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研究
互联网金融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快速成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搜索引擎、云计算以及移动支付等独创性的互联网技术,将自己的任职领域扩展到传统的金融模式当中,衍生出第三方支付、余额宝以及其他崭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现如今互联网金融高速成长的背景下,人们选择办理储蓄、汇款也不仅仅只得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交易处理,互联网金融的大力成长对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其内部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流程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另外再加上互联网金融的有机结合,进而推动了更多的创新金融服务。互联网与金融的相结合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很大程度的改变了人们的日常行为方式和企业的日常经营方式,网络化的互联网金融将给我们带来庞大的创新动力和盈利机会。
一、引言 1
二、互联网与金融的联系 1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1
(二)金融的发展状况 1
(三)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系 1
1.互联网技术的参入使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都得以提升 2
2.互联网技术的参入对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进行了改变 2
3.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2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2
(一)阿里巴巴集团介绍 2
(二)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转型 2
1.信息服务商(1995——1999) 2
2.B2B(1999——2003) 2
3.综合电子商务平台(2003——2009) 2
4.“新商业生态系统”运营商(2009——至今) 2
5.金融服务提供商(未来) 3
(三)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生态系统” 3
1.利益协调机制 3
2.关系协调机制 3
3.信息协调机制 3
4.运作协调机制 3
(四)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核心 4
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4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在各方面的对比 4
1.交易运营方面 4
2.信息处理方面 4
3.支付方式方面 4
4.运营成本方面 4
(二)传统金融因互联网金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出现而受到的业务冲击 4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整体影响 5
1.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 5
2.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负面影响 5
五、互联网金融所应对的风险 5
(一)机构所应对的风险 5
1.挤兑风险 5
2.互联网技术管理风险 5
3.制度风险 6
4.信用风险 6
(二)用户所应对的风险 6
1.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6
2.信息安全风险 6
3.用户权益维护风险 6
六、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6
(一)政府层面 6
(二)互联网金融机构层面 7
1.挤兑风险防范 7
2.技术运用风险防范 7
3.制度风险防范 7
4.信用风险防范 7
(三)用户层面 7
七、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让金融业发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一种新的模式正在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名词,或许许多人都已经不陌生,互联网金融是藉由云端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资金往来与理财投资等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
二、互联网与金融的联系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CNNIC在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第一次超越了传统PC,各种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良好,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网民生活全盘“网络化”。
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了企业“互联网+”和网络公众服务的发展状态。据报告统计出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6.20亿人,占网民总人数的90.1%,网民们正会集于用手机端上网,手机成为网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元素。大量网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网络医疗、网络预约出租车,互联网的便捷、普惠、共享等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范畴。
互联网的高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网络化。网上学校、医院、购物、银行大量增加,互联网在各方面不断发展,人们只需要在家就能上网进行办公、教育、娱乐等活动。互联网的存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互联网正逐渐变为人们日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的发展状况
自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银行交易等服务日益健全。目前我国已有各种货币、证券期货和外汇等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在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存在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投行与商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另一种是投行与商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从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到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是当时金融业的发展趋势。80年代,我国银行实质上也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时期,大都开办了证券、投资、租赁、信托、房地产等业务。
(三)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系
从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医疗、零售等行业,金融业也同样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与金融的相对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1.互联网技术的参入使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都得以提升
初期的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包含银联卡支付、网上银行等等。自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到各金融业务中去。但互联网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所做的事,只是对金融产生效率上的提升。
2.互联网技术的参入对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进行了改变
提升金融业务的效率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不足以作为冲击。众筹和P2P等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风投和借贷原本的交易结构。
3.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从目前来看,只有比特币对于互联网颠覆金融这一层次达到了一部分。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一)阿里巴巴集团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的多项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1688、支付宝、蚂蚁金服等。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挂牌上市。
(二)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转型
阿里巴巴集团创立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及数次战略转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信息服务商(1995——1999)
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创立了可看做是阿里巴巴的前身的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和“海博网络”,这些项目在具体业务上与“中国制造”和电子商务有关,与日后的阿里巴巴相似。
2.B2B(1999——2003)
阿里巴巴正式进入B2B市场后,针对境内商贸的需求和“中国制造”分别推出了“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的服务,抓住了国内贸易和出口快速发展的商机。
一、引言 1
二、互联网与金融的联系 1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1
(二)金融的发展状况 1
(三)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系 1
1.互联网技术的参入使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都得以提升 2
2.互联网技术的参入对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进行了改变 2
3.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2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2
(一)阿里巴巴集团介绍 2
(二)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转型 2
1.信息服务商(1995——1999) 2
2.B2B(1999——2003) 2
3.综合电子商务平台(2003——2009) 2
4.“新商业生态系统”运营商(2009——至今) 2
5.金融服务提供商(未来) 3
(三)阿里巴巴集团的“商业生态系统” 3
1.利益协调机制 3
2.关系协调机制 3
3.信息协调机制 3
4.运作协调机制 3
(四)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核心 4
四、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4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与传统金融模式在各方面的对比 4
1.交易运营方面 4
2.信息处理方面 4
3.支付方式方面 4
4.运营成本方面 4
(二)传统金融因互联网金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出现而受到的业务冲击 4
(三)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整体影响 5
1.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正面影响 5
2.互联网金融对金融业的负面影响 5
五、互联网金融所应对的风险 5
(一)机构所应对的风险 5
1.挤兑风险 5
2.互联网技术管理风险 5
3.制度风险 6
4.信用风险 6
(二)用户所应对的风险 6
1.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6
2.信息安全风险 6
3.用户权益维护风险 6
六、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6
(一)政府层面 6
(二)互联网金融机构层面 7
1.挤兑风险防范 7
2.技术运用风险防范 7
3.制度风险防范 7
4.信用风险防范 7
(三)用户层面 7
七、总结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一、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模式,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让金融业发生了巨大改变,打破了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一种新的模式正在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这名词,或许许多人都已经不陌生,互联网金融是藉由云端计算及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来实现资金往来与理财投资等金融业务的经营模式。
二、互联网与金融的联系
(一)互联网的发展状况
CNNIC在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用户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第一次超越了传统PC,各种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良好,移动互联网带动整体互联网发展,网民生活全盘“网络化”。
在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了企业“互联网+”和网络公众服务的发展状态。据报告统计出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人数达6.20亿人,占网民总人数的90.1%,网民们正会集于用手机端上网,手机成为网民人数增加的主要元素。大量网民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教育、网络医疗、网络预约出租车,互联网的便捷、普惠、共享等特性已经渗透到公共服务范畴。
互联网的高速普及,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网络化。网上学校、医院、购物、银行大量增加,互联网在各方面不断发展,人们只需要在家就能上网进行办公、教育、娱乐等活动。互联网的存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互联网正逐渐变为人们日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的发展状况
自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不断完善,银行交易等服务日益健全。目前我国已有各种货币、证券期货和外汇等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在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存在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投行与商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另一种是投行与商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从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到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是当时金融业的发展趋势。80年代,我国银行实质上也进入了“混业经营”的时期,大都开办了证券、投资、租赁、信托、房地产等业务。
(三)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联系
从21世纪开始,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教育、医疗、零售等行业,金融业也同样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冲击,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等技术的发展,对金融业及金融市场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互联网与传统金融业的冲击与融合过程中,互联网与金融的相对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1.互联网技术的参入使各项金融业务的处理效率都得以提升
初期的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的影响包含银联卡支付、网上银行等等。自201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到各金融业务中去。但互联网企业大多数情况下所做的事,只是对金融产生效率上的提升。
2.互联网技术的参入对金融业务的交易结构进行了改变
提升金融业务的效率对于传统的金融业而言,不足以作为冲击。众筹和P2P等平台的出现,改变了风投和借贷原本的交易结构。
3.互联网颠覆传统金融
从目前来看,只有比特币对于互联网颠覆金融这一层次达到了一部分。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状况——以阿里巴巴集团为例
(一)阿里巴巴集团介绍
阿里巴巴集团经营的多项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1688、支付宝、蚂蚁金服等。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9月19日在美国挂牌上市。
(二)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转型
阿里巴巴集团创立至今经历了多个阶段及数次战略转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信息服务商(1995——1999)
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前,马云创立了可看做是阿里巴巴的前身的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和“海博网络”,这些项目在具体业务上与“中国制造”和电子商务有关,与日后的阿里巴巴相似。
2.B2B(1999——2003)
阿里巴巴正式进入B2B市场后,针对境内商贸的需求和“中国制造”分别推出了“诚信通”和“中国供应商”的服务,抓住了国内贸易和出口快速发展的商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