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的收益分析(附件)【字数:12768】

摘 要“营改增”是我国重要的税制改革,其目的是解决原本税制存在的重复征税和税负不公的问题,中国农业银行也于2016年5月份顺利开展了“营改增”改革。本文选取中国农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一是由于其改革历程较短,二是由于其作为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有更大的研究意义。“营改增”对中国农业银行最直接的影响是税收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通过“营改增”引起的税收变化分析“营改增”对收益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至2015年的相关数据,先是计算了“营改增”前后的税收,再是计算出“营改增”前后的收益加以比较,最后得出“营改增”政策有利于中国农业银行收益增加的结论。正因为如此,中国农业银行在面对“营改增”时十分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2
1.3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中国农业银行“营改增”情况概述 4
2.1中国农业银行概述 4
2.2中国农业银行“营改增”后增值税计税方式概述 5
第三章 “营改增”对中国农业银行收益的影响 7
3.1“营改增”对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至2015年税收的影响 7
3.2中国农业银行2011年至2015年“营改增”前后税收变化对银行收益的影响 13
第四章 “营改增”背景下中国农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16
4.1快速反应、积极应对 16
4.2上下一心、共同应对 16
4.3着眼当前、展望未来 17
结束语 19
致 谢 20
参考文献 21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税收制度大体经历了4次重大的改革。第1次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适应对外开放建立了涉外税收制度。第2次在1983年和1984年,分两步实施了以税收形式进行国家与企业分配的国营企业“利改税”政策。第3次在1994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成效最显著、影响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深远的一次税制改革发生,也就是在这次改革后营业税和增值税正式从工商税中分离出来,各自成为新的税种出现在我国的税制舞台[1]。第4次就是本次课题要研究的“营改增”政策。
按照国家规划,我国“营改增”计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在部分地区的部分行业开展“营改增”试点。第二步,在全国范围选择部分行业开展“营改增”试点。第三步,在全国范围全部行业实现“营改增”,也即取消营业税。2011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正式拉开了“营改增”的序幕[2];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的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方案预示了“营改增”计划的收官。具体进程如下图:
/
图11 营改增进程图
1.2研究意义
1.2.1“营改增”的必要性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区别在于:第一,税率不同。营业税税率为3%到20%不等;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率分为17%、13%、11%和6%四档,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特定的一般纳税人税率为6%、5%、4%、3%四档。第二,征收范围不同。营业税征收范围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而增值税征收范围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第三,计税依据不同[3]。营业税计税依据为营业额,是价内税;增值税计税依据为增值额,是价外税。
营业税和增值税孰胜孰劣不能轻易断定,一来从应纳税额来看,两者税率、税基不同,无法断定孰多孰少;二来从两者的成因来看,在分税制改革以前各行业统一按5%的工商税纳税,导致了各行业税负不平衡[4]。而后通过分税制改革,根据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税种,由原来适应产品经济的单一税制转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复税制;由原来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转向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新的税制体系,完善了我国税收制度,给各行业经济创造了更好的税收政策环境[5]。总之税制改革都是为适应当时的经济环境,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税制进一步完善,税制的完善也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如上文所说,营业税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而随着我国经济条件的逐步成熟,增值税的优越性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第一,避免重复征税。增值税采用购进扣税法,使得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环环相扣且税不重征的完整抵扣链条。第二,税收中性。在增值税税制下,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在其经营活动和消费行为中税负平等。第三,税源稳定充足[6]。
从税收原理方面分析可知:增值税最大的创举在于“增值额”和价外征收[7],而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是抵扣链条在涉及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的交易中始终保持完整,即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征收增值税却没有普遍征收——以商业银行为例,银行业营业税税制没有考虑到银行的资金成本问题,且银行租赁场地、购置设备、购买低值易耗品等的日常经营行为所承担的流转税额不予抵扣,造成了重复课税——将导致抵扣链条的中断,这不仅违背了增值税的税收原理,还会影响劳务接收方的决策[8]。我国银行业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国家对银行业的政策性保护,而不合理的流转税负阻碍了我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银行业进行税制改革势在必行[9]。
1.2.2中国农业银行“营改增”的意义
金融业作为第三行业的支柱对宏观经济和实体行业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商业银行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杠杆作用,是直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10],同时联系货币政策也是货币流通的重要媒介,在我国的经济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作用至关重要,对控制市场经济发展、汇率、资金流通、货币政策等至关重要。
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年来,为中国金融业和社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最突出的非“三农”服务(农业、农村、农民)莫属。自200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国农业银行以面向“三农”作为股份改革的方向以来,中国农业银行始终把服务好"三农"放在改革发展的首要位置。但在上市后,中国农业银行服务“三农”的绩效却显现了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该金融业务的成本及不良贷款率都偏高的同时盈利水平偏低[11]。我国商业银行在“营改增”之前一直处于高税负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的收益和发展,中国农业银行也不例外。据中信证券2010年的研究表明:若商业银行营业税税率下调1%,我国商业银行2009年的净利润将增加6.6%。
中国农业银行紧跟国家政策,在2016年5月1日正式开展“营改增”。“营改增”政策不仅调整了商业银行的税率还调整了税基,中国农业银行的计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税负和收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营改增”初期,中国农业银行表示“营改增”政策并没有减轻银行的税收负担,银行的收益也没有因此有所提高,相反地,初期的“营改增”政策由于提高了税率使得银行税负呈现出上升趋势,收益也因此有所下降[12]。但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完善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中国农业银行表示“营改增”政策确实减轻了银行税收负担,银行的收益也得以提升,其对中国农业银行的益处不断显现出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86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