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孩政策”对未来劳动人口结构的影响

目 录
1 引言 1
2 相关文献综述 1
2.1 人口政策以及二孩政策的涵义与内容 1
2.2 相关文献对我国人口结构状况的描述 1
3 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下中国劳动人口的结构变 2
3.1 单独二孩政策下中国劳动人口的结构变化 2
3.2 全面二孩政策下人口的结构现状与潜在趋势 6
4 我国劳动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 9
4.1 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9
4.2 “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0
5 我国应对人口结构变化的建议与措施 11
5.1 产业结构的变化应该随着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来调整 11
5.2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 12
5.3 逐步延迟退休年龄 12
5.4 促进相关政策的落实 12
结论 14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6
图1 两种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 4
图2 人口抚养比与不同年龄的人口数 6
图3 不同年所占人口比与二胎政策的相对影响 7
表1 计划生育和单独二孩下劳动力年龄结构对比表 5
1 绪论
人口一向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的人口增长一直处于低生育阶段,年青人口不断减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变得十分严重,这个问题危及到了我国劳动人口结构,随之也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而且长期的低生育率会给国家带来危机。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我国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调整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长久以来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正式放开二孩政策,这个政策颁布后,夫妻双方只要有一方有独生子女身份的就可以再生第二个孩子。这一项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对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变化。因此,有必要对该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来确定“单独二孩”政策是否会影响我国的劳动人口结构的变化,如果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中国的劳动人口结构会如何改变,如果没能抵住中国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人口结构的冲击,那时中国的劳动人口结构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人口政策以及二孩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人口政策就是一个国家通过本国人口增长是否过快或者出现人口停止增长状况乃至于出现负增长时我国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每一个不同的国家,都会根据本国人口发展的情况,采取了适合自己国家的人口政策;而且,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还会随着本国人口发展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二孩政策在我国分为两个阶段,由最开始的“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的全面二孩政策,自2014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只适用于两方皆为独生子女的夫妻,只要两方有一方不满足条件就不能享受该政策。独生子女是指本人没有同父同母、同父异母或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而之后的“全面二孩”政策就没有与之相关的限制条件,任何家庭都允许生养两个孩子且并不强求其父母为独生子女。在2015年7月10日,国家卫计委首次表示,会抓紧制定“全面二孩”政策的相关规定。到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终于拍板决定:全面开放二孩,夫妇生育两个孩子不再受到限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2 相关文献对我国人口结构状况的描述
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正在不断的加深,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由之前的攀升到现在的不断下降。而且根据官方数据,在1999年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自此以后便呈现加速发展趋势,200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约为7%到2013年己达到9.7%,13年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高达2.6%,是总人口年均增长率的5倍,由此可见可见老龄化速度之快。而且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年生育人口只有1600万,高等院校招生600万,每年的普通劳动力几乎不足1000万。从当前形势来看,高校在校生人数有2800多万,到2020年可能增至3500万,即年大学招生人数至少达到800万,届时,我国年大学毕业人数基本等同于普通劳动力人数,减去农村劳动力,我国每年能转移的普通劳动力可能只有几百万人,伴随着普通劳动力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即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劳动人口年龄不断老化,人口内部结构也不断老化。如果我们按照15岁到24岁、25岁到44岁、45到64岁这三个年龄阶段来划分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处于15岁到24岁年龄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在2000年至2010年的十年间基本平稳保持在23%上下,处于25岁到44岁壮年龄的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在2010年相比2000年下降了大概有5%,而年龄在4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比重则提高了很多,其比重到目前己经达到了32.68%,这说明了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内部出现了一种日益老化的趋势。而我国的劳动人口结构也变的更加不平衡,来的没有去得快,很多地方出现了用工荒,这也对沿海一些产业造成了冲击,对劳动力需求更高的重工业不得已西迁或者以提高工资的办法来吸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更多的劳动力。
3 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下中国劳动人口的结构变化
3.1 单独二孩政策下中国劳动人口的结构变化
当下我国的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都使得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不小的降低。为了适应已经我国不断变化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完善和调整。在这种国情下,“单独二孩”政策在国家不断对生育政策不断的调整下应运而生。
二孩政策颁布的初期,城市夫妇的生育意愿却不是很高,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社会人口学的机制阐述了低生育率导致出生队列规模缩小,从而促使潜在母亲越来越少,生育率越来越低。
第二 社会理念,有很多孩子都会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他们心中的“理想家庭规模”,在独生子女成家之后,独生子女是理想家庭规模的观念就会先入为主,就更愿意按这个来组建家庭。按北大教授穆光宗的说法:“生育政策的力量还没有一直传下来的生育文化显得那么强力,低生育的理念,只要一旦在社会上风靡,实施的政策就难以干预。”而像上海、北京这等特大城市,又是这30年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最好最彻底的,也导致了这些城市形成了生多不如生少的低生育文化。
第三 也就是收入对低生育的影响。我们可以用斯特林教授的“相对收入假说”来解释:如果一对夫妇对他们未来收入水平相对于他们所渴望的水平而言更高的话,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前景抱有乐观的态度,相应的他们就会愿意多生多育,建立美满且热闹的大家庭。反之,他们就会反对多生多育。一对夫妇是否愿意生育不是取决于绝对收入而是他们的相对收入。因此,“北上广”作为中国一线城市,尽管他们的绝对收入肯定会相对较高,但是相对于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来说他们的相对收入却不会很高。对于大都市难以奇迹的房价、生活以及抚育成本来说,大部分的市民能感觉到他们的预期收入与现实相差的太远,远的他们缺乏安全感,生存压力压迫了生育愿望,生的起却养不起,大部分的市民就选择了规避生育,三四线城市的生活压力不会像一线城市那么高,但是他们对应的绝对收入也不会很高,相应的居住在三四线城市的中低收入人群也回选择规避生育。在不久的未来,孩子们在大型城市甚至可能成为中产阶级的奢侈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65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