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现如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会计信息作为企业会计视角揭露经济活动的载体,向我们揭示了企业各方面的状况。会计信息的作用提供了往年公司披露的信息,并且在管理中,有着重要的预测能力。总之,合理的运用会计信息能够使我们很好的在经济活动中达到事前掌握、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作用。会计信息在日常工作中是一种客观的表达,所以其客观性十分重要,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超额收益所以会粉饰自己的会计信息,所展示出来的会计信息就违背了它应该具有的客观性,这样的会计信息一定是失真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会计信息如何治理已经被研究了许多年,但是问题依旧很严重。所以我们需要发现它的动因然后根据动因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来减少这样的会计信息失真。 关键词 会计信息,信息失真,原因及对策
目 录
1 引言 1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1
2.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 1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2
3 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实例3
3.1 危害国家及社会情况分析3
3.2 危害市场经济情况分析4
3.3 危害企业情况分析5
3.4 危害个人情况分析5
4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5
4.1 人为因素的分析5
4.2 环境因素的分析6
5 会计信息失真的应对策略7
5.1 加强会计培训7
5.2 加强单位领导的会计法律意识7
5.3 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部门8
5.4 健全会计法律体系8
5.5 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8
5.6 加大对于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8
结论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12
1 引言
就目前而言,我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大,企业也在不断地研发新产品,在提高自己的综合力量的基础上,更大程度的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营业收入,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到达最大化。在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企业从财务下手,从而达到加大自身利益的目的,他们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发现财务上的造假行为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大的收益,并且比减少成本来的更加简单,于是,在这个影响企业收益的阶段,许多企业就走上了财务造假的这条道路,严重违背了自身的职业道德。
如今,各行各业都存在着不同的会计问题,这些问题都构成了不同程度上的会计失真,比如:有些民营企业会私自设立“小金库”,人为的操纵企业的利润已达到少交税或者其他获得超额收益的目的;就连一些大型的国企也存在这会计核算不实等问题;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就是收入与成本之间的金额与实际不相符。
这些财务丑闻一旦曝光之后跟着的就是企业的灭亡。所以,我们现在要抱着“防患于未然”的态度,因为不同的企业会因为他们经营业务采取政策等不同,促使他们财务造假的原因也大不相同,所以准确的找出他们的驱动力,并且根据他们的驱动力来分析出针对性强而有力的对策,就是本文的初衷以及最终所要要达到的目的。
2 会计信息失真的概述
2.1 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概念
2.1.1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所谓失真,就是失去真实性这一特征,失去本来表达的含义及原来的样子[3]。总而言之,就是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像之前应该描述的那样了。这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的人来说,这是十分不利于他们做出相关决策的,要是他们根据不对的信息做出了不好的决策,这些使用信息的人可能就要承受十分大的损失,这些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少有人能够对会计信息失真给出一个明确的阐述。
2.1.2 “绝对真实”与“相对真实”
我们都知道,信息是用来互相传递的,然而在互相传递中很容易收到外界某一些问题而对其造成影响,使得看到的人所接受的信息与最初的模样总会存在一些差别。并且随着传递环节的数量增加,信息违背本意的程度也就愈加增多[15]。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为了更好的使用会计信息,我们要保证这种失真行为在会计活动中出现的概率变少,但是因为一些失真很少或者不违背本意失真的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们就需要了解清楚哪种失真状态是我们能够接受的。这就出现了“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这两者之间的探讨[3]。
会计绝对真实是指会计所记录的经济事项,它是完全精准的解释出来的,然而,在现实工作中是绝不会出现绝对真实这种情况的。而相对真实指的是以不篡改会计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能在实际工作中被得以运用的信息。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是按照会计相关法律以及制度来进行的,对于用会计信息的人来讲,会计信息是合法的就可以了。
2.2 会计信息失真的分类
会计信息失真根据其分类依据的不同,也就是处理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目。
2.2.1 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性划分
按其可以分为无意识会计信息失真和有意识会计信息失真两种[1]。很多时候会计从业人员并没有捏造会计信息的想法,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由于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会存在的失误,更可能是对会计准则的理解存在不对导致会计信息变得与真实情况不符合,这就是无意识的会计信息失真。这主要是由于当今的会计人员自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处理会计业务的技术能力不是很强,这就导致与实际经济业务出现不符的情况、会计准则不完善等种种不受人为控制的因素出现。当一项会计准则出现歧义的时候,必定会影响会计业务的实务操作;会计环境的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局部政策调整相对比较频繁,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处理的时候出现了不确定性,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就会产生会计信息失真。
这在当今社会中,占有很大一块面积的是有意识的会计信息失真。有意识的会计信息失真指的就是有人刻意让会计信息变成假的,并且这种情况会一直存在下去,其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赚更多的钱。假的会计信息能给企业带来金钱,有些企业为在投资市场获得更多的金钱,而对会计信息进行作假,以一种虚假的方式来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进行报告,将企业利润提高以通过相关机构的评估审查的目的。虚假的会计信息能给个人或者企业带来利益,部分会计人员在明知企业领导者的授意是不符合会计准则规范的情况下,但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或其他原因,仍听从领导者的安排在凭证或者报表上进行作假,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或者是单位所有人为了达到想要的业绩目标,指示或者逼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信息进行作假,致使所报告的信息出现假的行为。
2.2.2 会计信息失真的产生原因划分
按其原因不同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14],二是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三是会计信息的违规性失真。前两种会计信息变假不是做这个的人所愿意看见的,后一种就是做这个的人故意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得到好处。这三种失真也是可以和前面的主观性结合起来理解,规则性和行为性失真是会计人员不愿意发生这件事的,而违规性失真就是会计人员知道并且希望从中得到好处的。就现在来说,造成很大影响并且导致的结果十分恶劣的大多是人为做出想得到不属于自己的利益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28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