:未将计量研究与实际情况很好结合,导致一些影响因素在不同研究背景下,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研究结论,未将不同的客观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分析。同时,我国地域宽广,每个地区的土地流转率以及影响因素差距较大,特别是在浙江省等经济发达地区,由于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浙江省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心理已趋于淡化,只要有稳定的非农收入,大多数农户都有转出土地的意愿。然而,在现实情况下,农户个人兴趣、主观态度、生活习惯等原因,都可能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产生一定影响。
为此,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土地流转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其中出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为进一步推进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提供思路。
(二)相关文献综述
现阶段国内外有众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土地流转率起到正相关或负相关的作用。
1、国外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国外大部分国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化政策,因此很少提及土地流转这个词,而更多地使用土地交易。但在实际情况中,国外农村土地交易中,不仅包括土地所有权的交易,还包括土地使用权的租赁、转让等流转行为。
而国外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交易费用、土地交易市场完善程度、政策制度以及农户本身等方面。
Bogaerts(2000) 等学者通过对中欧国家和地区农地交易的调查研究,发现过高的农地交易费用将会阻碍农地交易,降低土地交易率。而Dieninger&Feder(1998)也曾指出,土地规模经济、劳动力监督成本、农户资产组合、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和交易费用的高低是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
Macmillan(1992)从经济学角度对土地市场进行分析,他发现土地在交易的过程中不免会发生市场失灵情况,从而造成土地利用的不稳定,因此,政府财政部门进行适当的政策干预是弥补市场缺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且,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市场的完善程度也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因素。Terry (2000)对中欧国家农村土地流转研究后认为,许多有小块土地的农户因为害怕市场经济风险而不愿进行土地交易,这是农村土地市场发展受到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Kung(2002)通过对中国非农劳动力市场与农村土地租赁市场的研究发现,影响农户对农村土地租赁的需求因素,包括在于农户非农就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
2、国内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研究
近年来国内对农村土地流转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两方面。
(1)制度因素
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在土地流转中起到正面的作用,基层政府的引导力度将直接影响当地的土地流转率。
包宗顺(2009)在对江苏省农地流转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如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那么土地的养老保障作用得到凸显,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将使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降低,因此农村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2)非制度因素
现在很多研究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探讨农民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影响,他们认为非农就业使原本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流向第二、第三产业,一些土地会出现无人耕种的情况,为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做了准备。
赵阳(2009)认为非农就业是影响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重要因素;陈美球(2008)通过调查江西省农户耕地流转行为现状发现,非农就业率对农户参与流转的意愿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非农就业机会越大,越愿意转出土地。但农户一般不愿意完全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其中非农就业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部分农民担心非农就业的不稳定,怕失业后没退路,因此不愿转出自己所有的土地。
夏显力(2010)认为,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 非农产业对农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农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会选择从事非农就业。
冯艳芬(2010)认为,对于农户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劳动能力不断减弱,耕作意愿会不断降低,因此更愿意把土地流转出去;在农户资源方面,家庭拥有耕地面积约多,越有可能将农地转出,拥有耕地面积越小,越有可能转出耕地,主要原因是耕地面积越大,农户耕作压力越大,转入土地少,与此同时,由于农地面积大,成片分布的可能性大,流转收入多,因此转出可能性也大。
徐占军(2008)对农民的文化程度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如果农户及家庭成员受教育程度越高,那么他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决策行为更趋于理性,因而要求土地转入的可能性更大。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性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于2014年1月至2月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内的农户抽样调查,调查地区包括萧山区内14个乡镇,分布在萧山南片和北片地区,根据每个乡镇的大小,选取2——3个样本村,采用问卷调查和与农户直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5份,问卷有效率达95%。
(二)调研地点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1、土地流转情况
据调查,至2008 年10 月,萧山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已达1.858 万公顷,占总承包土地面积的42.88%。涉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农户已达22.93万户,占总承包农户数的84.85%。全区共有0.667公顷以上规模经营户3261 户,规模经营面积1.457 万公顷。
2、土地流转模式
(1)短期租赁模式
农户在早季种植早稻或晚稻,在收货后将土地出租给萧山本地的龙头企业。在7月或11月水稻收获后,龙头企业在村集体的配合下对土地进行登记,继而签订季节性承包合同。
(2)土地入股模式
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开办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在经营项目获得利润后,按股份分红。
(3)能人代耕模式
根据萧山相关规定,由村干部组织协调,按自愿原则,农民将土地交给种粮能人,通过代耕,实行产业化经营,经营成果按双方事先商定,进行分享。
(三)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
在调查方法上,本次研究采用了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萧山南片和北片地区,分别抽取7个乡镇,并选择在经济、人口结构等方面都具有代表性的村庄,在各村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农户调研。本次问卷调研的问卷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这一部分由12个问题组成,用以调查农户家庭成员个人情况。主要询问家庭成员人数、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等。通过这些问题了解农户家庭抚养程度和文化程度。
第二部分:非农就业情况
这一部分由16个问题组成。调查被询问人家中是否有人外出打工、从哪一年开始外出打工、从工作地点到家中所需时间、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工作时间长短、工作薪酬、是否打算到城市定居等。了解非农就业情况和非农收入对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377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