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造假的风险防范(附件)
摘 要会计造假是一种虚拟报表的行为,更是会计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造假势必将会损害公司权益,并影响到公司的名誉,但利益熏心下的会计,也将难挡诱惑,进而在为自己打开方便之门的同时,犯下了不可弥补的过错。会计造假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虚拟增加资产,另一种是虚增负债,会计造假会带来诸多风险,想要规避即在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就要规范会计工作,但往往会计造假的行为,并非会计主动实现的,公司中的各项利益关系都会影响到会计的公正,所以会计造假的防范要综合考量。从当前会计造假的相关表现来看,利益趋势往往是导致会计造假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不论是主观意象改变会计报表,还是上级领导要求,这种行为都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对此,本文以会计造假为中心,探讨会计造假所产生的风险,并提出会计造假风险防范策略。
Key words: Accounting; Accounting Fraud; Risk prevention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 会计造假的概念 4
2.1 会计造假的概念 4
2.2 会计造假的特征 4
3 会计造假形成的原因 6
3.1 经济利益的驱使 6
3.2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6
3.3 审计严重缺乏独立性 7
3.4 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7
4 会计造假的危害 8
4.1 将会弱化国家宏观监督 8
4.2 将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8
4.3 将会严重弱化企业内在约束发展机制 8
4.4 将会造成国家财富巨额财富流失的风险 9
5 会计造假的风险防范 10
5.1 营造财务诚信环境 10
5.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强法制建设 11
5.3.1 加大处罚力度 11
5.3.2 加强注册财务师行业的监管 11
5.4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12
6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财务造假,指的是责任人违反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采用非法手段、以多种形式在财务的账目上做手脚,弄虚作假、变更伪造账目信息等项目,从中为个人或者单位谋取私利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不仅使宏观的市场经济运行受到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当前会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会计造假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的防范会计造假也成为人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会计造假为研究主题,分析会计造假的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建议。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财务造假是一种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尽管我国当前已经针对财务造假出台了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再多,依然存在执法不力、力度不严等情况。目前,财务造假的行为已经上升到到刑事处罚的高度,并辅以行政处罚,对于出现财务造假的企业,也以罚款和警告等处罚为主。虽然会计造假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类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估量,加之监管等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使得会计造假事件一直未能得到遏制。实际上,会计信息当前已经成为给企业、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对当前行业运营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准则。然而,近年来企业的会计造假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整体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分析会计造假风险,做好会计造假的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会计造假在国内研究主要趋向于会计造假成因、以及会计造假对策研究。2014年,周建仁在研究中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市场制度的转轨期,会计信息失真和诚信危机等都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文章中对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防范措施的建议。
綦好东(2014)提出,企业通过会计造假手段,虚构经营业绩,掩饰真正的财务状况,以此来谋取更多不正当的收益。实际上来讲,会计造假全是违法和违规行为。
王泽霞(2011)指出,企业造假的揭露,不能简单只依靠风险导向审计。该模式下,无法揭露管理层的造假。因为管理层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地位,易不受公司内控制度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失效。
戚明(2014)指出,企业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操纵利润,认为一是新准则完善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细则;二是企业可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秘密的操纵利润。
陈学军(2013)指出,会计信息是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为投资者决策正确,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防范:正确使用股权激励手段,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完善内审等内部监督机制,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加大对企业造假惩罚力度,强化企业外部监督。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则主要趋向于行为因素分析,以及会计造假经济因素分析。2014年,美国著名学者Edwina发表的文中提到治理财务造假,必须探明其原因,看清其手段, 而从经济因素着手这是最为快捷的方法。
美国 Headway 委员会在 2008年建立组织 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并发出《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20002007)》,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重点监督: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情况,了解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在关注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要与前任审计师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隐蔽风险。
COSO 报告(2007)认为,虚增资产和虚增收入,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惯用的手段。企业一般利用虚构业绩来达到虚增收入目的,通过高估资产入账价值,或变更折旧方法,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Milford(2012)首次提出针对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和识别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会计造假等问题。
当前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之下,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企业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内部控制是其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并且与企业的整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时要对会计造假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发展框架,同时,会计造假而导致各种经济风险更是为企业管理敲响了警钟。对此,从管理着手,规避会计造假行为,尽量的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便于实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管理对于规避会计造假,提升信息的真实性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Key words: Accounting; Accounting Fraud; Risk prevention目 录
1 绪论 1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1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1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
1.2.2 国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3
2 会计造假的概念 4
2.1 会计造假的概念 4
2.2 会计造假的特征 4
3 会计造假形成的原因 6
3.1 经济利益的驱使 6
3.2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6
3.3 审计严重缺乏独立性 7
3.4 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7
4 会计造假的危害 8
4.1 将会弱化国家宏观监督 8
4.2 将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8
4.3 将会严重弱化企业内在约束发展机制 8
4.4 将会造成国家财富巨额财富流失的风险 9
5 会计造假的风险防范 10
5.1 营造财务诚信环境 10
5.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0
5.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加强法制建设 11
5.3.1 加大处罚力度 11
5.3.2 加强注册财务师行业的监管 11
5.4 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 12
6 结语 13
参考文献 14
致 谢 15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目的
财务造假,指的是责任人违反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采用非法手段、以多种形式在财务的账目上做手脚,弄虚作假、变更伪造账目信息等项目,从中为个人或者单位谋取私利的行为。财务造假是严重的经济违法行为,不仅使宏观的市场经济运行受到影响,更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权益。当前会计造假事件屡见不鲜,会计造假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重点,如何有效的防范会计造假也成为人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会计造假为研究主题,分析会计造假的风险,并提出相关防范建议。
1.1.2 论文选题的意义
财务造假是一种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尽管我国当前已经针对财务造假出台了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法律再多,依然存在执法不力、力度不严等情况。目前,财务造假的行为已经上升到到刑事处罚的高度,并辅以行政处罚,对于出现财务造假的企业,也以罚款和警告等处罚为主。虽然会计造假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各类行业内部的会计信息无法准确估量,加之监管等工作不到位等原因,使得会计造假事件一直未能得到遏制。实际上,会计信息当前已经成为给企业、政府以及其他部门对当前行业运营情况进行衡量的重要准则。然而,近年来企业的会计造假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整体市场经济发展。因此分析会计造假风险,做好会计造假的防范工作至关重要。
1.2 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会计造假在国内研究主要趋向于会计造假成因、以及会计造假对策研究。2014年,周建仁在研究中提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市场制度的转轨期,会计信息失真和诚信危机等都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文章中对常见的会计造假手段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防范措施的建议。
綦好东(2014)提出,企业通过会计造假手段,虚构经营业绩,掩饰真正的财务状况,以此来谋取更多不正当的收益。实际上来讲,会计造假全是违法和违规行为。
王泽霞(2011)指出,企业造假的揭露,不能简单只依靠风险导向审计。该模式下,无法揭露管理层的造假。因为管理层在企业中处于较高地位,易不受公司内控制度约束,使风险导向审计失效。
戚明(2014)指出,企业如何在新会计准则下如何操纵利润,认为一是新准则完善了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细则;二是企业可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秘密的操纵利润。
陈学军(2013)指出,会计信息是是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真实的会计信息可以为投资者决策正确,保护投资者利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防范:正确使用股权激励手段,明确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完善内审等内部监督机制,提升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加大对企业造假惩罚力度,强化企业外部监督。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则主要趋向于行为因素分析,以及会计造假经济因素分析。2014年,美国著名学者Edwina发表的文中提到治理财务造假,必须探明其原因,看清其手段, 而从经济因素着手这是最为快捷的方法。
美国 Headway 委员会在 2008年建立组织 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并发出《舞弊财务报告:美国公司的分析(20002007)》,对注册会计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对会计造假行为进行重点监督: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及该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情况,了解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结构,在关注财务报表的同时,还要与前任审计师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发现被审计单位的隐蔽风险。
COSO 报告(2007)认为,虚增资产和虚增收入,是上市公司会计造假惯用的手段。企业一般利用虚构业绩来达到虚增收入目的,通过高估资产入账价值,或变更折旧方法,来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Milford(2012)首次提出针对关联方交易的会计准则,和识别利用关联交易进行会计造假等问题。
当前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之下,采取何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企业的控制系统,已经成为相关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内部控制是其自身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能够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并且与企业的整体发展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在经济转型、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在执行内部控制时要对会计造假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发展框架,同时,会计造假而导致各种经济风险更是为企业管理敲响了警钟。对此,从管理着手,规避会计造假行为,尽量的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以便于实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由此可见,加强企业管理对于规避会计造假,提升信息的真实性极为重要现实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jmgl/cwgl/2791.html