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分析(附件)

绿色信贷是我国银行业应对发展绿色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这一举措能否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已成为银行关注的要点。本文首先在理论层次上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二者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将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作为研究对象,选取15家代表性商业银行2008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在现阶段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原因是短期内业务开展的收益小于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具备较强正相关关系。本文最后,对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进行总结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一、引言 3
二、 文献综述 4
(一)国外文献综述 4
(二)国内文献综述 5
三、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理论分析 6
(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理论基础 6
1.赤道原则 6
3.可持续发展理论 7
(二)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影响分析 7
1.推动中间业务发展 7
2.提升绿色声誉 7
3.收益成本分析 7
4.提高国际竞争力 8
5.降低贷款风险 8
6.改善经济环境 8
(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8
1.资产方面 8
2.运营方面 8
3.外部经济环境 9
四、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 9
(一)数据来源 9
(二)指标选取与变量设计 9
1.指标选取 9
2.变量设计 10
3.描述性分析 11
4.模型构建 12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实证分析 12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
(一)结论 14
(二)政策建议 14
1.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及时性和标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化 14
2.商业银行完善内部建设 14
3.创新绿色信贷产品 15
4.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 15
致谢 15
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中国首次将“绿色金融”纳入提议,这是为应对环境风险,全球各国致力于节能减排,并向低碳经济投资的一个新亮点。“绿色金融”是指金融行业的相关部门将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基本政策,其主要的实施主体是银行业,尤其信贷业务,即“绿色信贷”。可持续信贷(sustainable finance),指依据国家的产业和经济相关政策,银行业响应低碳号召,为从事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可持续经济等企业和项目提供贷款扶持,而对“两高”行业进行贷款额度限制或拒绝提供资金支持,从而起到控制资金流向,对产业结构进行绿色调整的作用。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6年6月底,我国21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余额已经达到7.26万亿,其占全部各项贷款发放余额的9.0%。其中,节能减耗、新能源开发和环保低碳等新兴的战略性产业贷款余额1.69万亿,节能减耗和环保低碳项目贷款余额5.57万亿。
2009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大,但盈利能力却普遍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不仅有客观层面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放缓,新兴互联网金融以及影子银行等产业和机构的存在对传统银行的盈利模式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而且在主观层面上银行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根据银监会2017年2月22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监管指标统计,2016年度国内商业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分别为1.19%,1.11%,1.08%和0.98%。呈现出了缓慢下滑趋势,这种下滑趋势对于商业银行是一种灾难,但同时也是改革的契机。在利率日益市场化今天,商业银行那种单纯靠净利差躺着赚钱的盈利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商业银行必须趁着这个机会进行变革,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开展绿色信贷活动成为商业银行转变其经营方式以增强盈利能力的一种可选择项。以兴业银行为例,它我国最早开展绿色信贷的银行,也是国内首家且唯一的“赤道银行”。兴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中碳金融的倡导者,在发展碳金融业务方面开创了多个“国家第一”。通过打造其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和品牌,即绿色金融市场上的领跑者、城镇化金融领域的主流竞争者以及同业合作服务领域的先进者,兴业银行已初步形成多渠道、综合化服务先发优势。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能否为其盈利水平带来积极影响?绿色信贷又会从哪些方面给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及同业竞争力上带来影响?这些影响的利弊又如何权衡?本文在借鉴前人对绿色信贷的研究基础上,首先从理论层面上分析这些影响,然后以2009年2016年15家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为具体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绿色信贷业务与商业银行盈利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政策性意见,鼓励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创新绿色信贷业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的水平方面的研究。Monaghan,S(2003)提出解决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过程中,充分地将赤道原则的具体指标运用到绿色信贷的放贷投资过程中是其应对环境风险的有效手段。这样商业银行才能保证其盈利性。Bert Scholtens和Lammertjan Dam(2007)运用数据实证的方法对比各个银行在绿色信贷放贷投资过程中是否运用了赤道原则,又比较了采取赤道原则银行所付出的成本于收益状况,得出了赤道原则能够有效降低银行信贷风险。E.J.Cilliers(2012)通过研究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发现绿色信贷不仅只为商业银行带来绿色企业和社会认同感,同时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推动商业银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Robert Richarfson(2014)认为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机会成本不一定就大于收益,在实施绿色信贷的手段下甚至还可以提高收益。
(二)国内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信贷的研究。我国最早引进绿色信贷是在2007年,对其概念的界定主要体现在环境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上。叶勇飞(2008)提出绿色信贷是指银行将信贷申请项目对环境在环境造成的影响纳入决策依据的一种信贷经营模式。即绿色信贷优先向绿色环保的企业或者项目予以资金支持,限制或停止对一些无法达到环保标准要求的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资金的发放,甚至收回这些企业或项目已有的信贷资金。于飞(2008)指出我国当前的环境状况形势十分严峻,部分地区“两高一剩”企业或项目的环境违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关于环境治理方面的政府政策出台会对那些污染企业或环保不达标的项目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给银行的信贷带来非常大的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能够有效地降低环境风险。王先菊(2012)认为,“绿色信贷”就是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把信贷授信与环保、可持续发展挂钩,加大节能减排、低碳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从而引导资金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陈一洪(2012)认为,“绿色信贷”就是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其金融杠杆的作用引导产业结构进行绿色调整,进而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jjymy/121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